专家谈 | 你能想象到交通事故与睡眠之间,竟然还有联系吗?
交通事故 是死亡和受伤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3年全球约有125万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比2000年增加了13%。道路交通事故是15-29岁年龄段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1]。
同时,WHO还估计2013年中国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26万[2]。浙江省公安厅根据上报交通事故数据统计,2016年浙江省平均每日11.4人死于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6039.6万元[3]。因交通事故死亡者青壮年以为主,加上往往为意外死亡,由此对家庭造成的精神痛苦和物质损失往往比因病死亡更严重。
01
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车速过快、酒后驾车是常见原因。近年来在政府的重拳治理下,这些原因已经得到比较好的控制。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白天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作为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估计,1990年代以来在工业化国家中,睡眠问题相关的交通事故占到总交通事故的20%以上[4]。
EDS,也就是前面讲的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翻译,就理解为白天过度嗜睡吧。EDS的程度可由主观量表评估和客观检查评估。在美国已经做了研究,发现司机的EDS越严重(客观方法测定),发生交通事故可能性就越大(见图1和图2)。
02
图1. 白天嗜睡程度(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确定)对实际交通事故的影响
图2. 白天嗜睡程度(警觉维持试验)对驾驶模拟操作的影响
下面具体解释一下两张图。图1是在美国密歇根州东南部社区人群中的研究,采用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确定一个司机平时白天嗜睡的程度。这个研究是让人躺到一个安静、黑暗的环境,嘱咐其尽量睡着,用脑电图的方式测定从躺下到入睡的时间,也就是入睡潜伏期。入睡潜伏期越短,说明嗜睡的程度越严重。根据入睡潜伏期长短,把司机分成严重嗜睡(白天入睡潜伏期0-5分钟),中度嗜睡(白天入睡潜伏期5-10分钟)和清醒(白天嗜睡潜伏期在10分钟以上)。结果发现,如图1所示,嗜睡程度越严重,发生过驾驶错误的比例就越高;在发生人身伤害的交通事故中,严重嗜睡的司机更超过其他司机的10倍以上[5]。
图2是在威斯康辛地区进行的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模拟驾驶研究。首先采用警觉维持试验来确定一个人的嗜睡程度。警觉维持试验是让受试者在一个昏暗舒适的环境里坐着或半躺着,同时告知他尽量不要睡着,看他能坚持的时间。能坚持不睡着的时间越短,说明越嗜睡。根据坚持不睡着的时间,把受试者分成严重嗜睡、嗜睡、正常以及对照组(即没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研究发现,严重嗜睡和嗜睡组在模拟驾驶操作中错误次数的明显多于其他两组[6]。
以上两个研究说明,司机的白天嗜睡的程度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明确的关系。
03
如果在开车时出现以下情况,你要注意停下来休息:
· 频繁打哈欠;
· 觉得眼皮沉重,想闭眼休息;
· 突然觉得支撑不住头部;
· 开车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飘逸到开车以外的事情;
· 突然记不得前面已经开的数公里的具体情况了;
· 不耐烦,失去耐心;
· 路上停车时不自主的与前车太靠近;
· 错过路标或错过需要转弯的路口;
· 开车的过程中不自主的漂移到邻近车道或路肩上。
如何防止白天嗜睡相关的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不可挽回,因此要重在预防。
· 保证晚上充足的睡眠;
· 开车前,特别是需要上高速、长时间开车,避免一些药物,如抗组胺药、镇痛药、抗抑郁药、某些抗高血压药物等,如果必须使用这些药物,请与医生商量;
· 积极治疗某些睡眠疾病,比如已经有充足的证据说明,积极治疗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暂停等,可以使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
· 开车时一旦出现前面所述的,赶紧就近停下,适当休息后上路;
· 最后,如果以上情况不能解决问题,可以去睡眠医学中心进行睡眠疾病的诊治,必要时可用客观的方法测定白天的嗜睡程度,如白天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或警觉维持试验,这些试验需要在专门的睡眠监测中心进行。
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
[1] WHO官网: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7/half-deaths-recorded/en/
[2] WHO文件:http://www.who.int/violence_injury_prevention/road_safety_status/2015/country_profiles/China.pdf?ua=1
[3] 浙江省公安厅网站:http://www.zjsgat.gov.cn/jwzx/jsyw/201701/t20170112_1276727.htm
[4] Philip P, Sagaspe P, Taillard J: Drowsiness in Transportation Workers.见《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第六版:708-713. 2017, Elsevier, Inc.
[5] Drake C et al. The 10-year risk of verifi ed motor vehicle crashes in relation to physiologic sleepiness. Sleep. 2010;33(6):745–52.
[6] Sagaspe P, Taillard J, Chaumet G, et al. Maintenance of Wakefulness Test as a predictor of driving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with untreate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leep 2007;30:327–30.
作者:张力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睡眠中心副主任
速眠CBTI由香港及内陆知名睡眠医学专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研究成果研发而成,该课程除了提供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视频内容、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外,还可以记录睡眠数据,查看专属睡眠报告,使用多种睡眠改善工具,线上、线下持续远程管理,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失眠。
编辑:彭志平;审核:左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