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探访80||夹马营的故事(瀍河区)
▼夹马营路
一千多年前,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出生在夹马营,是我们的洛阳老乡。《宋史·太祖本纪》开篇讲道:“太祖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后唐天成二年(927),生于洛阳夹马营。”
夹马营故址位于今瀍河区夹马营路北端。夹马营,以前唤作“甲马营”。宋代潘紫岩写有《题陈图南鼾睡图》一诗:“甲马营中紫气高,属猪人已著黄袍。此回天下都无事,可是山中睡得牢。”(原载《诗林广记》)因为赵匡胤生于丁亥年(生肖为猪年),故有甲马营的叫法。一般认为夹马营得名的原因是:五代时期,此地作为拱卫首都洛阳的军事重镇,常年驻有军队,由此得名夹马营。
又因为赵匡胤的缘故,夹马营还叫做“香孩儿营”。
▼“夹马营”碑(网络图片)
▼八孔窑街
“香孩儿”是赵匡胤的小名,源于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赵匡胤的母亲杜氏在怀他的时候,曾梦见太阳入怀而有身孕。赵匡胤呱呱坠地时,胞衣像牡丹一样,异香经久不散,过了三天都没有褪去,取小名“香孩儿”。
在今天夹马营路西侧的八孔窑街(一说东侧的爽明街),过去叫“火烧街”,又名“双龙街”。街的北头,原有宋太祖庙,庙旁的大路边立有一碑,上书“夹马营”三个字,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诞生地。当地传赵匡胤出生时,除了异香经宿不绝外,体有金色,夜半还有冲天的红光,远远望去,好像火烧一般,人们惊叹之余,便把那条街命名为“火烧街”。后来,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也出生在此地,哥俩儿先后当了皇帝,“火烧街”又改名为“双龙街”。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后周铁骑第一军指挥使,领岳州防御使。曾为后唐禁军军官,便安家于洛阳夹马营。
▼洛川街
▼赵匡胤画像(网络图片)
在洛川街中段,曾有卧龙桥故址。卧龙桥形如马鞍,桥上桥下均能通行。李留善先生在其《卧龙桥》一文(瀍河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瀍河文史资料》 第三辑)中,讲道一个民间传说。赵匡胤的父母长途跋涉,来到洛阳时,饥困乏力,正好路经此桥。因赵母已怀身孕,便在桥上躺卧休憩。后来赵匡胤称帝,民间传此桥为卧龙桥。
还有一种说法,后唐被后晋取代,赵弘殷因故主亡而辞官。一条扁担,两个箩筐,挑着两个儿子和妻子离开军营,走到洛川街附近的一座土桥上,歇脚休息。后来,就将土桥称为了“卧龙桥”。
960年,三十三岁的赵匡胤在开封的陈桥驿发动兵变,废周立宋,用了13年时间,统一了除北汉之外的所有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赵匡胤在位期间,念念不忘故乡,数次想迁都洛阳,终究未能如愿,无奈感叹道:“不出百年,天下民殚力矣。”迁都不成,赵匡胤以洛阳为陪都西京,大修宫殿,并常常来洛居住,以解思乡之情。
今天,有关赵匡胤的遗迹故址,已踪影皆无。只剩下夹马营路、八孔窑街、洛川街的道路名字,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烛影斧声”等历史典故,连同他的传说和伟业,留在了岁月的烟云里,留在了古都的记忆中。
2021.04.18
作者简介
于春斌,网名觉浅,山东寿光人,现在洛阳市金融系统工作,历史文化和诗歌爱好者。已出版文史专集《河洛古村行》《河洛人文探访录》及诗集三部。
▲图标设计:聂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