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和李商隐,相差500年写下2首诗,却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 ◆ ◆
来源 | 中国古诗词
文 | 也可自话
图片来源 | 网络
◆ ◆ ◆
作为诗歌的国度,在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伟大的诗人,李杜自不必说,唐诗双子星,诗歌史上不朽的丰碑,李杜往前,有陶渊明、谢灵运,李杜往后,有白居易、李商隐,到宋朝,亦有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他们都流传了不朽的诗歌,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言志……
01
▲
陶渊明
说陶渊明,不说谢灵运,因为在我看来,陶比谢对后世的影响更深,同为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显然更有思想内涵,而谢灵运则更单纯,不是说谢灵运不好,只是要读懂谢灵运,缺少了他那自命不凡的傲气,真的很难。
《时运》(其一)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陶渊明的四言组诗,共4首,这是第一首。诗前有序云:“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说自己在暮春独自出游,虽然有些孤独,只有影子作伴,但穿着美丽的春衣,赏着明媚的春景,也不由得欣喜感慨。
看远处的山,像是被水清洗过一样,残留的雾霭都消失了,所以才能看见“宇暧微霄”,宇就是天空,暧(ài)是指朦胧淡泊的云,此时一阵好风从南边吹来,“翼彼新苗”,春风吹动田野,嫩苗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呼扇呼扇起伏不停。
陶渊明大概是最早且最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笔下的山水,不是死板的对景致的描写,而是包含了对宇宙万物的关怀,因此,读陶渊明的山水诗,能感受到一份仁爱之心。
02
▲
李商隐
李义山真是晚唐不可多得的诗人,我经常写文章时说,读一首诗,一定要了解作者生平,了解创作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但李商隐不一样,你可以不用了解他,直接翻开一首诗来读,就能给人非常强烈的感受,此时若再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又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你会惊呼:我去!原来可以这样?!
《瑶池》
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传说天上有个像母亲一样关心着我们的神仙,她每天打开窗户,关注着人间的悲惨生活。如果真是这样,那她一定能听到“黄竹歌声动地哀”——周穆王驾着八匹骏马拉的车去拜见王母(阿母),路过黄竹山的时候,天降大雪,许多人都被冻死了,周穆王便写下一首《黄竹歌》哀悼他的子民。
可是,“八骏日行三万里”,这都几千年过去了,周穆王还没见到王母吗,或者他见到了王母,真的请求王母拯救黎民苍生了吗?如今天下这么混乱,百姓如此凄惨,为什么没有一个周穆王那样的人,再次去请求王母拯救苍生呢?
这一切大概都是虚幻的,没有王母、没有瑶池、更没有打开的绮窗,李商隐的追寻是美好的,可终究是一场虚幻,但他没有直白地说啊没救啦要死啦活不了啦,而是通过一句“穆王何事不重来”,用一个神话典故,结合奇妙的意境,把这种幽深悲哀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就好比陶渊明在《桃花源记》所写的那样,一切想象都是那么美好,可最后仅仅一句“后遂无问津者”,连追求这种美好的人都没有了,结合李商隐的个人经历和晚唐时局,嘿嘿。
陶渊明和李商隐,生活的时代相差约500年,又是完全不同风格的诗人,却在冥冥之中,竟有着这样的相似之处,果然伟大的诗人在精神上都是相通的。
———— / END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