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堂慢茶]一本关于老衢州的时光影集
原标题:上世纪30年代速写本:
一本关于老衢州的时光影集
记者徐丽
似乎江南每座城市的历史,都围绕着一条河、几座山、一段城墙开始,衢州也不例外。在孔氏南宗家庙收藏的一册上世纪30年代的速写本中,就清晰地记录下了在山河涤荡、世事变迁之前,属于古城衢州的原风景。
这是一本关于时光的旧影集。在这本名为《风景画讲义》的线装册子里,记载着65幅民国年间衢县县城和城郊的风景——烟雨飘摇的鹿鸣山、水波潋滟的菱湖、桨声灯影的西门江边、掩映在苍翠绿荫间的府山天主堂,以及衢城近郊蜿蜒的村道和田野间晾晒的稻垛,构成了这本册子留有旧日余温的背景。
上世纪30年代速写本上的菱湖,还能远眺到钟楼。
正如孔氏南宗家庙管委会主任、孔子75代嫡长孙孔祥楷先生所言:“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我们在旧书店发现了这册《风景画讲义》。作者姓甚名谁,不得而知。作者的供职学校,也无从考证。我们只能从“讲义”的蛛丝马迹中推测出作者所描绘的时间,距今悠悠80余年。几乎一个世纪了!《风景画讲义》所描绘的风光,有的现在还有,比如大南门、小南门、东门等;有的名字还在,而当年的建筑物没了,比如鼓楼、北门、菱湖;有的根本无法确定地方,比如马家桥如今已不复存在,成为历史陈迹的一部分。”一页一页地翻着这本册子,薄脆泛黄的纸张间,偶尔还有虫啮的痕迹。随着册子里的风景向前穿越近一个世纪的时光,人们的想象像利箭一样穿透了时间的薄纱,已经逝去的时代便再次复活——当时的衢城是什么样?那时的人们如何生活?他们的喜悦、悲伤与烦恼,与今时今日的我们又有哪些不同?那些旧城墙、小木桥、护城河与寺庙塔院,它们带人走入已在时间中消逝的那个时代,而画册中的老衢城终于掀起了神秘面纱的一个角落。
在这本册子的封底,这位不知名的作者留有一段叙述:“以上构图共65幅,均系取于吾衢近郊一带,以供学者作插图之参考。”这本共计84页的册子里,前面部分为《风景画讲义》,后面部分为《图案画讲义》。“我们由衷地感谢这位不知姓名的美术老师,他为我市的城市历史记录下生动的一笔。”孔祥楷先生表示,在和友人遍阅整本速写册子之后,面对衢城的环境巨变,他们不禁心潮澎湃。为此,从去年开始,他们特地邀请几位喝着衢江水长大的“老衢州”们,回忆并寻找这本册子中描述的景观,用相机记录下这些地方如今的风貌,借此展示我市80余年来的沧海桑田。时光倒流,旧梦重温。如今,这本册子里所记录的许多景致已不复存在,成为历史陈迹的一部分。但在孔祥楷先生眼中,这本《风景画讲义》是打开古城记忆的一把钥匙,在悠悠衢江之畔蔓延伸展开的,不止有巍巍城墙,还有着一扇在历史的沉沦与亢奋中被反复推开的记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