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大佬沙逊家族谱系
【何新梅森研究资料】
犹太世家、梅森大佬沙逊家族谱系
沙逊家族是一个国际知名的家族,起源于中世纪从西班牙逃难到中东巴格达的犹太人家族。19世纪一度与罗斯柴尔德家族齐名,而有“东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之称。
沙逊家族祖上来自阿拉伯人殖民时代的伊比利亚半岛,中世纪居住在安达卢西亚(葡萄牙)地区,属于最富有的犹太家族之一的伊本·秀珊(Ibn Shoshans)家族的血统。
自18世纪以后,沙逊家族一直为全世界最富有的犹太家族之一,主要经营与东方的贸易。
16世纪伊比利亚半岛发起排犹运动后,沙逊·本·塞利家族举家迁居奥斯曼帝国。
沙逊·本·塞利(1750 - 1830)被任命为巴格达的首席财政官,负责税收。
他的儿子大卫·沙逊(1792 - 1864)受到持反犹态度的巴格达新任行政长官的迫害,1828年带领全家逃到波斯湾港口布什尔,1832年后定居印度孟买。
大卫在孟买成立了经营国际贸易的沙逊洋行,主要从事香料、丝绸、茶叶和鸦片贸易。其中获利最丰的是对中国的鸦片贸易。
大卫把从巴格达带来的家族成员分布安排在印度、缅甸、马来亚和中国的各个分支机构,建立请求商业网络,并在每处供养一位犹太教拉比。
1864年,大卫·沙逊去世,在孟买的沙逊洋行总部由其长子阿尔伯特·沙逊接掌。
次子伊利亚斯·沙逊则被派到上海,负责沙逊洋行在上海的业务。
伊利亚斯·大卫·沙逊(1820 - 1880)在1844年来到中国。1867年成立新沙逊洋行(E. D. Sassoon),办事处设在香港和上海。
他是19世纪最大的鸦片贩子。以印度为罂粟种植基地,制成鸦片销售中国,获利无数。
另一个儿子阿尔伯特·大卫·沙逊(1818 - 1896)在大卫去世后继承了印度沙逊公司。
后来他和2个兄弟一起回到英国,成为英国显要人物威尔士亲王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的密友。
伊利亚斯·沙逊长期生活在上海,对上海相当了解。
1877年10月,伊利亚斯·沙逊以8万两白银的价格买进了琼记洋行位于南京路外滩22号的地产,建造了2幢2层楼的洋房,当时称这2幢楼为“沙逊姊妹楼”。
维克多·沙逊是伊利亚斯·沙逊的孙子。维克多·沙逊绰号“跷脚沙逊”。1917年,他全面接管了新沙逊洋行。
20世纪以后,由于国际禁毒运动的兴起,鸦片贸易日渐萎缩。新沙逊洋行转而投入上海金融和房地产经营,获得巨大成功,成为当时中国与太古洋行、怡和洋行、英美烟草公司齐名的四大国际财团之一。
维克多在中国上海外滩建造金字塔顶的沙逊大厦(现为和平饭店),总高77米,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外滩的著名地标。
【1952年,上海市政府接管沙逊大厦。1956年,作为和平饭店开放,对外营业至今。1992年,和平饭店被世界饭店组织列为“世界著名饭店”,中国仅次一家酒店获此殊荣。】
在迁入英国的家族成员中,爱德华·阿尔伯特·沙逊爵士(1856 - 1912),阿尔伯特之子,迎娶了艾琳·卡洛琳·罗斯柴尔德,与这个作为世界首富的金融世家结为姻亲。
爱德华从1899年直到去世一直是国会保守议员。该席位后来由他的儿子菲利普·沙逊爵士(1888 - 1939) 继承。
菲利普爵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秘密服务于英国陆军元帅道格拉斯·黑格爵士,在1920年代和 1930年代,担任英国空军副部长。
诗人齐格弗里德·沙逊(1886 - 1967)是大卫的曾孙。在英国的沙逊家族分支,由于与基督教异族联姻导致后裔失去了犹太教信仰。
但是拉比所罗门·大卫·沙逊(1915 - 1985)则继续坚持祖先的传统。
他是弗洛拉·亚伯拉罕的儿子。弗洛拉1901年从印度移居英国,在伦敦家中设立了著名的犹太人沙龙。
【经营远东与上海】
1863年,老沙逊洋行和其它4家兼营航运的英商企业祥泰洋行、履泰洋行、太平洋行、汇隆洋行一起,在上海创办了保家行(North-China Insurance Company),从事航运保险。
保家行成立后,在整个1860年代业务兴旺,利润丰厚。作为股东,老沙逊洋行除了每年坐得10%的固定股息外,还可以得到60—80%的额外红利。
此后,新沙逊洋行也开设了保险间,代理英商巴勒水火保险公司(North British Fire &Marine Insurance Co.Ltd)的业务。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资产的不断增加、业务范围的日趋扩大,沙逊家族迫切需要建立若干金融机构作为管理中枢,于是开始创办自己独立的金融机构。
1928年至1930年,沙逊家族相继建立了远东营业公司、上海地产银公司、汉弥尔登信托公司和新沙逊银行,组成了沙逊家族在上海乃至中国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金融体系。
沙逊家族除了创办金融机构外,还在香港合资创办了两家投资公司: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和扬子银公司。
【注意:创立中信公司,即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这两家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是有价证券买卖、公司设立担保、公司债券及公债承受,以及抵押贷款、金融与不动产经营等。
根据1933年的材料,沙逊家族共拥有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44,117股,占董事会承受股10万股的44.1%。在扬子银公司中,沙逊家族也拥有40,690股,占7.86%。
沙逊家族通过这些独资和合资金融机构,大量借贷融资,发行公司债券,投资控股,推动了在上海的各项业务。从1930年至1934年,沙逊家族以直属或附属企业的名义共发行公司债七次,总计金额高达法币3,628万元。又据不完全统计,沙逊家族通过两家合资金融机构,控制了各行业大小公司约50家。
【创建汇丰银行】
1843年上海开埠后,内外贸易迅速发展,汇兑结算和资金融通等金融活动也逐步开展了起来。在外资银行进入上海之前,承担国际金融业务的是那些较早在上海从事贸易活动的洋行,即外资公司。
沙逊洋行较早就在上海从事早期的金融业务,此后,随着贸易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金融业务量越来越大,企业兼管金融业务已越来越困难。因此,实力强劲的沙逊家族开始考虑在上海建立银行。
1865年3月,沙逊洋行、宝顺洋行、大英轮船公司等十家犹太洋行共同创办“香港上海银行集团”(Hong Kong&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即汇丰银行,在上海、香港两地正式开业。
到19世纪末,犹太金融成为上海金融市场一支最重要而活跃的力量。
【经营房地产业】
沙逊洋行投资房地产业有多种方式,一是购买将要发展成闹市的地块,成本极低,并将土地租给别人造房,每年收取地租,租期满后无偿收回土地和地上建筑物。
南京路劝工大楼、今淮海路国泰电影院、西藏路东方饭店(今市工人文化宫)等处的产业,都是如此。
沙逊集团拥有南京路外滩的13层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苏州河北岸的河滨大楼、江西路上的都城大厦(新城饭店)和汉弥登大厦(福州大楼)、茂名路上的13层华愚公寓(锦江饭店南部)和18层格林文纳公寓(茂名公寓)、在蒲石路(今长乐路) 建华懋公寓、陕西南路的里弄房屋和凡尔登花园等等,是当年上海著名的“房地产大王”。
【沙逊撤离中国】
抗战期间,维克多·沙逊爵士大量抛售各附属企业和投资关系公司的股票,将资金转移到香港和伦敦。
抗战胜利后,因内战和革命,新沙逊洋行在上海只设分支机构,直属公司全部迁往香港。1949年前,其总部迁往巴哈马群岛的拿骚。
1952年后,其大陆资产被中国政府接管。
【沙逊家族成员谱系】
大卫·沙逊(David Sassoon,1792巴格达- 1864孟买)·
阿尔伯特·大卫·沙逊爵士(Albert Abdullah David Sassoon,1818 - 1896)
伊利亚斯·大卫·沙逊(1820 - 1880)·
沙逊·大卫·沙逊(Sassoon David Sassoon,1832 - 1867)·
雅各布·伊利亚斯·沙逊爵士(Jacob Elias Sassoon,1844 - 1916)·
爱德华·伊利亚斯·沙逊爵士(Edward Elias Sassoon,1853 - 1924)·
爱德华·阿尔伯特·沙逊爵士 (Edward Sassoon,1856 - 1912)
Sassoon Eskell爵士 (1860巴格达- 1932 巴黎)
维克多·沙逊爵士(Victor Sassoon,1881 - 1961)·
齐格弗里德·沙逊(Siegfried Sassoon,1886 - 1967)·
菲利普·沙逊爵士 (Philip Sassoon,1888 - 1939)·
所罗门·大卫·沙逊(Solomon David Sassoon,1915-1985),犹太法典学者、
作家·维达尔·沙逊(1928-)·罗斯玛丽·沙逊博士(Rosemary Sassoon,1931-)
Sassoon (typeface)·
乔治·沙逊(George Sassoon,1936 – 2006)·Chakham Isaac S.D. Sassoon·
作家凯瑟琳·哈里森的祖母,来自沙逊家族·
【部分沙逊家族建筑物】
大卫·沙逊图书馆(孟买)·
沙逊码头(孟买)·
沙宣道(香港)
上海长宁区2409号沙逊别墅,曾经是沙逊家族在上海的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