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抢往“第一个”上说吗?

有必要抢往“第一个”上说吗?

渐新堂

第一个必定是冠军吗?大家都知道“文无第一”。为什么一些地方一些人什么都喜欢往第一个上说。

近些年出现了不少令人喷饭的说辞:参加了第一个国家级培训班,参加了第一个赴外地学习考察团,参加国际比赛获得了第一个金奖(其实是是一大批,至少二三十个金奖),第一个教育强市(实则是一批,只不过按照笔画多少排在第一),第一个高考改革省市(其实是两个),第一个教育强力创新学校(其实媒体对该批一共批发有至少十所)……

最难以接受的无视现实的说法是,出版了第一本全面阐述教学设计的著作,只不过自己不去看几十年前别人出版的教学设计的书。第一个赴美国考察了中学的写作教学,第一个把情景教学引进了课堂……

最近十多年看到了不少于十本的中学作文教学方面的教辅指导书籍。在市场经济的裹挟下,也许是在出版社的授意下,都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全国第一本专门研究写作教学的专著。

不说成是第一本就会落后,就会遭淘汰吗?书也好,文章也好,不在于是第几本出现,而在于该书该文的价值如何。何况,人对事物的认识永远没有穷尽的一天,不在乎出现在时间上的早与迟的差异,就像在市场经济中非得要去强调在时间上是第几家开张的店。

以作文教学辅导书为例,真的是令人无语。

八十年代中前期,北大荒农垦局教育系统的中学里就出现了一位叫常青的老师提出了54格的白皮封面的《作文分格教学法》,非常具体又易于操作。其后又有北京日坛中学的刘胐胐首师大高原的蓝皮封面的书——作文三级训练法,强调观察思维表达。上海的方仁工校长教作文的系列书籍专栏等,再后还有湖南杨初春等的双快写作等等。这些来自一线的老师们几十年来的潜心实践研究的结果,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及九十年代乃至于世纪之交以后,对全国的写作教学都产生了非常强有力的积极影响,其实验基地实验学校遍布全国大多数省份。到1990年代初,关于写作教学的技术研究又继续细致化,出现了不少写作技法研究写作技法物化的项目,如1993年经中央教科所鉴定通过的经过16年实践研究的单立夫作文模盘教学法,在当年4月由中央电视台开办专题讲座介绍推广《单氏作文模盘与写作》。(近日我整理书籍无意中发现,拍照在此供参阅)

没有想到的是21世纪以来,有非常众多的一线老师包括少数高校教授出版写作教学辅导书,这本是好事,但是应该站在前人的肩头上前进,而不应该无视前贤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更不应该轻慢历史,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是中国第一部教育教研专著,第一本系统研究写作教学的专著。

总的来看,21世纪前的写作辅导书籍,大多是写作观念难以跟上时代需求的变化,承袭着旧有的文章写作观念,大多按照文艺写作的要求来进行分解分步的操作设计。21世纪以来出版的写作辅导书,则往往是在写作内容上贴上了新时代的人文标签,在写作技巧上加上一些思维元素心理名词,并在技法上进一步做了细化琐碎化的表达。

本世纪以来由于出版商家的巨资投入,在纸质书的阅读上出现了大量的多层次的推介活动,媒体受此影响也进行了不少的鼓动,针对社会的阅读现实进行挽救进行警醒,这也是应该给以肯定的。但是,对写作的社会需求变化,则无人问津,几乎没有人没有机构去做大型的社会需求变化的调查,更不用说进行符合时代进程需求的写作学的理论提升。

基层以及一线有条件的老师,完全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组织进行一定的社会需求变化的调查,进行一些写作实践的富有成效的探讨研究。不再在时间上抢先,而在问题解决上,尤其是写作教育教学上奉献出自己的实实在在的探索与思考。

长按或扫描此码方便继续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