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欣赏】《灵觉寺赋》
灵觉寺位于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赤蕨岭,始建于唐代中期,历经千年风雨,是高僧惭愧祖师潘了拳年少悟道、修真之所在,是大埔名寺之一。余受大埔县佛教协会会长、斯寺住持传真法师嘱托为之作赋,不敢推辞,沐手撰就此篇,以彰古寺之盛名,同沐盛世之祥光也。
灵山赤蕨①,岁月悠长。狮山如案,五峰朝堂②。似蜈蚣飞天,如罗汉坐堂。漳河回环,琵琶声扬③。天赐精华,地蕴佛光。钟灵毓秀,灵觉传香④。端的洞天福地,无疑人间仙乡。释子东来,源于李唐。了拳行脚,黄砂路上。游母心慈,收作义子,相依为命,晨昏家常。帮衬活计,牧牛山岗。盘坐屹石,心驰神往。顿悟大彻,尘消洪荒。菩提加身,禅机隐藏。信手划石,大生字样⑤。侍亲奉母,恪遵赡养。养母鹤驾,了拳弘法四方。金山柟里⑥,梅水韩江。浒梓西渡,莲花绽放。了拳踏莲过河,佳话千古传唱。因缘仰慕五指,攀岩涉水无挡。阴那礼师至性,具足剃度名扬。终成一代祖师,惭愧寓意深长⑦。
漳溪之善士,立寺于赤蕨丹丘。虔诚之信众,奉师于蓬阙还酬。旧谓赤蕨庵,传承祖庭宗猷。今名灵觉寺,利乐佛门清修。茶米古道,曲径通幽。寺庵兴盛,几经春秋。风雨千载,梵唱悠悠。慧灯不灭,福报广收。诚如寺联,禅复何求:“灵峰飘赤蕨,觉岸好回头”。君可知:千年香火源不灭,法理轮回有稀稠;岁月沧桑存记忆,人事枯荣有沉浮;佛念尘缘图化碧, 经伦华章永可留。
赤蕨岭幽美,灵觉寺迭兴。有道是:山不在高,有寺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寺不在大,有心则诚。大千世界,无形有形。万物众生,至简予心。盛哉,灵觉!殿堂僧舍,规制兴荣。几经修葺,异彩纷呈。红墙黄瓦,雕梁画栋相称。佛像庄严,凝眸若思垂怜。气派俨然,烟岚霞光回萦。革命年代,星火点燃。赤蕨岭上灵觉寺,南方工委处不惊。闽粤赣边联络点,秘密活动总关情⑧。伟哉,灵觉!人有智慧,礼佛文明。民有信仰,国有精神。但愿大同连世界,赢得国泰民安宁。
歌曰:
自信中华春不老,
希冀民族更昌明。
同声祈祷新时代,
福泽五洲享太平!
章明 撰于庚子冬月
注:
①旧时漳溪河畔,上黄砂赤蕨山,多长蕨丛,苍翠如冠盖,故名赤蕨岭。
②灵觉寺前方有座貌似狮形的山梁,人称狮山。另有五座远山,面朝寺庙殿堂,素有“五峰朝堂”之誉称。
③漳溪河于此回环萦绕,状似琵琶形样,溪流声响宛若为古寺弹奏。
④当地善众为纪念潘了拳在赤蕨岭“大生石”顿悟,建造灵觉寺以传承香火,千年沧桑,慧灯不息。
⑤旧志云,潘了拳行脚来到西河上黄砂认游氏为母,及后经常到赤蕨山放牛。端坐灵石,顿悟禅机,以手当笔在石上划写“大生”二字,字如石刻,清晰可见。
⑥游母辞世后,潘了拳离开上黄砂,先后路过茶阳金山顶、青溪柟木树坑、三河梓里等乡里弘法。
⑦潘了拳云游来到阴那山,与潘家弥月时开拳的长老“十七年后来相见”箴言契合,礼从至性禅师,具足剃度,常以“惭愧”自励,终成一代开山祖师。
⑧革命战争年代,赤蕨岭上的灵觉寺曾是一个红色联络点。中央南方工委曾把灵觉寺作为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闽粤赣边区党组织曾在这里召开秘密会议。1938年2月中旬,中共闽西南特委派姚铎到大埔,在赤蕨岭灵觉寺召开中共大埔县委扩大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委。故文物保护碑上称该寺为“名胜古迹,又是革命胜地”。
袁光明(笔名:章明),大埔县人大常委原副主任、大埔县老促会会长、大埔县长寿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