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观察者,把自我提升到更高的意识层次

迷者师渡|悟者自渡

心灯源推荐搜索

意识
财富
修行
能量
智慧

“我”利用肉身来体验特定的感受(情绪),只有当“我”减缓了振动的速度才能体验得到。

//////////

你以何维生,我丝毫不感兴趣,

我想知道的是你渴望什么,

以及你是否敢实现内心的渴望。

——奥里亚·山地·梦想家(Oriah Mountain Dreamer)

《邀请》 (The Invitation)

可以说情绪平衡的治疗就是要放掉过去。

借着活在当下,

成为不做评断的观察者,

我们开始提升自我到更美好、更高等的意识层次,

其中包括了自主以及自由显化。

我们从第一个意识层次(个体的潜意识心制造出个人的现实),

演化到第二个意识层次(开始觉察到集体潜意识如何制造出个体的现实),

最终演化到第三个意识层次(逐渐认清个体的创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携手合作而创造出现实)。

随着觉察的萌芽,

许多矛盾开始浮现出来。

拥抱觉察

许多人相信,

我们活在世上乃是为了学得教训以及心灵上的成长。

事实上,

我们没有任何需要学习的东西了。

我们不需要做任何事而成为更好或更崇高的人,

我们已经是自己所能成为的最佳状态。

我们目前唯一的选择,

就是要对此事变得有所觉察。

我们可以选择自我觉醒,

体验终极实相中最神圣的经验:忆起并重新联结我们的真实自我——完整的觉察。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

某个农家男孩在山间行走,

发现了一个老鹰的巢,巢里面有一颗蛋。

男孩小心翼翼地带着老鹰蛋回到农场,

为了安全,

他把它放在一窝鸡蛋里,

但随后就忘了这件事。

没多久老鹰蛋孵化了,小老鹰探出头来,

认为给它温暖的母鸡就是它的母亲,

而它则是一只小鸡。

后来老鹰长大了,行止一如小鸡,

它吃小虫和昆虫,像其他的鸡一样咯咯叫,

只能半跑半飞个几尺高。

这只老鹰一辈子过着鸡的生活,

一直到很老的年纪。

某一天,

上了年纪的老鹰抬头仰望,

看到一只美丽的鸟在高高地农场上空翱翔,

它利用空气的浮力优雅地滑翔着,

地上的老鹰为它的雄姿惊羡不已。

'这是哪一种鸟啊?'它问身边另一只鸡。

'那是所有鸟类之王,老鹰。'那只鸡回答。

'老鹰属于天空,而我们属于地面。

我没办法像老鹰一样飞翔,毕竟我们只是鸡。'

这件事过后,

老鹰开始梦到自己在农庄上方高高地御风翱翔,

但是它一直没这么做,

因为它认同了自己的身份与所属的地位,

一辈子过着鸡的生活,

并且以鸡的身份结束一生。

我们人类并不比这只可怜的鸟高明多少,

如果不对自身的精彩本性有所觉知,

行为就确实像那只自认是鸡的老鹰一般,

永远都不会飞。

看来人们似乎宁愿当鸡,

没错,这确实是最舒适的选择。

从种种幻觉中觉醒过来并不总是愉悦的,

因为这意味着必须放弃许多受制的信念,

而在过程中清楚地看出我们剥削自我的种种方式。

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表现得像真正的自己。

我们必须开始表现得像一只老鹰,

而不是继续梦想成为老鹰。

令人难过的事实是,

多数人并不想变得自觉和体验精彩的本性。

如果我们真的想这么做,

第一步就要认清自己正生活在否认里,

然后开始诚实面对自己。

我们因为长期活在否认中,

让幻象显得如此真实。

事实上,

我们深信那才是唯一的现实。

身为人类就是在生理上体验人身,

体验这个物质次元里的一切,

只有在这里,我们的渴望才能实现。

我们以为快乐攸关我们是否得到某样东西,

如果我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不快乐。

我们对结果的执著,

意味着否定了自己的永恒存在,

一种无条件的快乐。

即使偶尔瞥见真理,

我们还是不想放弃借着努力而得到的收获。

这些渴望都是被过去的记忆诱发的。

一旦可以放下过去,我们就觉醒了,

而且永不再抗争,

如此一来我们就真的能忘掉过去了。

觉察最大的挑战就是愿意向新的领域开放自我,

并且放下过去。

你是否已经准备好放弃昔日所有的信念?

你能够面对多少的事实?

我们多数人都害怕放下已知而活在未知的边缘,

但这样我们就必须拿幻觉来代替真实。

实相指的是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

只有当下。

过去只是你制造出来的幻觉(事实上,过去和未来也都是当下),

你想要的永远是你没有的,

那么何不把焦点集中在你当下制造出来的一切,

这样你就可以了解自己是如何造作的。

借着不带评断地观察当下,

自我便得以转化。

如果在情感上能够不执著于自己的产物,

我们就可以变得较不依赖它们。

造化如同魔法一般,而魔法就是制造幻象。

幻象变成了真实,

于是我们开始相信幻象便是它所显现的样子。

开悟意味着自觉。

首先观察在生活中发生了哪些事,

然后去觉察这些情境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

我们看出自己为了制造特定的情境,

必须产生特定的想法。

我们一旦觉察到其中的关联,

就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思想,

然后又会觉察到有人制造了这些想法,

而那个人恰巧就是自己。

成为观察者

许多精神导师都告诉过我们,

生命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是谁?

这个被我们称为“我”的存有到底是什么?

我们可以了解电脑的操作,

了解如何煮饭烧菜,了解如何做许多事情,

但如果我们不知道“我”是谁,

便仍然深陷在昏迷的状态中。

我们不过是一个失去意识的人,

并不真的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事。

你是否陷在昏迷中?

要脱离此状态的第一步,

就是要知道自己正在昏迷中,

而且你想要觉醒。

你了解这些吗?

真的了解吗?

还有一个更好的问题:谁是了解此事的人?

仔细检视“我”以变成一个观察者,

你会发现:你不是自由的,

你不过是个受限于过去的奴隶,

你的信念早已失效,

你的恐惧是从父母、家族成员和老师那里借来的。

你就像其他人一样,

早已成为过去的经验与程式的产品。

如果你不觉醒,

自由选择的结果就成了一场闹剧。

觉察到我们已经走上了岔路,

而目以前我们信以为真的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

这样的觉知是一种很痛苦的感受。

从昏迷中走出来,

意识到自己正活在幻觉里,

往往是很痛苦的事。

你深陷在自认为对或错的种种模式中,

无法看出每个人都卡住了,

大家都在自我防卫。

我们把生活搞得悲惨不堪,

却像其他人一样认为是别人害我们的!

然而事实是,

如果你是觉醒的,没有人能让你悲惨不堪。

更何况所有的情绪都是假的。

我们替过去的经验穿凿附会,

相信自己本该拥有完美的父母与完美的青春,

这是我们所犯的第一个错误。

事实上我们真的选择了完美的父母,

以便学习我们在人世间的功课。

换言之,

我们的父母完全适合我们的目的。

就算你是个孤儿,没有双亲养育照顾你成人,

必须一直靠自己奋斗求生,

这也是你计划的一部分。

你现在唯一需要做的一件事,

就是忆起那个计划。

以下是我对许多人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在这里”的简短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去觉察人生最大的矛盾:

我们在这里本是为了发现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

我们的目标就是忆起我们的目的,

分析一下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并寻找种种方法更完整地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

谁是正在读这个句子的人?

谁是读者?

谁是思考者?

谁是观察者?

观察者是否能了解自己?

要了解并界定出“我”,

我们首先必须知道什么不是我。

到底什么不是“我”?

第一“我”不是“我的想法”。

即使我有众多想法——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

每个人每天的念头平均高达六千个——

我仍然不等于我的想法。

我的许多想法确实会反复出现,

大约占全部想法的90%甚至更多,

尽管“我”让自己不断思考,

我仍然不等于我的想法。

造物主是最伟大的观察者,

造物主是所有的现在、所有的过去

以及所有的未来的“我”。

居住在身体里的“我”,是神性“我”的一部分,

你也是如此。

我是整个宇宙显化的一部分,

也是造物主的一部分,

你也是如此。

造物主就是宇宙大爱,

所以'我'必然是宇宙大爱的一部分。

如果我问自己:“‘我’是不是某某人物?”

答案是:“‘我’谁也不是。”

真实的情形是

“我”利用肉身来体验特定的感受(情绪),

只有当“我”减缓了振动的速度才能体验得到。

身体就是一件太空衣,

我借着它来探索物质生命较为缓慢的能量振动。

“我”让我自己放慢下来,

借着为肉身所缚来限制自己。

出生(穿上这件所谓的太空衣)

是对我的存在的严重限制。

另一个矛盾之处是,

借着成为人类,“我”不断死亡以便再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