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辨治中风述要

1

祛风化痰法

主治风痰入络证。肝风夹痰窜于经络,或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痰阻血脉。方药:真方白丸子(《瑞竹堂方》)、牵正散(《杨氏家藏方》)加减。两方均能祛风化痰通络。

但前方适用于中经,半身不遂,手足拘急麻木,身重酸痛,舌强语謇,口角流涎等症,有理气豁痰之功。

后方适用于中络,口舌歪斜,或口角抽动等症,有止痉缓急之效。药用天麻、豨莶草、钩藤祛风和络,制白附子、天南星、半夏祛风化痰,僵蚕、全蝎、地龙等虫类药搜风化痰通络,陈皮、枳壳理气豁痰。风痰阻于心脾之络,语言不清,加菖蒲、远志祛痰宣窍;痰瘀交阻,舌紫有瘀斑,脉涩加桃仁、红花、赤芍;血虚络空,风邪入中,加秦艽、羌活、防风祛风,当归、鸡血藤养血和络。

2

熄风潜阳法

主治风阳暴亢证。肝阳化风,风火上扰,走窜经脉。

方药: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镇肝熄风,育阴潜阳。

药用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镇肝潜阳,龟版、白芍、玄参、生地滋阴熄风,天麻、钩藤、菊花、夏枯草平肝熄风,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风阳夹痰入络加僵蚕、地龙、炙全蝎、豨莶草;痰火内盛加天竺黄、陈胆星、竹沥、大黄、瓜蒌、知母、黄芩、山栀、丹皮。

3

通腑泄热法

主治腑热上冲证。阳明热结,腑浊上蒸,蒙蔽清窍。

方药:大承气汤(《伤寒论》),峻下通腑,泄热存阴。用于腑实热结,积滞内蕴,浊气上逆,便秘腹满,潮热神糊。

三黄泻心汤(《金匮要略》),泻火解毒,通腑泄热。用于热盛腑实,火热上冲,身热烦躁,便秘,面红目赤,吐衄出血。药用生大黄、芒硝、枳实通腑导滞泄热,黄连、黄芩清热泻火。肢体强痉加钩藤、地龙、僵蚕、生石决明;因于外风诱发,肢体酸痛,身热,可仿三化汤意,配羌活祛风;热盛伤津,加天花粉、知母、麦冬、玄参;神糊、烦躁加丹参、郁金,昏糊明显另饲安宫牛黄丸,通下与开窍并进。

4

清火化痰法

主治风痰火亢证。痰火内发,火盛生风,蒙蔽神机。

方药:黄连温胆汤(《集验》),化痰清火,用于痰火上扰,烦热不安,神识蒙胧迷糊。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降火逐痰。用于痰火内盛,便秘,痰多,气粗,神情烦躁。临床二方常须合用。

龙牡决明汤(《经验方》)(龙骨、牡蛎、石决明、钩藤、白蒺藜、菊花、杞子、夏枯草、黄芩、天竺黄),镇肝潜阳,熄风清火。用于卒中眩晕,头重掣痛,手足拘急抽搐,面赤,脉弦劲等,偏于风阳亢盛者。药用黄连、黄芩清火,痰热腑实用大黄、枳实、芒硝、礞石泻火逐痰,半夏、胆南星、瓜蒌、知母、天竺黄、竹沥清化痰热,郁金、菖蒲化痰开窍。风痰入络,肢痉抽搐加僵蚕、地龙;风阳偏亢加石决明、牡蛎、钩藤、菊花、夏枯草;痰热伤津加沙参、麦冬、花粉;若痰阻气道,喉中痰声漉漉,痰涌气憋,另饲猴枣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每次0.3g~0.6g,以豁痰镇惊。

5

凉血通瘀法

主治瘀热阻窍证。热与血搏,血随气逆,瘀热上冲,阻滞窍络。

方药: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用于热与血搏,血随气逆,络热血瘀,络破血溢等证。桃仁承气汤(《温疫论》),清热祛瘀,通腑下结。用于瘀热蓄血,阳明热结之证。药用水牛角片、丹皮、赤芍、丹参、黑山栀凉血散瘀,大黄、芒硝、桃仁泻下瘀热,生地、石斛滋阴凉血,三七、泽兰活血化瘀,地龙熄风通络,郁金、石菖蒲开窍醒神。抽搐肢痉加生石决明、白薇、钩藤;口干舌红尿少加玄参、知母、白茅根。

6

辛凉开闭法

(熄风清火,豁痰开窍法)

主治阳闭证(痰火瘀闭证)。痰火壅盛,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瘀阻神机。

方药: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凉肝熄风,清热化痰。用于肝阳化风,头痛,眩晕,肢体强急,甚则神昏抽搐。当归龙荟丸(《宣明论方》)清肝泻火。用于面赤烦躁,身热,腹满便秘,神昏等症。药用羚羊角(山羊角)、石决明、牡蛎、珍珠母熄风潜阳,天麻、钩藤、白蒺藜、桑叶、菊花凉肝熄风,贝母、胆南星、天竺黄、竹沥、半夏清化痰热,黄连、龙胆草、黄芩、山栀清肝泻火,郁金、远志、石菖蒲开窍醒神。身热烦躁加石膏、知母;便秘、腹胀满,苔垢加大黄、芒硝、枳实、瓜蒌通腑泄热;肢体不遂,口歪,抽搐加僵蚕、地龙、全蝎祛风止痉;面红目赤,烦躁加丹皮、赤芍、山栀、白薇、怀牛膝凉血消瘀;痰热伤阴,舌红而干、苔糙,唇红加生地、天花粉、玄参、石斛。若神昏身热明显,应同时饲服安宫牛黄丸,神昏肢痉可用紫雪丹。亦可用醒脑静或清开灵静脉滴注。

7

辛温开闭法

(豁痰熄风,宣郁开窍法)

主治阴闭证(痰浊瘀闭证)。痰浊上蒙,瘀阻窍络,郁闭神机。

方药:涤痰汤(《济生方》),化痰开窍。用于痰蒙神窍,神识昏沉,呆滞不清,苔白腻者。三生饮(《局方》),祛风化痰。治卒中昏迷,半身不遂,口噤,痰壅,肢冷,苔白滑,脉沉者。药用半夏、南星、茯苓、陈皮、枳实化痰理气,菖蒲、远志、郁金豁痰开窍,天麻、钩藤、僵蚕、白附子熄风化痰。寒痰内闭配附子、川乌;呼吸憋气加沉香、青皮、苏子;舌黯有瘀斑,脉涩加丹参、赤芍、川芎;寒痰伤阳,面苍肢冷,脉沉加参附。同时另饲苏合香丸,辛香理气,宣郁化浊,温通开窍。

8

救阴回阳,益气固脱法

主治阴竭阳脱证。阴气耗竭,阴伤及阳。

方药:生脉散(《千金方》),益气养阴固脱。用于津气耗竭,神萎气促,面颧潮红,汗多而粘,表现以亡阴为主者。参附汤(《妇人良方》),补气回阳救逆。用于阳气衰微,神昧气短,面色苍白,汗清肢冷,表现以亡阳为主者。由于脱证多由阴竭而至阳亡,故二方常多合用。药用人参、附子补气回阳,麦冬、五味子滋阴敛阳。气阴两伤加玉竹、黄精;阴不恋阳,汗多气促加龙骨、牡蛎、山萸肉;神识昏昧加郁金、石菖蒲。并可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若内闭外脱,则应开闭固脱并施,因痰火内闭而致亡阴者,参照凉开法;痰浊内闭而致亡阳者,参照温开法。

9

搜风化痰祛瘀法

主治风痰瘀阻证。风痰入络,久病血瘀。

方药:解语丹(《心悟》),祛风化痰,通窍活络。用于风痰阻于廉泉、经络,舌强不语,半身不遂,麻木。续骨丹(《本事方》),祛风化痰,化瘀通络。用于下肢瘫痪不遂,麻木刺痛。药用天麻、豨莶草、制白附子、全蝎、僵蚕、地龙祛风通络,胆星、半夏、远志、郁金、菖蒲化痰开窍,鸡血藤、丹参、桃仁、红花、泽兰、片姜黄活血行瘀。肌肤不仁配乌梢蛇或白花蛇;肢体重滞配白芥子、竹沥;痰热偏盛配海蜇、荸荠、知母;因久病络瘀,手足刺痛,肢体不用,配山甲、水蛭、麝香。

10

益气化瘀法

主治气虚络瘀证。气虚不能运血,络痹血瘀。

方药: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益气活血,祛瘀通络。用于气虚血滞,半身不遂,肢软不用,酸麻疼痛,言语不利。药用黄芪大补元气,养血活血;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赤芍、鸡血藤养血化瘀通脉;牛膝、地龙活血通络,引血下行。气虚明显加红参须;肢冷加桂枝;腰膝酸软加桑寄生、杜仲、川续断;头眩肢麻配天麻、豨莶草。

11

滋阴熄风法

主治阴虚风动证。肾虚肝旺,内风暗动。

方药:大定风珠(《温病条辨》),滋阴熄风潜阳。用于肝肾阴虚风动,头晕肢麻,筋挛;手足搦搦动,口干,舌质红绛少苔者。药用龟版、牡蛎、鳖甲育阴潜阳熄风,白芍、麦冬、地黄、玄参、石斛滋阴柔肝。眩晕、耳鸣加天麻、白蒺藜、钩藤;肢体动配龙齿、紫贝齿、石决明,另服羚羊角粉;痰热阴伤加知母、花粉、天冬、竹沥。

12

滋养肝肾法

主治肝肾亏虚证。肝肾精血不足,筋脉失养。

方药:滋营养液膏(《薛一瓢方》),滋养肝肾。用于肝肾阴血耗伤,手足瘫缓,酸麻眩晕,耳鸣脉细。地黄饮子(《宣明论方》),滋填真阴,温补元阳,开窍化痰。用于下元不足,阴阳两虚,痰浊上泛,喑痱语声不出,足废不行,遗尿,足冷,面赤,舌红而润,脉弱。药用地黄、石斛、麦冬滋肾养阴,首乌、杞子、山萸肉补益精气,当归、鸡血藤、桑寄生养血和络。肾阳虚加巴戟、肉苁蓉温养;水冷火泛加附子、肉桂引火归元;腰酸足软加杜仲、川断、牛膝;遗尿加菟丝子、益智仁;夹有痰浊加菖蒲、远志、茯苓化痰开窍。

咳嗽虽有外感、内伤多类,但总属痰邪阻肺,肺气不得宣通,肃降无权,上逆为咳。且外感咳嗽之中,尤以风寒袭肺为多见。

如张景岳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程国彭亦说:“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

故治疗总以宣通为第一要着,肺气宣则病邪外达,肺气畅则肃降有权。临证只要排除外感燥热,内伤气火、阴虚,皆可治以宣通。

  • 寒热偏向不显者,可予辛平轻宣肺气;
  • 寒邪重者则当辛散宣通、温开肺气;
  • 若属外寒内热,肺气不利,又当温清宣肃并施。

宣肺药首选麻黄,因麻黄辛散温通,既善于宣通肺气之郁闭,同时又具苦降之性,可平肺气之上逆。

一般多视麻黄为平喘之要药,殊不知对肺气壅遏,宣降失司之咳嗽更为适合。

麻黄辛温微苦,故为治疗肺寒咳嗽必用之药。如能根据辨证要求,分别配伍,更能较广泛地应用于多种证候而增效。

如配杏仁则增强止咳平喘,配干姜则温化寒痰,配石膏则宣泄肺热,配黄芩则清宣痰热。若实中有虚,肺热郁而伤阴,还可配以沙参、知母;咳喘久延,肺气虚耗,肺失宣降,还可配以五味子散敛结合。

宣肺止咳,临床多以三拗汤为基本方,但必须随症配药方能增效。

通用性配伍可选桔梗、白前、前胡、佛耳草、枇杷叶等;

  • 辨证配药如表寒配苏叶、荆芥;
  • 肺热内郁配生石膏、知母;
  • 痰热蕴肺配黄芩、桑白皮;
  • 咳嗽迁延配百部、紫菀、款冬;
  • 咳逆气急痰壅配苏子、金沸草;
  • 痰稠量多胸闷加法半夏、厚朴、陈皮等。

《医学心悟》用止嗽散治诸般咳嗽,基本方为荆芥、紫菀、百部、白前、桔梗、甘草、陈皮等七味,自称服者多效。我院曾将其改制合剂,验证观察,其效平平。

经反复修定,药用麻黄、杏仁、桔梗、甘草、款冬、瓜蒌皮、前胡、枇杷叶等八味,命名肺宁合剂,经临床多年大量应用,效果明显,博得病家交赞。

反思所得在于:

  • 一是重视了宣通肺气;
  • 二是参入了三拗汤基本方;
  • 三是用麻黄辛宣肺气,取代荆芥之疏风解表,更有利于治肺。

若陈寒伏肺,更非温散宣通不解。因外感咳嗽,受寒深重,寒伏肺腧,往往逾年不瘥。

此种情况虽不同于外感咳嗽初期,起病急、病程短的一般表现,但审证观舌,仍具客寒伏肺的特点,如痰白质稀、咳而不爽、鼻塞有涕、背寒怕冷、口不渴、舌白、质淡等,其原因多与未能早予表散,或苦寒凉润太过,或素体肺气不强、肺阳虚弱有关。

故治当温散伏寒、宣通肺气,达邪外出,方取小青龙汤,历试多验。

咳平后肺虚卫弱者,可用玉屏风散合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

《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乃治疗痰饮病之大法,对此治疗原则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此也有些浅薄的认识,希望与同道共同学习探讨。

从痰饮病的形成角度来理解

清·邹澍曰:“饮入于胃,分布于脾,通调于肺,流行于三焦,滤于肾,出于皮毛,归于膀胱”;“水者,节制于肺,输引于脾,敷布于肾,通调于三焦、膀胱。”从中可以看出痰饮病的形成与肺、脾、肾、膀胱等多个脏器相关。内因肺脾肾三脏阳气虚弱,三焦失于气化,致使水液停聚;外因感受风寒,或冒雨涉水,久坐湿地,寒湿浸渍,或食少饮多,思虑,劳倦过度。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下致使脾运失司,饮邪停聚,流溢四处,波及五脏,上不能输精以养肺,下不能助肾以化水,三焦水道通调失职。此乃阳气虚衰,饮邪停聚之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温阳以治本,化饮以除标,故当选“温药”补阳气以治疗。

从饮邪的病理特性角度来理解

饮为阴邪,轻则阻遏阳气;重则伤人阳气,质地清稀,易于停留人体局部;病机要点责之于脾;饮邪“得温则行,得寒则聚”。饮为阴邪,遇寒则聚,遇阳则行,得温则化。同时阴邪最易伤人阳气,阳气被伤则寒饮难于运行。反之,阳气不虚,温运正常,饮亦自除。所以,治疗痰饮需借助于“温药”以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阳气振奋,既可温化饮邪,又可绝痰饮滋生之源。开发腠理,通调水道是疏通祛邪之要,使饮邪能从表从下分消而去。

从“温药”自身作用角度来理解

“温药”是指甘温、苦温、辛温之品。甘温药物,能补、能和、能缓,以补脾肾之阳气。针对“本虚”之脾肾阳不化气,以达到温阳化饮之目的。苦温药物,能燥湿、助阳化湿,以燥脾土。针对脾湿饮盛,可达到燥湿化饮,得温则行之目的。辛温药物,能行、能散,以发越阳气、开腠理、通水道。即通过发汗、利水作用的药物,针对“标实”,给饮邪以出路,达到行散水湿的目的。

从运用“和之”的角度来理解

《说文解字》云:“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取其平和、调和之意。就是指用温药不可太过,亦非燥之、补之。即不可过于刚燥,以免伤正,不可专事温补,以防碍邪,而应以“和”为原则,在温补之中酌加行、消、开、导之品,遵《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言和之,则不可专事温补,即有行消之品”之意。行者,行其气也;消者,消其痰也;开者,开其阳也;导者,导饮邪从大小便出也。以达到温补助阳,行水蠲饮之治疗目的。

从具体治法选方角度来理解

温阳化饮法 对于脾肾阳虚者,当分轻重,轻者选用泽泻汤以利水补脾;重者选用苓桂术甘汤以温阳蠲饮,健脾利水。下焦饮逆者,当选五苓散以化气利水;饮积胃脘者,当选小半夏汤以温胃散饮;饮邪较甚,眩悸者,当选小半夏加茯苓汤以导引下行;肾气虚,气化不行者,当选肾气丸以温肾蠲饮,化气利水。

表里双解法 对于内饮外寒的支饮、溢饮,当选小青龙汤以化饮解表;外寒内饮兼郁热的溢饮,当选大青龙汤以发汗清热除饮。

疏导肠胃法 对于狭义痰饮停聚成实者,当选己椒苈黄丸以前后分消,攻坚逐饮;支饮腹满者,当选厚朴大黄汤以疏导肠胃,荡涤实邪。

泻水逐饮法 对于支饮不得息者,当选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肺逐饮;狭义痰饮之留饮欲去者,当选甘遂半夏汤以急则治标,因势利导;胸胁积饮,属悬饮者,支饮久咳、邪盛正实者,皆可选十枣汤以攻下逐饮,祛饮止咳。

扶正祛饮法 对于支饮痞坚,虚实错杂证,虚者当选木防己汤以补虚清热,通阳利水;实者当选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以行水散结,消坚补虚。

从这五种具体治法的选方用药看,大多选用“温药”以组成“温方”祛除饮邪,其治疗效果肯定,经受了历史的检验。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

(0)

相关推荐

  • 养阴清肺丸,让我们一起认识它的大疗效

    常见病与常用中成药临床使用引导 --养阴清肺丸 养阴清肺丸来源于清代名医郑梅涧的喉科专著<重楼玉钥>中的养阴清肺汤,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或痰中带血等症.本方由8味药组成,由增 ...

  • 治疗“哮病”方剂汇总

    哮病是 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哮病的病因病机: 1.哮病的常见病因:① 外邪侵袭 ② 饮食不当 ③ 体虚病后. 2.哮病的主要病机:病理因素以痰 ...

  • 寒咳与虚寒咳嗽是一样吗?小青龙颗粒 三子养亲颗粒 三拗片

    进入小寒,咳嗽的朋友增多,绝大数咳嗽属于寒性咳嗽,又分为寒咳(风寒袭肺)与虚寒咳嗽,这两种证型咳嗽是不一样的,浅谈如下. 一.寒咳(风寒袭肺证): 1.病因病机:属于外感咳嗽. 起居不慎,或身体虚弱, ...

  • 周仲瑛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多囊卵巢综合征总属本虚标实,肾虚.脾虚为本,痰湿.瘀血.湿热阻滞胞宫,肝郁为标,其中,痰瘀互结是其重要病理环节. 若患者以肥胖多毛.痤疮为主症时,化痰尤为重要,周老师常用导痰汤.苍附导痰汤等,常用化痰 ...

  • 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痰病经验

    国医大师周仲瑛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痰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学习,现将其临证辨治痰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整理简析如下,供同道参考. 1.痰病之有形与无形 ...

  • UC头条:周仲瑛辨治外感热病学术思想

    周仲瑛教授行医70余载,对各科疾病皆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认识.纵观他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外感热病是重点. 外感热病有伤寒.温热病和瘟病之分 周仲瑛教授认为外感热病应该有伤寒.温热病和瘟病之分." ...

  • 周仲瑛辨治外感热病经验

    对流行性出血热倡导"三毒论" 20世纪70年代后期,流行性出血热肆虐,周老亲自深入疫区,通过对上千例患者深入细致的观察,发现本病病因为感受温邪疫毒,从而酿生热毒.瘀毒.水毒,称为& ...

  •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大肠癌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结果表明,在整体用药中,使用频率依次为 仙鹤草.生薏苡仁.焦白术.党参.蛇舌草.茯苓.泽漆.半枝莲等.在前11味药中,含5味抗癌解毒药,分别是 仙鹤草.生薏苡仁.蛇舌草.泽漆.半枝莲.关联规则显示四君 ...

  • 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外感热病五大证的纲要探赜

    首届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外感热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造诣深厚.提出了外感热病五大证,即热.痉.厥.闭.脱.五大证若治疗准确,可使邪去毒解正复,扭转险象,否则证情险变丛生,正气溃败.周仲瑛教授根据五大证的病 ...

  • 周仲瑛辨治哮喘发作期的

    ​目的通过病案数据挖掘及复杂网络技术探讨周仲瑛辨治哮喘发作期的"机-证-药-方"经验.方法收集整理周仲瑛教授门诊经治的哮喘发作期病例记录,纳入189例,共612诊次病例,对病例信息 ...

  • 祛邪为主,兼以扶正,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乳腺癌经验分享

    国医大师周仲瑛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临证六十余载,擅长疑难杂病的临床诊疗,尤其是各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治,现将周仲瑛辨治乳腺癌的经验介绍如下. 周仲瑛认为肝气郁结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其病位在乳房,与肝 ...

  • 【转】祛邪为主,兼以扶正,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乳腺癌经验分享

    国医大师周仲瑛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临证六十余载,擅长疑难杂病的临床诊疗,尤其是各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治,现将周仲瑛辨治乳腺癌的经验介绍如下. 周仲瑛认为肝气郁结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其病位在乳房,与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