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与“地三鲜”
这次“春游福贵地”的特展,陶瓷占了很大的比重,从唐代至民国跨越一千多年,“唐三彩”的骑马俑、金代磁州窑的扁壶、南宋吉州窑玉壶春、康熙五彩潘趣碗、雍正粉彩将军罐、道光粉彩花卉杯、民国粉彩花鸟碗等等,用途或者题材与春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唐代 三彩骑马文官俑
观复博物馆藏
清康熙 五彩唐明皇击鼓催花图潘趣碗
观复博物馆藏
民国 粉彩枇杷春燕纹碗
观复博物馆藏
陶、瓷经常并称,很多人就误以为“陶瓷”说的是一种东西。事实上陶是陶,瓷是瓷,说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陶器是由陶土烧制的,距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新石器时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早期的陶器有红陶、灰陶、白陶、彩陶、彩绘陶许多品种,与后来的瓷器比较一眼就能够区分开来。汉代开始出现了一种带釉的陶器,叫做“釉陶”,常见的有绿釉和黄釉两种。这种釉陶跟我们常见的陶器长得很不一样,反倒与瓷器表面的质感很接近,但它的烧造温度和材料还都是陶器的范畴,所以让很多人把它误认为了瓷器。
唐代 三彩骑马仕女俑
观复博物馆藏
唐代大名鼎鼎的“唐三彩”就是汉代釉陶的升级版。颜色更加丰富,同一件器物上可以同时烧出多种颜色。因为比汉代釉陶的颜色丰富,但又没有后世明清彩瓷颜色那么繁多,人们就给它起了一个介于二者之间的名字叫“三彩”,事实上三彩的颜色绝不仅限于三种颜色,一般以白色、褐色、绿色为主,除此之外还有黄色、黑色、蓝色等颜色,只不过这些颜色当时运用的相对要少一些,特别是蓝色,过去古玩行流行一句话叫“三彩挂蓝,价值连城”,说明蓝色在三彩中就很少,物以稀为贵。唐代烧的叫“唐三彩”,辽代烧的就叫“辽三彩”,同理还有“宋三彩”、“金三彩”、“明三彩”,这些都属于陶器的范畴,与瓷器无关。
金代 三彩荷塘牡丹纹银锭形枕
观复博物馆藏
明清以后彩瓷不断发展壮大,像唐三彩类的陶器就不再流行,但是“三彩”这个名字并没有随之消失,被瓷器拿来了接着用,比如“素三彩”、“虎皮三彩”等等,这几种三彩可都是典型的瓷器。
“素三彩”明代开始出现,大概是在成化、正德左右,但当时并不叫这个名,“素三彩”一名最早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再之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三彩”的“三”同样也不是具体数字,比同时期的五彩瓷器颜色要少,少了各种红色,红色古人认为是“荤色”,不使用红色,装饰效果看起来清新、素净,所以被叫做“素三彩”。
清康熙 素三彩海八怪纹观音瓶
观复博物馆藏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有学者认为,素三彩瓷器在烧造时,先高温烧造素胎,再在素胎之上施彩釉低温烧制,所以被称之“素三彩”。
不过这种先烧胎,后烧彩釉,经两次烧制而成的瓷器有很多,金元时期的钧窑就是如此,所以这种解释恐怕有点牵强,还是第一种解释更可靠一些。
清晚期 素三彩福禄寿文官立像
观复博物馆藏
“虎皮三彩”听名字很容易让人误会,误以为这种瓷器的纹理像老虎的条状花纹,其实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形容。“虎皮三彩”由绿、黄、赭三种色块组合而成,视觉效果看起来像一只斑斓老虎给人的感觉,不是具象的纹饰,而是斑斑驳驳的样子。如果你觉得这种形容实在想象不出,那你就把它想象成一盘“地三鲜”,黄色的是土豆,绿色的是青椒、赭色的是茄子,保证你能记一辈子。
清康熙 虎皮三彩碗
观复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