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儿

“裹儿”在孝义话中可以读juāәr,是“饺子”的意思。

这个“裹儿”在司马村读jiāәr。

1.有歪剂子没歪裹儿。

2.今日吃甚咧?真的是吃蒸裹儿咧?

3.怎的是羊肉裹儿咧?你不知道我不吃羊肉?

4.大年下不吃裹儿吃甚咧?快些儿回来吃裹儿罢。

5.你擀剂子我包裹儿,行罢?

6.秆片片上放不下啦?外咾把新包下的裹儿放的案板儿上罢。

7.煮裹儿,得等水开咾再下锅咧么。

8.怎的没有给俺孩儿包咾点儿鼠儿裹儿?多给包上两个么。

例句2的“蒸裹儿”读zhī juàәr。

○《平遥方言民俗语汇》中有“包裹的”,解释为“指包子、饺子一类食品”。

○《说文解字》中有“裹”,解释为“古火切,缠也。从衣果声”。

○《康熙字典》中有“裹”,解释有“包也”。

○《汉语大字典》中有“裹”,解释有“缠绕;包扎”,还有“包裹着的物品”。

○《现汉》中有“裹”,读guǒ,解释有“(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普通话的“g”与孝义话的“j”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秆片片:jì片片

2.精干:精jiàә

3.秆片片:jiè片片

4.赶趁:jǐng趁

5.赶赶:jiә(一声)赶

6.刚才:jiāng才

7.隔夜食:jiāә夜食

8.隔隔:jiàng隔

9.各样儿:jiè样儿

10.一个个人:一个jiә(一声)人

11.给人说咾一顿:jū人说咾一顿

12.弯跟头儿:弯jīng头儿

13.耕地:jiā地

14.半夜三更:半夜三jiāng

15.供供:供jǐ

16.公驴:jiào驴

17.苟且:jī且

18.构筑:jiàng筑

19.苟且:jiē且

20.固固头脑:jiǎng固头脑

21.故城:jiù城

22.鬼鬼祟祟儿:鬼jī祟祟儿

23.送过来:送jiē来

普通话的“uo”与孝义话的“uaә”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缩水:suāә水
2.拙老婆:cuāә老婆
3.手镯:手suāә
4.捉住:zuāә住
5.邮戳戳:邮cuāә cuàә

即“裹”是可能读juāә的。

我的理解是,写作“包儿”也可以。

○《说文解字》中有“包”,解释有“象人怀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

○《康熙字典》中有“包”,解释有“又裹也”。

○《汉语大字典》中有“包”,解释有“裹,裹扎”,还有“包扎好的物件。如:药包;邮包”。

○《现汉》中有“包”,读bāo,解释有“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还有“包好了的东西”。

普通话的“b”与孝义话的“j”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疤疤:jiā jià

2.拌一下:jiǎo一下

3.死板死板:死板死jiǔ

4.一瓣瓣:一jiàng jiǎng

5.迸出来:jiè出来

6.针砭:针jiū

7.摽劲儿:jiào劲儿

8.憋死我的咧:juә(一声)死我的咧

普通话的“ao”与孝义话的“uaә”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糕儿:huāәr
2.劳劳劳:劳huǎә huaә
3.乞讨子:乞huǎә子

即“包”是可能读juāә的。

我分析,写作“裹儿(包儿)”是对的,下列写法值得商榷。

1.《孝义俗语大观》中有“大年初一下吃角儿——头一顿”,对“角儿”的解释为“饺子”。

2.《汾阳话与普通话简编》中有“角儿”,解释为“饺子”。

3.《平遥方言民俗语汇》中有“岁岁角儿”,解释为“行婚礼那天,新郎、新娘吃的饺子,按年纪吃,多大岁数吃多少个。'角儿’,饺子。'岁岁’,岁数”。

4.《太谷方言志》中有“角儿”,解释为“饺子”。

5.《祁县方言志》中有“角儿”,解释为“饺子”。

6.《晋源方言研究》中有“角儿”,解释为“蒸饺,长形”。

7.《蒲县方言志》中有“角儿”,解释为“饺子”。

8.《河津方言研究》中有“角得”,解释为“特指包子”。

9.《山西方言常用词语集第三辑》中,“文水县方言”里有“角儿”,解释为“饺子”。

10.南宋《武林旧事》中有“市罗角儿、饧角儿、诸色角儿、角儿”,其中的“市罗角儿”又写作“市罗夹儿”。

11.元代《饮膳正要》中有“水晶角儿、撇列角儿、时萝角儿”。

12.《金瓶梅》第八回中有“妇人就问:'角儿蒸熟了?拿来我看。’迎儿连忙拿到房中。妇人用纤手一数,原做下一扇笼三十个角儿,翻来复去只数得二十九个”。

13.《管锥编》中有“正如'饺子’原名'角子’,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所云'水晶角儿’、'煎角子’,《聊斋志异》卷八《司文郎》亦谓'水角’,取其像兽角,犹粽子一名'角黍’也”。

孝义话中,“牛角”读niū juāә。

“牛角”在司马村读niū jiāә。

○《说文解字》中有“角”,解释为“古岳切,兽角也。象形,角与刀、鱼相似。凡角之属皆从角”。

○《康熙字典》中有“角”,解释有“【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

○《汉语大字典》中有“角”,解释有“有蹄类动物头顶或鼻前所生的骨状突起物,末端较尖,有防御、攻击等功能”。

○《现汉》中有“角”,解释有“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读jiǎo。

我的理解是,将“饺子”写作“角儿”是不对的。人们不知道“裹(包)”会音变为“角”,于是记为“角儿”。

○《水饺与茶角(南方都市报,2014年3月18日)》中有“但在宋人话语中,'角’也指'包裹’”,还有“说到这里,'角子’的来历已经自明:它和'包子’一样,原意指用面皮包馅制成的面食,'角’与'包’同义。以《管锥编》为代表的'兽角说’难以成立。到后世,角子又演化为饺子”。

我的理解是,宋人记录为“角”,可能就是因为不知道“包(裹)”会音变为“角”。

○《汉语大词典》中有“裹束”,解释有“包扎”。

○《汉语大词典》中有“角束”,解释有“包裹;捆缚”。

我的理解是,“角束”可能是“裹束”的变音。

○《说文解字》中未收“饺”。

○《康熙字典》中有“饺”,解释有“饴也”。

○《汉语大字典》中有“饺”,解释有“饴”,读jiào。

我的理解是,人们不知道“裹(包)”会音变为“饺”,于是记为“饺”。

如果二选一,我更倾向于写作“裹儿”,而非“包儿”。

我的理解是,“裹”可能是“束”的古音。人们不知道“束”曾读“裹”音,于是新造了“衣表义+果表音”的“裹”。


旧文参考:

裹食(2021年8月16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