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贵在坚持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什么是习惯?从简单定义阐述: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时间上的磨炼。如何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呢?
一、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好习惯的认知。
如果学生缺乏对好习惯的认知,他就有可能在老师提醒的时候注意一下,老师不提醒,问题就又出现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学生的坏习惯总是无法纠正的原因。学生只有深深地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地强化这种良好的习惯,避免出现与此不相符合的坏习惯。
因为我班学生来源地较广,各方面习惯都不相同,所以,本期开学伊始,我就一直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好习惯的养成。开学典礼有升旗仪式,我这样引导学生,“大家在看体育比赛时都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不管哪一个国家的运动员,看到自己祖国的国旗升起时,都有什么样的神态和动作?”一个提问就把学生调动起来了,纷纷模仿。我让体育委员黄帅鹏、史相龙到讲台前做示范,全班学生起立模仿,于是在升国旗时全班学生有了标准的右手抚胸礼,齐唱国歌,表达对国旗的由衷礼敬;后来全校升旗、运动会开幕式上,我班标准的右手抚胸礼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树正气,立榜样。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树立良好榜样榜样。榜样的作用会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不管何时何地,不管哪位学生或哪几位学生,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了贡献,都要及时表扬。让学生时时觉着帮助他人、为集体做贡献是一种荣耀,是一种快乐。
开学第一天,打扫完卫生、领完书,我在班内就开始表扬:“今天,八月一日,咱们一七班这个大家庭正式组建。刚才,这个家庭的所有的人,冒着酷暑,都在为这个家庭做着自己能做的事情,搬桌椅的搬桌椅、搬书的搬书、扫地的扫地、擦瓷片的擦瓷片,为这个大家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让我们新的高中生活有了良好的开端。大家互相看一下,很多人的衣服被汗水打湿了,但没有人喊累叫苦,因为大家心中对这个新家有着憧憬,感谢大家的付出,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自己!”
当卫生组分好后,我看到有些组的成员在把班内、走廊分派给自己的扫拖任务完成后,看本组打扫卫生区的其他成员没回来,就下去帮助他们,我也在班内表扬:“近几天,我看到一个让我很欣慰的现象,有些组的成员在把班内、走廊分派给自己的扫拖任务完成后,看本组打扫卫生区的其他成员没回来,就下去帮助他们,真正体现了互助、团结的精神。一个组就是一个小集体,班级就是大集体,大家都这样做了,就会感受到同学的友谊、集体的温暖,每个人都会更爱这个大家庭。”结果是每个组都这样互帮互助了,卫生工作每天能以最快的速度结束。
当看到曹家旗、黄重阳等学生自发把讲台前黑板上方上届班级留在墙上的胶带、纸屑清理干净时,我及时表扬,于是有了上课前黑板争着擦、讲桌争着整理的现象;有了运动会结束后,椅子争着搬、卫生工具争拿的现象;有了自学考试需整理考场时,我班学生齐动手,十几分钟整理完毕的情景。当然,这些现象出现时我也及时表扬这些同学,形成良性循环。
三、用自己的好习惯去影响学生。
每个孩子具有模仿心理,只要身边的人和事物引起他的好奇心,他都会去模仿。模仿本身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如果被模仿的对象具有坏习惯,那么,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坏习惯。因此,老师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谈吐等方面给学生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以身作则,这种长期熏陶的结果,孩子必然可以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孩子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要求学生早上6:50到班,6:40或6:30我就在班内;每天上课时学生喊完“老师好”,我一定郑重鞠躬回礼说“请坐”;路遇任何学生问候我“老师好”,我一定目视该学生或点头或挥手回应“你好”;请学生帮我打扫完办公室,我一定诚挚的对这些学生说“辛苦你们了,谢谢你们!”;每次提问学生后,一定对学生说“请坐下”;偶尔讲桌上有了粉笔头等杂物,我一定默默把其清理……这些虽是小事,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最无痕迹的、最深远的。
四、抓住关键期矫正学生身上出现的坏习惯。
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说小时候形成的习惯就好像天性一样,习惯会成为自然。谚语中还有“教子婴孩,教妇初来”之说,都是在讲习惯要自小养成。而到了中学,就是矫正或改造习惯了。养成好的习惯,学习、生活很顺利,若养成了坏习惯,很难矫正。
开学伊始,我和我班的老师都在矫正学生们身上的一些坏习惯。学生不知道预习的重要性,我们就反复强调;学生不知道如何预习,我们就引导预习要“留痕”,就是要有圈点勾画,标出疑问点、难点;学生不知道如何记笔记,我们就在关键处提醒;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数形结合,我们就不厌其烦举例;学生不爱进行逻辑思维,我们就指导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和步骤……当看到学生不再保持“卫生课本”,当看到学生笔记详略得当,当听到学生分析问题思路清晰,我们感到一种由衷的喜悦。
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也就是说,教育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至少要21天的时间。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一种坏习惯,要纠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需要花费的时候却比21天要更多。这就要求老师在纠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有毅力,只要坚持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学生们就会养成好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