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山铭》全文真迹现世:振大汉之天声,铄王师兮征荒裔
昨日有媒体报道,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确认了著名的东汉《燕然山铭》摩崖石刻所在的位置,并且发现了碑文,这是今年内一项重大考古发现。
《燕然山铭》成书于汉和帝永元二年,当时的国舅窦宪以待罪之身拜车骑将军北击匈奴,永元三年大破北匈奴单于于稽落山,阵斩名王一万三千余级,俘获牛羊百万头,迫降部落八十一个,人口二十余万,这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迫使呈不断侵略汉朝的匈奴离开了漠北高原,往西远遁到中亚和欧洲,窦宪、耿秉和班固遂将功绩刻于山崖石壁之上,“勒石燕然”由此而来。
就在今年的7月27日至8月1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合作经过实地踏察,发现病解读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国舅窦宪率大军大破北匈奴后所立的摩崖石刻。经过专家学者认真辩识,初步确认此刻石即著名的班固所书《燕然山铭》。
在《后汉书》中,记录着《封燕然山铭》全文,共303字,其文曰: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大汉永元元年(汉和帝年号,西元89年)秋七月,(汉和帝)国舅、车骑将军窦宪,恭敬天子、辅佐王室,理国事晓畅明达,和执金吾耿秉,述职巡视边境出兵朔方。出征的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大汉天子的王师。我大汉六军俱备,带领着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在漠北之地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达一万三千多辆。车骑将军统以八阵,临以威神,汉军铁甲耀日,旌旗蔽空,在漠北之境登高阙,下鸡鹿,经荒野,过沙漠,斩杀“温禺鞮王”,用其血涂鼓行祭;用“尸逐骨都侯”的血来祭刀,汉家将校横行如流星闪电所向无敌,荡尽贼寇,漠北万里寂静,野无遗寇。于是统一区宇,领兵凯旋,考传图籍,遍观当地山河,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上燕然山。践踏冒顿单于统领过的部落,焚烧老上单于居住过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给后代以稳固的河山,拓宽我汉家的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此所谓一次辛劳而长久安逸,暂时费事而永远安宁啊。于是在燕然山封山刻石,铭记至德。铭辞曰:雄壮威武大汉王师,征伐四方剿除凶残,挥军万里统一海外,开疆拓土天涯海角,封祭神山建造丰碑,广扬盛事振奋万代。
燕然刻石是史书记载的边塞纪功碑最早的源头,这次刻石纪功行为也被后世继承下来,从而也给我中华民族形成了边塞纪功碑的传统,这种方式也一直沿革到清朝。很多古人的诗中,都曾经讲到勒石燕然的典故。
只盼今日我中华男儿,能以功绩勒石喜马拉雅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