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六)
(纪实故事)
作 者:周 忠 良
图 片:选自网络
中家的后面是一条东西巷子,紧挨巷北是一道院墙。推开院子的两扇门,六间相连的砖瓦房出现在面前,院门口还有一间独立小房,这就是陈家。中很快对陈家熟悉了,主要是因为陈家大孙女琴是中的同班同学,虽然在学校里视同路人,回家后还是有来有往的。陈家住着3代人。爷爷奶奶就住在门口的小屋里,约10个平方,里面一床一橱一箱一桌还不算拥挤。六间大屋住着兄弟两家。大伯是木匠,在木器厂上班,大妈在交管站的货运队拉板车。加上2男3女5个子女全家7口人。二伯是裁缝,在制衣社工作,二妈是跺洋机的,在制帽社上班。四个子女两男两女共6口人。陈家爷爷奶奶都年近70,爷爷不足一米六零的个头,每天在附近的几条巷子里穿来串去,与邻舍嗒呱谈天。奶奶约一米六八的个头,白果脸,中觉得二老个头不太般配。她像北方人一样,成天盘坐在床上,旁边放一个针线匾,手上有做不完的针线活。琴告诉中,爷爷以前也是裁缝,奶奶给他当下手,自打记事以来奶奶每天都是这么过的。现在不开店了,她哪里来这么多生活?中好奇的问。琴说他们一大家15口做衣服是不去缝纫店的,自己家里做,但后续工作像撬裤边钉纽扣穿松紧带等等都由奶奶完成,还有补衣服袜子纳鞋底什么的一年到头有的做呢。中很快认识了大伯家的大儿子权,两人同年,低一届同学,共同语言较多,来往频繁了些。令中赞叹的是,陈家院落大房间多,无一不干净整洁,家具物件摆放有序,一尘不染。围墙边上的地里除了几颗葱和青菜,大部分都是种植花卉,在这里,中认识了万年青、月月红、美人蕉、石榴树等。两个家庭不算宽裕,但孩子们衣着服帖,举止有礼,开口没有萝卜干子。他们基本都在家中学习玩耍,基本不和外面的孩子去疯。陈爷爷有一个特殊待遇,每天下午要吃“下午”,就是在中饭和晚饭之间加点餐。中遇见过多次,发现他这个“下午”从来没有变化,就是一连黄烧饼,一个小碟子里倒点豆油和白糖。看得出来,陈爷爷很享受这个过程。只见他把饼拽一块约拇指大,然后蜻蜓点水般的蘸点油糖,置入口中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到最后,饼所剩不多,糖油还有不少,他把饼分成两份,在碟子里使劲撸着,让饼吸足了油糖,方入口。这时他的脸上所表现的那种满足和陶醉感中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陈爷爷的“下午”仅限他一人,最小的孙女才4岁,也不能染指。由于这顿“下午”持续时间长,孩子有时进出院门时会驻足观看,但从来没有一人分享到一点,也没有一人索要。成了陈家日常生活的一段情景。一大家中属大妈最苦,中很多次在路上看见她拖着沉重的板车拉货。北面的工厂很多,从轮船码头拖到那里有10多里路,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冬,有活就要去做,她的脸总是黝黑的,她的手总是粗糙的,中无法想象她瘦小的身体里那里有那么大的能量。陈家老弟兄两人忠厚本分,每年只有大年初一才到前后左右邻家拜年,平日从不串门。不要说和邻居发生冈伤吵劳,两家在一起都未红过脸,真正是过日子的人家。良好的家风后来有了回报。恢复高考后,除了已工作的3个孩子外,6个参加高考的孩子5个被本科院校入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周忠良,男,1956年生,籍贯盐城市响水县。1972年高中毕业入伍,1977年退伍。分配在工厂从事电气设备检修工作,2014年退休。喜欢喝茶聊天,简单生活,关注时事,爱好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