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极简史+新疆棉花,到底藏着多少中国“科技树”?

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我们俗称的“棉花”其实不是“花”,而是棉这种植物的果实——棉桃(也叫棉铃)里保护种子的絮状纤维。

野生棉种类繁多,不过其中只有亚洲棉、非洲棉、陆地棉和海岛棉四种,被人类长期选择、驯化和栽培。

但很遗憾,学界普遍认为,这四个棉种全都不是中国原产,而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相继传入中国的。新疆则是棉花传入中国道路上一个重要的中继站。

棉花是长日照喜热作物,而新疆的光照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间长、强度大,昼夜温差也大,具有得天独厚的棉花种植条件。

在新疆,无论是棉制品的传入、使用,还是棉花的栽培,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不仅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也得到了考古出土文物的证明。

自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棉纺织品数量众多。新疆且末县扎滚鲁克二号墓地出土有西汉时代的红色棉布裙衣,是西域棉纺织品的较早实物证据。

1959年,在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两块蓝色的蜡染棉布以及用棉布制作的裤子、手帕等。其中一块蜡染棉布上面还有图案,是手捧葡萄的女性。吐鲁番交河故城的沟北一号台地古墓,也出土有年代大约相当于东汉的棉布残片。

尼雅遗址出土的东汉蜡染棉布(局部),图自赵丰《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

年代处于汉晋时期的尉犁营盘墓地出土了大量棉纺织品,分别用作香包衬里、绢枕填料、棉布裤、布袍、长裙等,说明棉在当时已经成为较普及的纺织原料。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的309号墓,年代为北朝时期,出土有大红、粉红、黄、白四色的几何纹织锦,还采用了丝、棉混织的技术,以增加棉织品的光泽。

或许有读者会产生疑问:单凭这些出土文物,只能证明新疆地区的居民在汉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棉制品了。那么新疆种植棉花的历史到底有多长呢?

别急,南北朝时期也已经有文献确切记载了新疆植棉的情况。《梁书·西北诸戎传》记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一带)“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有学者考证,“白叠子”就是一年生的非洲棉。

非洲棉,植株矮小,生长期短(图自百度百科)

高-昌-国制作的棉布又软又白,是重要的贸易物资。在吐鲁番阿斯塔那326号墓中,出土了一件纪年为高昌和平元年(公元551年)的借贷文书,记载某人向别人借贷了中等质量的棉布60匹,可见此时社会上库存、流通的棉花和棉布已经很多了。

唐代,新疆地区延续了植棉的传统。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及武周时期文书,有多处提到农民租地“种緤”(即种棉花)。当地官府也因地制宜,将“緤布”作为赋税征收对象。

唐代庸调绢、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喀什巴楚县脱库孜沙来古城调查时,在遗址的晚唐地层中发现了棉布、花纹美观的蓝白织花棉织品和一些棉籽。棉籽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鉴定,确定为草棉,即非洲棉。

巴楚县出土的棉籽(图自李长年《中国农业发展史纲要》)

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普遍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棉花终于从新疆等边疆地区传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获得广泛种植。

元代农书《农桑辑要》记载:“木棉……西域所产,近岁以来,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而柔软、贴身又保暖的棉布,也在这一时期“衣被天下”,受到全国性的追捧。

明清时期,新疆的植棉传统依然在延续。明代外-交-家-陈-诚-曾五次出使西域,留下《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等著作。《西域番国志》中记载,鲁-陈-城(今新疆鄯善鲁克沁一带)“土产棉花,能为布而纰薄”。

在清朝,除天山以北外,吐鲁番盆地和天山南路的棉花种植都获得了较大发展。因虎-门-销-烟而著称的名臣-林-则-徐来到新疆后,也大力推广中原地区的纺织技术,当时的民众甚至称呼纺车为“林公车”。

清代大纺车(图自《中国纺织通史》)

长期以来,新疆地区种植的棉花都是人称“草棉”的非洲棉。晚清民国时期,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新疆开始种植从-美-国-引进的陆地棉品种,以及苏-联-的棉花品种。

而现在被我们所熟知的、产于新疆的长绒棉,则属于另外一个棉花品种——海岛棉。20世纪50年代初,新疆就开始了海岛棉的引种试种工作。1955年,又成功引入了苏-联培育的中亚型长绒棉品种。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和改良,新疆长绒棉对本地环境更加适应,种植面积不断攀升。

优质的新疆棉花也获得了世界市场的肯定。2018年,每一分钟就有6.4吨新疆棉花销往世界各地。新疆成为全球棉花市场最重要的产区之一。

随着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升以及人力成本上涨等原因,传统的人工采棉已经不能适应新疆棉花产业的需求。新疆的棉花种植业,注定要走上机械化的道路。

新疆机采棉景象

早在20世纪90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开始投资与机械采棉相关的试验项目。2011年,兵-团机采棉面积已经占到了棉花播种面积的50%左右。而根据报道,2019年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拥有采棉机2500台,棉花机采率达82%,成为中国最大的机械化采棉基地。整个新疆的棉花机采率,在2019年也已达到42%。

新疆机采棉景象

如今,优质的新疆棉花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欢迎,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十分重要。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说,新疆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之一,不用是相关企业的损失。

纯白无瑕的新疆棉花,已经陪伴中国乃至世界人民走过了数千年的岁月,我们相信,未来,新疆棉花也会继续陪着我们走得更长、更远……(文章源自《博物馆,看展览》)

新疆棉花,到底藏着多少中国“科技树”?

公格尔峰下的棉花田

硬核数据告诉你,中国的棉心,白色的黄金。被誉为“中国棉心”的新疆棉花产量到底有多牛?作为“白色黄金”的新疆棉花又藏着多少高科技?

用于人民币、国防特种工业,新疆棉花到底有多牛?

棉花虽然并非原产自中国,但最早传入中国的地区之一正是新疆。大约是西汉时期,非洲棉通过丝绸之路由中亚传入我国新疆,新疆多地都曾出土过这一时期的棉织物。1959年新疆巴楚县脱库孜沙来遗址的晚唐地层中出土了非洲棉棉籽,更是最直接的证据。

新疆棉花特写

到了19世纪末,清-政-府从美国引进了品质优良的陆地棉(细绒棉)种籽,新疆开始了自己的棉花品种改良之路。经过半个世纪的推广,陆地棉逐步成为中国主流的棉花品种,新疆棉花在新中国建立后迎来了大爆发。除了大量种植稳定高产的陆地棉,新疆还特别注重优良棉花品种的培育,在1953年从-前-苏-联-引进了“棉中极品”——长绒棉。

长绒棉

长绒棉的绒长可达28-30毫米,强度4.4-4.8克,能纺32支以上的细纱,具有纤维长、强力好等特点,是纺织高级棉纱和国防特种工业——军用导火线、降落伞、化纤棉纺布等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新疆棉花还可用于人民币、化妆品的原料。

当时在广东、广西、河南、新疆等地都有过试点,最后在新疆试点成功,并且选育出军-海1号、混-迭2号、新海绵等新品种,自此新疆成为我国长绒棉唯一的主产区。

针对长绒棉不便于机采的特性,2020年新疆农科院培育出高产机采长绒棉新品种。在阿克苏的150亩试验棉田里,新品种的籽棉平均亩产达到522.87公斤,而常规长绒棉的平均亩产在310多公斤。如果新品种得到普及,新疆的棉花产业会再上一个台阶。

3700万+亩,年产520万吨,新疆棉花的产量有多牛?

棉花是喜热、喜光植物,忌低温霜冻和阴雨渍涝,适合在土壤水分充足且大气比较干燥的环境中生长。

棉花需要土壤水分充足、大气干燥的生长环境。

新疆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日照时数在2600-3300小时,日照充足;盆地众多,能满足棉花生长的热量需要;昼夜温差大(12-16),极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棉纤维的生长。

新疆众多的高山提供着稳定的冰雪融水,为棉花灌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且新疆土地面积广大、人口稀少,十分适合发展大规模产业化的商品棉种植。

天山冰河,雪山融水。

在这么多利好的条件加持下,新疆成为我国最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优越的自然条件才彻底被开发出来。

2021年3月24日,在新疆图木舒克,装有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播种机正在播种棉花。

1993年以来,全疆棉花面积、单产、总产、质量、调出量都保持全国第一。2011年全疆植棉面积占全国的1/3,占全国植棉面积的32.5%,2012年全疆总产308万吨,比2011年增长6.4%,实际总产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50%。2020年,新疆棉产量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棉心”。

新疆棉花的单产长期位于全国第一,且高出全国平均30%以上,其中又-兵-团-种植的棉花产量最为突出。2011年-兵-团-植棉535千公顷,占全疆面积的32.5%,产量却占到全疆的44.6%,单产水平达到2419千克/公顷,高出全疆平均水平3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4.9%。

新疆棉花的数据信息。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样的新疆棉花,放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也是毫不逊色。以-兵-团-2011年的单产数据来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7.0%(763千克/公顷)。高于产棉大国——印-度393%(491千克/公顷)、巴-基-斯-坦215%(769千克/公顷)。高于先进植棉国家——nei国173.0%(886千克/公顷),澳-大-利-亚21.3%(1994千克/公顷),巴-西78.8%(1353千克/公顷)。

基地化、机械化,新疆棉花的技术有多牛?

自然条件再好,没有辛勤的劳动和革新的技术也是白搭。新疆棉花已经在种植、采摘、深加工三个最重要的环节实现了技术上的加持。新疆棉花在播种的时候就“步步精心”,采用精加工包衣种子和精量播种技术,促进一播全苗和壮苗早发。

2020年4月1日,无人驾驶播种覆膜一体机在棉田播种。

棉花种植采用“密矮早”的第二代模式。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肥力,棉花主产区每亩地里都种上1.2万-1.5万株的幼苗;为了应对干旱的气候,所以精细的地膜覆盖和膜下滴灌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病虫草害采用统防统治,减少个体防治病虫害的成本。这些精细立体化的手段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新疆棉花的单位产出。

针对病虫害问题,早在2016年,就有无人机企业在新疆组织大规模的无人机喷洒落叶剂作业。2015年,极飞农业无人机帮助新疆383353位新疆农户完成了超过1300万亩棉田的脱叶剂喷洒作业,种作业面积达2621.86万亩次。

据新疆农业部门发布的2020年数据显示,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兵-团-统计数据显示,-兵-团-拥有采棉机2760台,机采面积1180万亩,棉花机采率达90.9%,一个-兵-团-职工可以轻松应对100亩左右的棉花地。

大型采棉机正在采摘棉花和收割后的棉花卷。

除了棉花作物的生产外,新疆还在积极地延长棉花的产业链。新疆已经形成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纺织服装出口基地。纺织规模已达2000余万锭,纺织就业工人100余万人。整体行业产值达700亿元,棉产区65%以上的家庭收入来自棉花,吸纳100万人就业。棉花是新疆地区名副其实的“白色黄金”。

面对这样的宝贝,难怪国产服饰品牌都抢着要进货呢!在新疆,远不止有全球顶级品质的棉花,在这片广袤丰饶的土地上,瓜果遍地、风吹牛羊,还有更多壮丽风景,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图文源自《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