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吴高升的随笔《高才哥的退休生活》

高才哥的退休生活

高才哥是我的族兄和学长,是从教师岗位上退休的,今年七十四岁,身高一米五三,体重不足一百斤,头发有些花白,耳朵也有点背,显得瘦小而干练。退休十几年,他为乡里村民做了一些很值得说道的好事,是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的人生典范。
高才哥有二儿一女。大儿叫大建,湖北师范大学毕业后,留在武汉教初中语文,媳妇是老师,孙子大学毕业,也在武汉工作。二儿叫细建,在大冶城关经商多年,生意红火,儿女双全。子女们在城里都有房有车有事业。他退休后儿女们要他在城一起生活,武汉大冶两地住,但他还是带着老伴回到了老家茗山吴二韩庄。
回村时,正逢村组换届,村里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村民一致推举他当村民小组长,这一当就是十几年。他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不辞劳苦,日夜操心。二韩庄有八百多人,农村户籍人口四百多,只有一个门口塘,分田到户后三十多年了,从未修整和清淤,被填占得不像样子了,每到夏季,塘水发黑,臭味难闻,村民们意见很大。为此,他多方设法筹措资金,在村民的支持下,一米多深淤泥清上来了,四周的塘埂用石头护砌了,塘埂周围还装上了栏杆,洗衣台阶也做好了,清沏见底的满塘水面,让洗衣裳的妇女们面若桃花,笑容荡漾,水中倒影美似嫦娥。
解决村中的泥巴路又是一个难题。
他借村村通的机遇,多次跑村委会,上乡政府,争取到了财政的政策扶持,水泥路铺到家家户户的大门口,村民们再也不用为雨天走泥巴路而发愁了。他在任期间,还较好地解决了修祖堂,建祠堂,续宗谱,制订村规民约等乡村管理问题,使村组管理和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为活跃晚年的文化生活,高才哥与人合伙先后创办了《桃花峰》和《至德恒》两份杂志。《桃花峰》停办后《至德恒》现办得红红火火,这份杂志是季刋,是草根文学,平民杂志。它禀承中医大爱之情,以德惠人,以文会友,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它宣传好人好事,乡风民俗,发掘历史典故,名人佚事,歌颂党恩,弘扬爱国情操,传递正能量。高才哥是社长,采编,印刷,发行,都要亲力亲为。该杂志图文并茂,文化底蕴厚重,文章质量很高,深得读者喜爱。
高才哥退休后,用三年时间,自己当泥瓦匠,老伴当副工,建起了二栋三层的楼房,在十里八乡传为美谈。他教一生的书,从来都没有学过泥瓦匠,只是曾在建筑工地打过短工,在打短工时用心观察和掌握了泥瓦匠的技术要点,也萌生过自己动手把平房改建成楼房的念想。二零零零年初,他与老伴商量建房事宜,没想到老伴非常赞同。办完审批手续,稍作备料后就开工了。他自己放线牵基,挖脚砌墙,你当泥瓦匠,老伴和泥提灰桶,当副工,只是扎钢筋,抬予制板时才请人帮忙。老俩口当时都六十多岁,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盛夏酷暑不歇,严冬雨雪不停,砌歪了拆,拆了再砌,这一干就是一年多,一栋精美漂亮三层楼房在茗陈大路边落成了。大儿大建算是在老家有房了。二儿细建也不能吃亏,如是他马不停蹄地把老平房拆了,仍是老办法,用了一年时间,在老地基上盖了一栋三层新楼。
高才哥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儿女都事业有成,自己月退休工资近六千元,俩老口在农村生活是很宽裕的,但他每天忙忙祿祿找事做,闲不住。有人说他是个鸡爪命,有人说他有福不会享。他说人老了不能闲,太闲了易得病,只有做事,出点汗排毒,晚上睡个好觉,白天才有精神,身上的毛病就会少好多。
他每天早晨五六点起床,就到自家的菜园地里,锄草施肥浇水,采摘瓜菜,劳动个把小时,出身毛毛汗。早歺后,稍休息会,就看书学习,审稿,写文章,或处理日常事务。中饭后,必须睡个午觉,下午四点或晚饭后散步半小时。晚上看下电视,十点钟前就睡觉。这种有规律的生活很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他说人老了要勤动脑勤动手,勤动脑防痴呆,勤动手去病疼。
今年他七十多岁了,仍然能吃能睡能劳动,身体硬朗,精气神十足。这种生活规律归隐田园的养老方式,使我明确了如何安度晚年的方向,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吴高升,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从事农业农村和经济管理工作多年,年轻时喜欢动笔,曾在多家报刋上发表过新闻通讯类作品,现己退休,坚持游泳走路,练太极和书法,偶尔写点小文,打点小牌,喝点小酒,过着平淡安乐的晚年。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55岁退休阿姨:有钱有房有时间,不搭伙过日子,怎么高兴怎么生活

    原创2021-07-17 13:07·九月谈情感 55岁的王阿姨退休后自由自在的生活,每天不是学习新的东西就是在旅游,也不攒钱也不找个老伴,好姐妹建议她找个老伴,她却说现在挺好的,自由自在的自己想做什 ...

  • 【宝哥有话】培养“细艺”需尽早

    培养"细艺"需尽早 作者:财宝哥 A"细艺" 近日,在读报中读到一新词"细艺".在当下这种快餐式的阅读环境中,各种"标题党&quo ...

  • 昔日“守墓人”过上好日子

    一条运河,几度春秋.经历了千年风雨,古老的大运河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沿岸的一个村庄.一条老街.一户人家,抑或一棵古树.一座墓碑.一项手艺,都承载着众多的传说和演变,诉说着动人的故事,也饱含了现代与历史的 ...

  • [黄石文坛]吴高升的随笔《闲聊乘凉》

    闲聊乘凉   明天就立秋了,恰逢星期五,兄弟们都不约而同地回茗山陪老娘过周末.老娘今年九十高龄了,身体很硬朗,生活能自理,只是耳朵有点背,最喜欢抹个细字牌.每个周末,儿孙们都从城里回来,是她最开心的日 ...

  • [黄石文坛]吴高升的随笔《追思八哥樱桃》

    吴家畈村俩个太婆的故事 走进吴家畈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宏伟的花岗石门楼,它如热情好客的吴家畈人,展开双臂欢迎客人进村.V字型柏油馬路贯通全村,一栋栋一排排小洋楼错落有致,文化广场,村宴会厅,锡類堂 ...

  • [黄石文坛]吴高升的随笔《傻姑》

    傻姑  儍姑,今年五十多岁,是病退后回村里居住的.她中等身材,头发烏黑,五官端正,皮肤硕白,年轻时肯定是个美人坯子.为了照料病残丈夫,她四十多岁便从机关单位办了病退,从城里迁回农村,这一住就是十几年了 ...

  • [黄石文坛]吴汉祥的随笔《师生情谊满江城》

    师生情谊满江城 清明节后,疫情解禁后的武汉,踏青游玩的人们余兴犹酣!4月9号,连日淅淅沥沥的春雨突然放晴,曾经承担有色中学(冶中通讯)编辑的罗德明大哥,组织我们刻印组一行6人,驱车奔往江城探望创办并担 ...

  • [黄石文坛]吴汉祥的随笔《寻找山茶林场》

    寻找山茶林场 正月初七,和煦的阳光毫无吝啬地亲吻着山峦.田野.我们三位老汉,节假不得闲,踏春出游,相约寻找青葱岁月留下的痕迹,寻找曾经怀揣梦想的知青林场. 离小山村宋家湾不远,找到了刘恒宇湾,循着当年 ...

  • [黄石文坛]吴汉祥的随笔《人文下陆的蜕变》

    人文下陆的蜕变  大年初三,晴空万里,和煦温暖的阳光如明艳的少女热烈地相拥游逛的人们,早春时节惊现出三月桃红柳绿.东方山脚下,游人如织,不习惯春节出门的男女卸下冬装踏青游玩,沐浴难遇春光洗礼,亲近大自 ...

  • [黄石文坛]吴汉祥的随笔《“刀笔吏”的悲喜人生 》

    "刀笔吏"的悲喜人生  古代将主办文案的职员称之为刀笔吏.没料想不擅文笔的我大半辈子也与"刀笔吏"为伍,竟然捉笔刀刻文案二十余载.其实,如此苦差磨砺另辟了一条俺 ...

  • [黄石文坛]吴汉祥摄影/随笔《凤凰祥云现天庭》

    凤凰祥云现天庭 2021年10月12日下午4时15分,立于我家阳台依窗仰望,无意间,惊现天边一只银色凤凰祥云嵌在空中,从京城西山群峰中飞出,在湛蓝色天幕映衬下,右翼占有大半天空,羽毛清晰,尾翼舒展,婉 ...

  • [黄石文坛]欧阳高光的随笔《想念我的矿山高中老师》

    想念我的矿山高中老师   退休了,梦做得最多的是少年时的梦.梦见的人,多为小伙伴,父母,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父亲,他是乡村小学教师.在父与师面前绕膝,我缺乏尊师重教的意识.直到进入矿山高中,见了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