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小妙招——写好人物语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历来是与阅读教学评分秋色,学写作文是相当多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倍感头疼的一件事,写出的文章“短小精悍”,再让多写点,却不知道再写什么了。
怎么才能让学生的文章长起来,让文字灵动起来呢?今天单从人物语言入手来进行讲解分析。
写出好句子,首先要关注人物的语言。如何把人物的语言写精彩呢?
1.在怎么说上下功夫。
如:妈妈说:“生病了要多喝水。”
这是一句非常简单、明了的句子,没有什么特色。如何让这个句子生动起来?要想把这个句子写得生动起来,就要把妈妈是怎么说这句话,要认真思考一下。结合语境,我们完全能感受到妈妈说这话是满怀关心的。所以我们可以加上“关心”“关切”两个字。那这个句子就是这样的:妈妈关心地说:“生病了要多喝水。”一个关心,看似只多了两个字,但却交代出人物说这句话的心意。
我们还可以再想想,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做了什么动作呢?是不是可以摸着病者的头来说这句话呢。那么这个句子就变成这样:妈妈一边摸着宝贝的头,一边关心地说:“生病了要多喝水。”经过这样添加,一个简单、明了的句子,立刻变得充满了爱、关怀。
其他句子我们也可以这样进行训练,在怎么说前加入相应的表示动作、神态等词语。举几个例子:
(1)她大发脾气道:“你一个女孩子,不是我看轻你,用秤称一称能有几两重!”
(2)犹如把一件丢掉的珍宝找到手,他亮起眼睛,一连喊了三声:“好!好!好!”
(3)他皮笑肉不笑地说:“老王,你吃炸药啦?喊什么?”
2.在提示语上下功夫。
所谓提示语是指人物说话前的部分。还以刚才的句子为例:妈妈关心地说:“生病了要多喝水。”这个句子的提示语就是“妈妈关心地说”,这个句子属于提示语在前的句子。说的后面要点冒号,提示下文。
很多孩子在写人物语言的时候,习惯于提示语在前。其实,为了让句子形式多样,我们可以采用提示语在后的句子来呈现人物语言。可以把这句话变成:“生病了要多喝水。”妈妈关心地说。此句说的后面要点句号。看似调换一下人物语言和怎么说的位置,其他没有什么变化,但由于提示语变了,强调的内容就有了变化。前一种形式着重强调小刚关心地说。后一个句子重在“生病多喝水。”提示语不同,在表达形式上就要灵活一些了。
随着年纪的升高,我们还可以采用“挑担子”式的人物语言方式。举例如下:
“你的腿怎么多了一个伤疤,”妈妈焦急地问,“是不是摔了一跤?”
这个句子中,妈妈焦急地问是提示语,它在中间,前后都有妈妈的话。这时候问的后面要点逗号。将人物的语言分成两次呈现,说明这两个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写法,更突出人物语言的重要性。
还有一些小说,当某一章节都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的时候,完全忽略掉提示语,直接写出人物的语言,下面的句子节选自渡边淳一的《无影灯》:
“不要耍孩子气!”
“我没有耍孩子气。我只是想进来少说谎话,诚心诚意地为患者做事……”
“你是患者的家属,还是医生?”
“当然是医生。”
“那么,就少说一点家属们的话吧!”
直江瞥了小桥一眼,走出医务部。
当我们写作要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可以多思考一下,采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让提示语有一些变化,这样能使你文章中的句子灵活、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