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陕西国土空间规划终出炉,西安都市圈呼之欲出!
XI'AN
一张蓝图干到底
规划概况
总体要求
规划格局
空间布局
筑牢山清水秀的生态屏障
自然保护地体系
重点加强秦岭国家公园,子午岭(桥山)国家公园,秦巴山地、白于山区沿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等区域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培育。
生态保护红线
将陕北长城沿线风沙滩地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子午岭-黄龙山、渭河沿岸、秦巴山区等重要生态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改善重点流域水生态功能
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生态修复,保护和改善河流廊道生态和水体功能,重点改善黄河干流(陕西段)、无定河、延河、渭河、汉丹江、嘉陵江等流域水生态环境。
保护湿地生态功能
防止湿地污染,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长城沿线风沙湿地区、陕北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湿地区、秦巴山区湿地区等湿地生态功能。
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整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加强城镇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管理,持续推进人工湿地、河湖滨带生态修复、湖库生物净化、地下水污染修复和隔离防护等工程建设,规范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
建设美丽祥和的乡村空间
四区分为陕北长城沿线旱作区、渭北黄土台塬旱作区、关中灌区和陕南低山平坝区等四个粮食生产功能区。
五带则是陕北绿色农业产业带、渭北旱塬循环农业产业带、关中渭河平原现代农业产业带、西(安)咸 (阳)都市农业产业带和秦巴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带等五个产业带。
多园包括农业科技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村创业创新园等多类型园区。
多点将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各异、 互补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镇村。
陕北绿色农业产业带
关中渭河平原现代农业产业带
渭北旱塬循环农业产业带
秦巴山地生态农业产业带
西(安)咸(阳)都市农业产业带
打造魅力品质的城镇空间
一圈以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核心, 渭南中心城区、铜川中心城区、杨凌示范区为副中心组成的西安都市圈,是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域。
四极是宝鸡、渭南、汉中和榆林等4个区域中心城市, 是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六城包括铜川、延安、安康、商洛、杨凌示范区和韩城等6个市域中心城市, 是带动市域发展的中心。
多镇则表示县城(市)和重点镇, 是全省城镇化的重要支点,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关中先进制造业走廊
以陇海交通线为主轴,以西安、咸阳、宝鸡为主体,以渭南、铜川、杨凌示范区和西咸新区为补充,建设先进制造业走廊和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带,打造全省工业发展“主脊梁”。
陕北—渭北高端能化产业带
建设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和延安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渭北多能互补示范基地、彬长麟清洁高端能化基地,增强能化产业承载能力。
陕南绿色循环产业带
建设汉中绿色循环产业和高端装 备制造基地、安康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商洛新材料基地和生物医药制造基地等,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一核多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构建以西安为核心,以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安康、商洛、延安、铜川和杨凌示范区为“多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提供服 务支撑。
保护底蕴深厚的文化空间
强化自然遗产和历史遗产保护
自然遗产:维护自然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分类合理利用自然遗产。
历史遗产:划定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统筹革命文物保护传承。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
加强6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及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系统保护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及1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8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资源配置
整治修复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开展水土流失治理
实施沙化土地综合治理
治理水生态环境
修复湿地生态功能
开展国土综合整治
实施农用地提质改造
整理农村建设用地
复垦自然灾毁土地
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
复垦历史遗留工矿废弃用地
基础支撑
构筑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西安都市圈1小时通勤
关中平原城市群2小时通达
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推动水利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引调水和水源工程
关中:引汉济渭、东庄水库、渭南抽黄等。
陕北:榆林东线引黄、白龙江引水、古贤水库等。
陕南:引嘉入汉、焦岩水库等。
构筑“五纵十横” 现代水网体系
推进天然河流网、工程渠网互联互通。
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
实施跨流域生态补水工程。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安全韧性空间
统筹建设基础设施廊道
区域协同
加强周边城市群合作联动
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加强秦巴山区生态协同保护
推动三大区域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促进重要生态区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
建设高水平开放支撑平台
建设高标准开放合作平台
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