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财务骗术-夏草教你规避财报风险》读书笔记

国庆节读了大名鼎鼎的夏草老师的《远离财务骗术-夏草教你规避财报风险》一书,受益颇多,在阅读本书之前,我还担心这本书的风格偏向学院派,读完之后才发现,他是主张把财务分析和业务分析结合在一起的,并不是单纯地谈财务,对此我深表认同。

这本书还是有很多干货的,非常值得精读,虽然是2010年出版的,到现在有部分会计准则已经发生了改变,但书中内容仍然有指导意义,对于书中描述和当前会计准则的差异,我在本文中标明出来了,主要是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现在好像和当时有点不一样。全书涵盖了三个方面内容:财务伎俩、财务造假、财务分析的方法,本文摘录书中一些重要且实用的知识点。

一、财务伎俩
财务伎俩并不属于造假,只是合理利用会计准则的一些缺陷来达到其目的。
1、高溢价出售股权创造投资收益
2008年7月6日,徐工科技发布公告,将徐工机械进出口公司20%的股权以15772.7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公司控股股东徐工机械集团公司。因为该股权账面价值只有666万元,故股权转让收益高达15106万元;但7月25日,公司在向徐工机械集团进行定向增发购买资产的公告中,却又重新把徐工机械集团持有的进出口公司100%股权全部买回来,包括之前出售给徐工集团的20%股权。
控股股东利用资本运作来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比较多,这种给上市公司输血的比较少,虽然属于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情形,但我们也还是要心里有底。
2、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不需要确认商誉
招商银行在2008年收购永隆原控股股东伍氏家族53%控股权之后,根据上市规则,招行立即向全体非控股股东发出要约收购邀请,由于2008年下半年银行股暴跌,招行全面要约收购永隆“不幸”成功。招行将购买伍氏家族53%控股权作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处理,而将后面的全面要约收购的47%作为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处理。
根据会计规则,第一次收购要对收购价格与被并购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差额确认为商誉,而第二次收购则对收购价格与被收购股权对应的账面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87亿元冲减资本公积(新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好像要求计入损益,而不是冲减资本公积)。
3、费用权益化
包括股权激励费用资本化,直接以损失权益为代价,当然有的股权激励费用是大股东买单,但是按照现行规则,股权激励费用即使是大股东买单,也要确认费用,则贷记资本公积,故也是以损失权益为代价。
4、不恰当地计提费用
一是巨额计提、休克疗法;二是该提未提,埋下隐患;三是大额冲回、超速成长;四是秘密准备、秘密武器,第一种手法及第四种手法都是过度计提,只是两种适用情形不一样,第一种手法俗称“大洗澡”,第四种手法俗称“甜饼罐”,第一种手法针对亏损公司,第四种手法针对盈余公司,两种手法共同特点是过度计提留下秘密准备,只是前者通过过度亏损达到目标,后者是通过隐瞒利润达到目标。
二、识别财务造假
让我吃惊的是,夏草在2008年时就质疑过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看来康美是个惯犯。当时他主要有两个质疑点:一是康美的应收账款极低,和其销售政策的信用期不符。二是支付的税费和其营收不匹配,同期同仁堂的营收为29亿,支付税费为3.75亿,而康美的营收为17亿,税费只有1.25亿,而且报表上这1.25亿的税费真实性也存疑,因为当时康美药业所在城市揭阳市的纳税大户的年纳税额才只有6000多万。虽然过去了10年,但质疑的思路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三、财务分析的方法
我非常同意书中的观点,就是财务分析不能只看财务数据,不能生搬硬套那些财务指标去衡量公司的优劣,而是要结合行业以及业务特点来分析,业务和财务要互相映证。
1、有效的报表分析要善于运用非会计数据。
没有基本面分析,任何对会计政策和估计的评价都是武断的。不管是证券分析或审计分析,通过基本面分析和财务分析,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对财务数据的合理预期。
当然,审计分析师关注历史,是对报告期内的财务数据形成合理预期,以确认未审的财务报表与预期财务数据没有重大出入;而证券分析师关注未来,是对未来三年尤其是未来一年的财务数据形成合理预期,并以此为基数形成估值,对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做出判断。
但不管是分析师还是审计师,对财务数据形成合理预期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在深入了解企业基础上形成对公司盈余的合理判断。
在对行业进行分析时要关注“两力”:行业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而在对企业进行分析时要关注“两位”:企业地位与定位。
目前在行业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工具有PEST四力、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分析师在运用这些分析工具时,要形成对行业发展空间及盈利能力的合理预期,如行业发展空间大不大、行业竞争强度有多高、行业盈余能力有多强,对行业的竞争格局、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行业的周期要深入了解,这些都会影响到对企业现状及前景的判断。
2、基于商业模式的财务分析
传统的审计方法是账目决定成败,即通过仔细检查账目去辨别报表的真伪,但这种方法很难识别出那种真金白银的财务造假,比如东方电子从销售发票到真实的现金流一条龙的造假,而基于商业模式的财务分析是大局决定成败,从商业常识和业务模式上先去辨别数据的可靠性。
对于应收账款畸低的公司,一定要核实其业务模式是否为货到付款,或者是经销商预付款,否则就要警惕,这就是从商业模式上去做财务分析。要结合账期去估算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例是否合理。应收账款低既可能是产品真的有竞争力、供不应求,也有可能是业务规模很小。
比如,蓝田股份造假最大破绽是什么?是畸低的应收账款。蓝田股份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而应收账款仅857万元。公司方面称,由于公司基地地处洪湖市瞿家湾镇,占公司产品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当地银行没有开通全国联行业务,客户办理银行电汇或银行汇票结算货款业务,必须绕道70公里去洪湖市区办理,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造成应收账款数额极小。蓝田股份的这一解释引出新的疑问,如果公司有如此巨额的现金往来,怎么会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在瞿家湾镇开设分支机构?一年主营收入18.4亿元,那就是20多亿的货款流入,这样的大生意哪家银行会错过?
3、审查报表的技巧
审阅利润表要关注三点:营业收入、毛利率及费用率,首先要形成营业收入预期:这些预期是在历史业绩和同业业绩基础上,结合非财务指标,如市场占有率、合同额等,一些公司业绩出现非预期业绩增长,如背离行业周期、市场份额畸高;过度依赖少数客户。比如洪良国际的案例,根据洪良国际的招股书,公司2008年收购的零售服装业务,平均每月单店销售远超李宁、安踏。零售业务收购约一年后,已贡献逾1.55亿元毛利,甚至已超1.4亿元的收购作价,这就有背常理。
对于营业收入,我们需要分解,如果是单一产品,则分解为销售和价格,不要只关注销售额,更要关注销量和均价波动情况。比如,银广夏的造假者就犯了两大致命的错误: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
如果同行价格都在下降,而某公司价格在上升;如果产品成本在下降,而销售价格上升,这都是异常的,尽管财务异常不等于财务造假,但需要一个合理解释;如果是多产品甚至多元化经营,要注意产品结构、收入结构,有时总收入没有发生改变,但企业改变了产品结构和收入结构,故对于产品及收入结构的变化也要多加关注。
由于书中涉及到的公司案例太多,西瓜君并没有一一去看财报验证,再加上有的会计准则已经发生变化,所以摘录的内容可能会有描述不准确的地方,不过,观点应该基本上正确吧,如有谬误欢迎指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