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啥都管,还管了27年

▲ 刘诗元(左)看望自己联系的农户,了解春节物资筹备情况

◆ 集镇居民和派出所民警亲切称呼他“老刘”,老刘就是一个“活档案”,有他在,再棘手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 “活档案”是用脚走出来的,几乎板桥镇的每个旮旯刘诗元都去过,被称为派出所的“跑腿王”

◆ 27年里,刘诗元有很多次调动机会,他都放弃了,在很多人看来,刘诗元的选择有点“傻”

◆ “只要工作需要,愿一直守在这里。”

原题丨啥都管的老民警

文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谭元斌

  27年来,派出所所长换了一个又一个,他还在。民警走了一个又一个,他还在。从一个少年,到一名老民警,他在这个高山派出所工作的时间,几乎是人一生中的黄金年华。临近退休,他仍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

  他就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板桥派出所民警刘诗元,一名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一座高山派出所工作,刘诗元的工作少有抓捕犯人的大场面,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琐碎事、家常事,但处理这些“小事”他用了27年时间。

小镇“活档案”

  板桥镇位于恩施市西北部,一个总人口不足2万、平均海拔超过1600米的高山小镇,因山高路险,从市区驱车至集镇需耗时约3个小时。

  1963年出生的刘诗元是乡里第一批高中生,毕业后到乡政府工作了10年。1994年,他主动向组织申请进入板桥派出所,成了一名人民警察,先后从事过户籍、治安、刑警、交通管理等工作。

  在板桥集镇生活了50多年的刘诗元,他的家就在派出所200米开外的地方,不论寒暑,他总是第一个赶到派出所上班。

  身高一米六几,留着小平头,体格健壮,性情豪爽,身上充满了土家汉子那股豪迈劲儿,这是刘诗元给人的第一印象。

  集镇居民和派出所民警亲切称呼他“老刘”。“老刘就是一个'活档案’,我们离不开他。有他在,再棘手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派出所所长刘睿这样评价刘诗元。

  “活档案”做到这种地步:辖区情况、家家户户的位置、许多年前的矛盾纠纷、板桥的变迁都一清二楚。

  “20年前集镇就几十户人家、300人,到现在集镇有三四百户人家、近2000人口。”讲起板桥集镇,刘诗元自豪地说:“我没有别的本事,集镇上的情况我都摸得一清二楚,凡是集镇上的居民,我都能把对方的年龄、特点乃至家庭情况说个八九不离十。”

  2016年春,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板桥镇大山顶村有两户人家扯皮,场面一发不可收拾。大山顶村位于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上,距离集镇约40公里,是板桥镇最偏远的村庄。当班民辅警都不清楚两户人家的位置,一问老刘,他居然知道,并且自告奋勇带路前去。到达现场,刘诗元一番说道,两家人握手言和。

  更了不起的是,对于辖区内很多事情,刘诗元心里都有一本账。

  20多年前,板桥居委会居民刘女士嫁到板桥集镇,她的弟弟把她承包的一块地种了。2012年左右,刘女士想要回这块地,谁知弟弟却否认此事,两人为此打官司。当时他们的父亲已去世,尚在世的母亲一会儿说地是姐姐的,一会儿说地是弟弟的,这让法院犯了难,迟迟未判定。

  刚好刘诗元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将地一分为二,各得一半,再无争议。

哪儿都去的“跑腿王”

  “活档案”是用脚走出来的。几乎板桥镇的每个旮旯刘诗元都去过,被称为派出所的“跑腿王”。

  在大山顶村村民肖勇印象中,每次见到刘诗元,他总是卷起裤脚。在偏远的大山顶村走访,刘诗元出于安全考虑,一般把车停在主路上,步行入户。每逢下雨,小道泥泞,刘诗元只好卷起裤脚,缓步而行。

  肖勇是刘诗元的扶贫户。2019年初,肖勇修葺了自家房子,因疏忽错过申报扶贫补助时间。刘诗元得知后,主动帮着整理材料、跑腿。冬天,大山顶村冰天雪地,40分钟车程需要耗时一个半小时,刘诗元来来回回跑了一个月,终于为肖勇争取到了补助。

  不是职责范围内的事,刘诗元总是主动承担。

  2017年9月,新田村一位70多岁老人因腿脚不便,无法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刘诗元利用午休时间,带着派出所户籍辅警向红艳驱车20公里上门为老人办理二代身份证。

  向红艳说,当时刘诗元承担的工作是交通管理和日常接处警,办理身份证并不在他的职责范围内。“但老百姓有需要,他从不推辞。”

  哪怕是下班后,刘诗元也闲不下来。

  “刘诗元下班后,喜欢穿上便服在街上溜达,遇到群众纠纷、交通事故,他都会主动化解处理。”板桥集镇居民代表陈斌认识刘诗元有二十多年,在他的印象中,刘诗元是一个“总是笑脸相迎”的人。

  越是艰巨的任务,刘诗元越是往前冲。

  2012年,恩施市由各派出所负责牵头开展实有人口和住房摸排,刘诗元主动揽下这一任务。山大人稀,交通不好,刘诗元一出去就是一整天,除了偶尔顺便在村民家里填下肚子,大多数时候都是早上七八点出发吃一顿,熬到晚上七八点回家吃第二顿。

  多年来的“跑腿”经历,让村民打心眼里尊重刘诗元。

  如今,作为板桥镇穿洞村的驻村民警,刘诗元每个星期都按时去村里走访一次。在穿洞村线阳组扶贫搬迁居民点,喜欢喝酒的搬迁户阳某和刘诗元是“老熟人”。“喝酒要控制,千万不能过量。”走访中,刘诗元不忘叮嘱。“放心,刘警官,你说了作数!”阳某拍着胸脯说。

用一辈子处理“琐碎事”

  27年里,刘诗元有很多次调动机会,他都放弃了。

  在很多人看来,刘诗元的选择有点“傻”。板桥集镇海拔超过1400米,每逢隆冬时节,党政大楼的自来水管都会被冻住。工作之余,刘诗元要照顾身有残疾的爱人,子女都在恩施市区,平常难以照应。

  所长换了10个,民警走了30多个,铁打的刘诗元依然坚守板桥镇。“在派出所的工作,少有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琐碎事、家常事。”刘诗元说。

  然而,处理这些琐碎事、家常事,刘诗元用了27年时间。

  刘诗元调解过的矛盾纠纷五花八门,既有山林田地纠纷,也有家庭矛盾、邻里矛盾、婚姻纠纷、债务纠纷。“很多纠纷别人调解不来,老刘一到场,准成功。”派出所教导员李家鹏说。

  27年里,刘诗元参与查获各类刑事案件100余起,惩治违法犯罪嫌疑人100余人,调解矛盾纠纷1000余起。他被湖北省公安厅表彰为优秀社区民警,被恩施州公安局评为十大家风楷模,并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除了认真处理琐碎事,刘诗元总是以身示范,把二十多年宝贵经验传授给年轻民警。

  “老刘毫无保留地给我们传授业务知识,并时刻对我们进行教育提醒,生活中他也是一个好大哥。”派出所辅警薛平至今记得,他刚参加工作的一次行动中,下起大雨,刘诗元将仅有的一件雨衣给了他,自己冒雨骑着一辆警用三轮摩托车前行,回到所里全身都湿透了。

  再过两年,刘诗元就要退休了。“只要工作需要,愿一直守在这里。”刘诗元说。

瞭望

瞭望周刊官方微信,给您有营养的深度资讯
290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