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易经残卷·益》中古神农时代(草稿)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文言:(原缺)   

益:《序卦》:“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系辞》:“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益者,助也。生命们要健康的生存下去,所需的物质是有一定的额度地,超过所需的多余部分佗没有用,若是少了呢,这个佗不行,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也。正是因为少了不行,所以我们才要去维护生态的平衡。民众们所拥有的权利也是一样,如果其权利被不断地剥夺,最后佗们甚至有可能会沦为奴隶。为了避免步入悲惨的境地,所以贤者不让人任意折损民众们的这些权利。时值乱世,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因此君主制应运被暂时确立下来。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民主制演变成君主制,它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这期间,有些人的目的不纯,他们不断地折损民众们的权利,以图将君主制正式确立下来。由于贤者认为其行为过分,有伤民众们的福祉,遂对民众们进行提振,令佗们有能力制衡这些执政们。此谓“益”。

利有攸往:当时的王者命令各国的执政们不得损害民众们的参政权,各国的执政们虽然都答应下来,但是这不过是口头应付,其行动实在是令人汗颜。

利涉大川:追求四处去传播佗们的这种理念。《庄子》曰:“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

风雷,益:就像风雷大作的坏天气,那不是一个好时代。当时是过度期,新旧两种观念交锋,大家乱成一锅粥,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当时的精英们也没有现成的“工艺”可用,也是边做边学,不断改进。

损上益下:剥夺民众们的参政权,让佗们顺从听话,以得到那种和平。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上上策。提振民众们的参政意识,以制衡那些在上位者,好避免他们胡来。当时的人们认为这种想法浅薄孤陋,实乃下下策。

民说无疆:无疆,没有国家疆域观念的人,这里指贤者。那个时候,贤者在提振民众以减损领导者过错的过程中,被干涉被左右的领导,佗们的手下,会为自己的领导开脱,自从产生阶级,上级认为下级比自己低一等之后,这种“夙兴夜寐,以事一人”的思想得到了发扬与光大。故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这句话说的是虞夏时代的事,这个时候还没有阶级,在我东亚,阶级起始于黄帝时。

中正有庆:大家都应付了事,唯有这些中正之辈,才会认真地提振民众。是以王者必然嘉奖之,故有庆也。

木道乃行:木者,五行之一。师道也,父母之道也。执政如父如母如师,民众如幼子,如小徒,礼当从之。君主制也。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贤者劝谏民众,民众听进去了。于是民众们也跟着天天劝谏别人不要抱有那种国家疆域观念。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人们认为是谁种植的,这东西就应该归谁所有。贤者们那种“天施地生”的论调,毫无道理可言。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这些提振民众素质的行为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唯有特定的时机才成。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文言:(原缺)

“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提振民众,非为民也,类如有的学生说:“我是在为父母学习!”按理讲,这是一种过错。过而无咎,这是什么世道啊!元吉者,这东西做得好。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文言:(原缺)

有其他国家的贤者前来提振这里的这些民众们,可是怎么也提不起来,于是贤者找来了许多个人的书,来让佗们读,那也白扯。缘于其当前的这个君上贤也。

永贞吉:不是因为人们认为和执政们干仗不对。

王用享于帝,吉:也不是人们不认同来自民间的这些个英雄人物。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贤者帅兵前来正邦,杀了佗们的君上。这样做没有过错,得到人们的支持。

圭:在祭祀、宴飨、丧葬以及征伐等活动中使用的器具。这里指有人提出要善待逝者,不要侮辱佗的尸体。

固有之:这种以暴力来处理的方式以前就有,只是那时候这种情况不过是特例,不值一提罢了。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文言:(原缺)

大君前来讨伐,有人提出不要使用武力,君上听从了。迫于压力,佗们只好用行动来证明佗们并没有要占有这块儿地方的意思。于是依照要求,佗们迁徙到别处,把这块儿好地方让出来,以证明佗们没有领地观念。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文言:(原缺)   

有孚,惠心勿问:有孚,贤者的信徒,心追先哲。当时的这些个执政者绝对肯于为民尽心尽力,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有孚,惠我德:有孚,这里指得到民众的支持,从而得政,贤也。“有孚,惠我德”,真贤者也。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文言:“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莫益之: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事实上他还是有进步的。

或击之:不完全是这个样子,还有人没挨揍。

立心勿恒: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执政爱民如子,将这些危险因素完全剔除之后,才让民众们开始行动。等民众们与自己彼此同心之后,才会说出这些佗们原本并不认可的话言。唯有在彼此建立了交情佗愿意出手相帮的情况下,才请佗帮自己做事情。执政们秉执这三条准则做事,所以才会安然无恙。

前路危险重重,一动弹就会遭殃,民众们谁还会与他一同前往?民众们认为这种想法不对,贤者一说出来,民众们就惊惧万分,不知如何是好。这样的话,谁还会应承?身为执政,却连个支持他的人儿都没有,也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帮他,他就贸然让人家帮他做事情,这是强求。强人所难,民众们必然敬而远之,以免麻烦上身。没有民众们的支持,光杆司令一个,可以任人收拾,得收拾,自然难免不会有人前来进行收拾。《易》曰:“自我至戎,又谁咎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