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子:门阀士族是如何撼动皇权的?
01
引言
虽然门阀士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但是这种风气形成却是在汉朝,一直到了唐朝这种风气才逐渐消亡。那么,影响的历史的门阀制度是怎么一回事呢,何以在历史上活跃了这么多年呢?
02
门阀士族的发展
门阀士族起源于东汉后期,这种风气的形成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汉代实行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举孝廉是地方上的士人上升的重要途径。
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汉代的地方豪族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势力集团,汉代儒学的发展,也会豪族掌握了晋升的渠道,逐渐走向官僚化,完成了从豪强向士族转变的巨大飞跃。
而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与弊端是比较明显的,很容易被一些大家族把持。东汉时期的世家大族都是依靠经学传家,以此吸引了许多的门生故吏相继依附,这样就形成了十分庞大的政治集团。当时的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就是这样的世家大族。
曹魏时期,这时的选官制度虽然改变,就是我们熟知的九品中正制,曹丕采纳了陈群的建议,通过出身来划定三六九等。但是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更是给门阀贵族打开了方便之门,这种只关注家世和出身的形势下,真才实学被淹没,普通的平民是根本没有走上去的途径。这也为后来司马家族篡位埋下了祸根。
到了西晋时期,这种门阀士族的现逐渐加剧,在晋武帝时期,就有尚书仆射刘毅请求废除九品中正制,只可惜当时的司马炎没有采纳,门阀贵族的现象更加的严重,随着西晋灭亡,这种局面发展到了顶峰,甚至动摇了皇权。
03
王与马,共天下
“王与马,共天下”的故事显然大家都知道,琅琊王司马睿正是在王导的帮助以及世家大族的支持,才得以立住根基,这种现状并不是当时人的夸张说法,而是确实存在的一种现象。
《晋书》中记载:“欲得我处,但当早道,我自还琅琊,何至困百姓如此!”
而这些跟随着同去的世家大族就成为了东晋的门阀。才会导致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这种模式,一直延续了一个世纪多。这些门阀贵族实力雄厚,垄断文化,以名门望族自居,自为侨姓。
04
东晋世家大族
除了琅琊王氏,颍川庾氏的庾亮开始崛起,最为著名的就是外戚庾亮。公元329年,平息苏峻之乱后,庾亮就和杨坚一样凭借着外戚的身份干预朝政,把政权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
颍川庾氏的声望逐渐强大。庾亮死后,庾氏家族相继执政为相。直到桓温上台后,掌握朝政的庾氏逐渐式微,颍川庾氏这一家族几乎都被被桓温除掉。
桓温执政,龙亢桓氏开始兴起。桓温最初是都督荆州,一举收复益州之后,成为了士族翘楚。桓温率军北伐,一时间权势冲天。桓温死后,桓玄同样厉害,控制了兵权,还一度称帝,最后被刘裕的北府兵覆灭,此后逐渐式微。
田余庆先生也认为皇权与士族之间达到得这种平衡,同时也是适逢其会上升这几个家族权利,形成了稳定的平衡。
随着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实行,普通的平民子弟才有机会登上政治的舞台,门阀士族的地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唐末的黄巢起义爆发,对士族大肆屠戮。朱温的宝马之祸,世家大族再也没有活跃在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晋书》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陈寅恪:《述王导之功业》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