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荣‖淋雨的记忆

窗外,一连下了好多天的秋淋,依然还是一条线的下着,没有一点疲惫歇脚的想法,似乎要把这地球下的浸透。看着这雨脚如麻不断绝的烦人秋淋,听着同事讲着那些有关淋雨的故事,引发了我深藏脑海对淋雨的记忆。

小时候上学路上一遇到连阴雨天(我们这儿的人们叫它淋雨),淋雨天上学路上小河水暴涨,淹没了河中的列石不用怕,可以绕道陈家沟口走长平公路上的“洋桥”,那桥好像是用粗壮的木头搭起来的,非常结实,上面可以行车么。最怕的就是连阴雨天走我们家门前那段宽不足三尺、六七十米的红胶泥斜坡路,路距离不长,但坡度大,特别是一连好几天的连阴雨,都会顺着门前的红胶泥斜坡路走到官路上,趟过小河,走过庙场子到学校上课。每次遇到连阴雨时,提心吊胆的走在门前的红胶泥斜坡路上,为了防滑不摔跤,上下坡时都要把十个脚趾动员起来,每个脚的大拇指率领着几个小弟弟躬起腰,紧紧地扣住路面以防摔倒。摔跤了,全身疼痛到不要紧,就是把衣服弄成了泥蛋,家里又没有换洗的衣服,湿衣服穿在身上很不舒服,要靠自身的热量捂干。

有一次家里吃的没有面了,母亲淘了一点麦子,然后用干布片把水搀干,让我担到东街队的水磨上磨面,回家时一路都顺顺当当,就在快要到家门口,上那段红胶泥斜坡路时,尽管和往常一样,十个脚趾齐动员,齐心协力扣地面,我如履薄冰似的战战兢兢的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可刚上到半坡路当中一段坡度稍陡的地方,脚下一打滑,栽了个嘴啃泥。好在我两手用力紧紧地系住水担钩的绳子,盛面的两个圆笼没有滚坡,就这样还是把一升多麦面撒到了路上,拾不起来了。事后父亲知道了,只是苦笑了一下,也没有责怪我。如今,那条斜坡红胶泥路已被一条水泥路替代了。

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那一年麦收学校放了忙假,我们高高兴兴的回到家里准备帮大人干点农活,拾麦子,点苞谷时帮大人撂苞谷种籽,或者到麦地里捡拾遗漏的麦穗,或者大人上工去了在家帮大人烧饭,刮洋芋啥的。哪知道前一天学校刚放假,第二天就开始下雨,这雨来得突然,事先没有一点预兆,割倒的大块麦子还整整齐齐的躺在那儿晾晒,现在一经这突如其来的雨淋,大人们看着屋檐水吊线的雨也没招,只有期盼着这场雨早日结束。可老天似乎在和人较劲,你想让它停下来可它就是不停,落入院子积水潭里的雨点溅起一个个大大的气泡,看着气泡,父亲说这老天一时半会儿是晴不了的。眼看着这14天忙假已过了大半了,老天还依然我行我素,不紧不慢的下着雨。大人们掏空到地里一看,站在地里的麦子都带了绿帽子,躺在地里的麦子绿芽也一二指高了。人们仰起脖子看着天,无奈的诅咒、谩骂老天这是不想让人活了么。尽管这样,但老天依然不紧不慢下着。

那一年的麦子在麦穗上长尾巴了(生白毛根了),用长了根的发芽麦子磨成的面擀面、烙馍、蒸馍没有筋道不说,颜色乌青,吃到嘴里黏牙。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家也在前河里大块稻田分到一块地,这稻地栽稻子时尽管难耕种,但不怕下雨天,连雨也可以挖稻地栽稻子,不受啥影响。可在稻子收割后秋种麦子时就大不一样了,种麦子时,要一撅头一撅头的挖稻地,地干了挖不动,泥土黏了,拌瓮,一厥头下去一块泥巴,遇到连阴雨那就更难种了。有一年秋天和今年的秋天一样,稻子收割了,到种麦子的时候一连多日下雨,地里水潭多深,眼看着“霜降”都过了,人就是进不了地。为了不耽误来年麦子的丰收,人们只好穿着雨衣、披着蓑衣、顶着破旧衣服冒雨到地里挖地。开始还行,可是干的时间长了,脚底下就成了稀泥糊涂。无奈之下,人们就把那层稀泥铲得倒进挖了的地里,再用铁锨翻出深埋地下的硬土,然后再撒上麦籽。我家孩子小,老伴既要在家里照顾孩子,又要在家里剥拌回家的玉米皮,还要挤出时间到地里帮我挖地,五尺多宽一百多米长的一块稻地,我开始用撅头挖,后来用铁锨翻,一连干了四五天,每天累的回到家里腰疼得都直不起来,走路都猫着腰。后来还剩二十多米远一截了,腰疼得实在干不了了,就把麦籽往地面上一撒,从丹江河边担一些细沙往上面一盖。等到第二年收麦子的时候,那些麦子长得还是很不错的。

“这老天恐怕是患痢疾症了,谁要是给老天买一板子氟哌酸喝了,就是积德。”

我的思绪被从门外进来的同志说笑声打断了,我想,也许这个同志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把氟哌酸买来了,从哪儿给老天喂到嘴里呢?

【作者简介】

刘春荣,男,生于1957年2月,家住丹凤县棣花镇棣花贾塬。退休教师。文学、新闻及新闻摄影爱好者。商洛市作协会员。商洛市“商洛好人”。个人信念是“宁做文学的囚徒,不做世俗的皇帝!唱一曲阳春白雪,献给我的父老乡亲——下里巴人!” 自1991年2月在商洛日报发表新闻稿件以来,先后在省市新闻媒体发稿3000余件,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数百篇。新闻稿件有10多篇获市级以上好新闻奖。散文《桃花情缘》获人民文学校园作家三等奖,散文《画妹》获李白文学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电视剧本《关山度若飞》2016年获《今古传奇》杂志社举办的首届全国老年人才艺展示三等奖。

  •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 诵读顾问:海俊

  • 主编:丹凤晒晒

  •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 自媒体支持:方子蝶          无言年华

  •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                  大乾州           新新文学

  •                  阳城风云        松风阁语

  •                  陕西文谭        往事余味

  •                  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究院

平台往期文字阅读:

刘春荣‖那年我教复式班(沉默的人诵读)

(0)

相关推荐

  • 关中当年地下水上升的往事

    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人类的忍受总是那样的默默无闻. 也就是三十年多前的当儿,陕西关中腹地的礼泉.兴平交界地带,地下水位上升,带来那无情的灾难,也许大家已经淡忘,但凄切寒风中,同学家的简易棚中过冬的困 ...

  • 即袁公稻子熟了之麦子熟了丨湘夫人

    即袁公稻子熟了之麦子熟了 文/湘夫人 麦子熟了 盛夏的太阳暖熟了亿亿颗宝宝 挥镰在即  天闷热得无一丝风 . 头顶着帕,颈围白毛巾 田间婆媳拾穂,阿仔甩汗挥镰 盛夏酷暑一道千年的轮景 . 怀抱大地情种 ...

  • 城里人,知道割麦与割稻的差别么|原乡

    又到麦收季节. 不过,故乡的麦收也快成了记忆. 这不,就算我们家,也只种了不到两亩的麦地.这与早年家里所有的良田都种上麦子有霄壤之别.而割麦子,也就不再像过去似的辛苦了,基本上或者 请打工的的帮忙,就 ...

  • 墙上应该抹一层胶泥才好

    墙上应该抹一层胶泥才好

  • 章晋彬《美丽的田野》指导老师:张萍儿

    美丽的田野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博世凯实验小学三(3)班 章晋彬 说到景色,让我最喜爱的就是家门口的田野. 秋天到了,田野里全是金灿灿的麦子,麦子的旁边是玉米,那高大的玉米真像挂满手榴弹的战士,等待着农 ...

  • 刘春叶:雨中的思念

    雨中的思念  刘春叶 小雨滴答滴答地下 顽皮地拍着地上的水花 我在屋中孤单地 思念着地下的爹和娘 爹,娘 你可记着多年的情景 每每雨天 你口中吟唱着艰辛的生活歌谣 手里却缝补着鞋鞋袜袜 我在你的身旁无 ...

  • 刘春荣‖那年我教复式班(沉默的人诵读)

    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985年的农历正月16日,那天,我被中心校用一辆小四轮拖拉机装着行囊,送到距中心校不到两公里地的一个单人初小,开始了我长达三年的从炊事员到校长的一人一校复式教学生涯. 清楚地记得, ...

  • 刘春荣 ‖ 酒

    酒 文/刘春荣 北京降温了,天气寒凉,只需一杯酒就可以让这个秋天温暖起来,直到冬季来临. 在寒冷的冬季,如果温一壶酒,再有一个火炉,那简直就是神仙一样的日子.让你欢乐,让你哀愁,让你笑或者让你哭:让你 ...

  • 少年之页/刘睿哲:雨落听心(辅导老师/喻荣春)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二刊""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 ...

  • “辽东三才子”荣文达、房毓琛、刘春烺皇寺题《实胜寺诗》

    (2013-07-17 09:48:12) 谈到白骆驼坟,还要从皇太极征服察哈尔林丹汗说起.林丹汗是蒙古历史上最后一位大汗,他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手中握有三大法宝,即传国玺.玛哈噶喇金佛和<金字 ...

  • 花红春草绿 ,书写牡丹赋 ||刘长荣(山东淄博)

    花红春草绿 ,书写牡丹赋  文/刘长荣   编辑/落英小桥        阳春三月,百花齐放.各地多姿多彩的牡丹纷纷登台亮相.一个个袅袅而来,你方唱罢我登场.品类繁多,气宇轩昂.弥漫四处,艳压群芳.拔 ...

  • 【我的乡情39】刘春叶:乡村记忆是一首随心吟唱的歌谣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乡村记忆是一首随心吟唱的歌谣 刘春叶 一位友说的好:乡村记忆是一首随心吟唱的歌谣,有着山泉般欢畅明快或风搅雪样狂烈滞重的曲调.一直以为许多童年的趣事随着现实生活的喧嚣而 遗忘, ...

  • 刘殿荣:寻找春的足迹(外两首)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刘殿 ...

  • 刘殿荣:在雪和雨之间(另:歌词一首)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刘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