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记忆,永恒的怀念
这段日子,网络上到处都是感伤的文字。
日前,从华师归来的多位高考阅卷老师在收心斋畅谈阅卷感悟,一篇篇关于华师的文字也勾起了我的母校情节。今天,小编重读三年前的毕业感言,依旧心动。
毕业了,桂子山上的梧桐已经吐出了一树树新绿,南湖边飘飞的杨絮也开始寻觅着各自的归宿。再也闻不到今年的桂香了,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歌来,“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仿佛就在昨日,我第一次来到华师的时候正是人间四月天,那是桂子山牡丹花叶长得最茂盛的一年。还清晰地记得古代文学教研室组织面试那天,戴建业老师问我“读过哪些人的集子”,我忐忑地回答说“王国维的算不算”。韩维志老师又问我是不是喜欢朗诵,于是我就站起来高声诵读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口水喷得到处都是,内心里强烈体验到的紧张、期待、惊喜都在那年那时那一刻。
秋风瑟瑟,落木萧萧,梧桐树下,一半幽暗,一半明亮。
真正走进华师,我就渐渐地爱上了这里。用不着去说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有多么精彩,单是师生聊天的场景便是如此温馨。
我喜欢跟着余祖坤老师在那条诗意的桂中路上漫步,畅想幸福生活的状态;我喜欢站在谭邦和老师身边去听宁静教研室外的檐雨,看老师忧国忧民的眼神;我还喜欢在玉龙岛的水云居品茶,喜欢在东南门的小餐馆饮酒,那些过去了的日子都留作了人生到处的雪泥鸿爪,这里求学的时光都成为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记忆。
不会忘记2012年中秋节假期,导师余祖坤先生带我游览了即将迎来60周年校庆的华中科技大学,我们一起走过他曾经日日勤读的图书馆,走过他经常陪女儿散步的荷塘,后来我们还坐在小路边谈起了彼此的情感经历和生活感悟,而返校的时候我就坐在他那辆小电瓶车的后座上,脚尖可以轻轻地触及地面,那一次出游把我感动得一塌糊涂。
按照戴爷爷的话说,“余老师是一个好人”,有福遇到这样一个好人,我从而感受到了那种亦师亦友的厚恩,有幸跟了这样一位好导师,我也看到了什么叫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受累,我还明白了什么叫低调沉稳,什么叫学术人生。
师/恩/难/忘
余门师训:
敬业、乐群、勤奋、谦虚
不会忘记,我在研三赶上了学校110周年校庆,并且还幸运地抽到了代表文学院参加校庆文艺晚会的门票。彩排的那晚,我们从黄昏六点就开始候场,一直到深夜十一点都没有正式吃饭。饿,让人痛苦,而许多人都愿意去挨饿,却又平添了一点共苦的味道,依旧有一种“患难”的美好。
晚会上,我们齐唱校歌,同怀梦想,一起挥舞着手里的荧光棒,快乐地将一束一束仿若希望的彩光晃成扇、绕作环,就在那一片光亮中我们感受着风华正茂的壮志昂扬,也体验着美丽的心情,些许的浪漫。当我们深情呼喊着“谢谢你,华师;祝福你,母校”的时候,华师百十年校史的深厚底蕴已经让我充满了自信,华师立德树人的校训也让我铭记在心,我也渴望成为优秀的华师大人。
华中师范大学校歌——110周年校庆晚会版
沐三年南湖雨露,染一身桂子清香。来华中师范大学读研,感受桂子山文学教育的熏陶,是一种永不后悔的正确选择,也是一次不虚此行的宝贵经历。
在华中师大,我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收获了几份真挚的师生情谊,结识了一批难得的嘉友良朋。在文学院,我度过了三年的快乐时光,也找到了一生的兴趣所在。
感谢华师大,
感谢文学院,
让我在这里成长。
(原载《华中师大报》2014年6月30日文苑版)
文学院至今已有逾百年办学历史,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居全国第5名。学院下设2个系、3个本科专业,即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师范班和汉语言文学试验班)和语言学系(汉语言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有在职教职工100余人,其中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28人),副教授30人。截止2016年5月,学院全日制学生2147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689人,是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之一。
2013年5月11日星期六下午3:00,由物理学院、文学院及城环学院举行的“三院联合羽毛球赛”在生科院羽毛球场举行。三个院分别派出了四个队伍参赛,每个队伍均由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组成,即混双比赛。经过两个小时激烈角逐,物理学院孙仁平和朱远稼组合夺得了冠军,物理学院张华和林倩倩组合夺得了亚军,文学院彭志友和王婷组合获得了季军。
珞珈有山,雄峙东湖之南,遥踞大江之阴。东临碧水,磨山依稀弄影;西起洪岳,宝塔巍然可登;南极通衢,达中南之枢纽;北揽湖光,仰屈子之行吟。登斯山也,无车马之喧,有奇瑰之景;涛声约若,清风可饮。醉山色,叹古今,其乐也陶陶,其情也欣欣——已焉哉!陶令倘在,敢无厚羡之情?
原创诗文朗诵 夏日夜晚,闷热又心烦。躲在阴凉的房内,品着冰凉爽快的啤酒,看着杂乱而吵闹的电视,无聊亦无趣。窗外是城市的天空,辉煌又闪亮。高楼的霓虹灯和路面的灯光,早已把夏夜天空照亮,记忆中那些漫天闪闪的星星,还有带着笑脸的月亮,都已看不见,失去了踪影。
记者团踏实作为,笔耕不辍。半年之内,在团中央官网发稿1篇,在团省委官网发稿3篇,在华大在线、华大青年、研究生会、文学院、美术学院等媒体发稿20余篇。
和园众亲 永远的桂子山,永远的师生情。
谭邦和老师
戴建业老师
张三夕老师
王齐洲老师
林岩老师
韩维志老师
毕业留影
毕/业/时/间
2014年6月
古代文学2014届研究生合影
华/中/师/大
CCNU
永远的桂子山,永远的桂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