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与乌梅等药合用治疗胆道蛔虫症
附子与多种寒凉药的临床运用
作者/何毅
附子味辛性热,为温阳驱寒之主药。本品与干姜、肉桂同用,能增强温阳驱寒之功;与麻黄、细辛同用,以达温阳解表之力。这些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属常规现象。然而附子与寒凉药的混合使用,乃属特殊变象。
附子与寒凉药的运用,是针对既有热证,又有阳虚现象而设的,其机理正如前贤所谓“寒热互用,攻补兼施而不悖”也。
附子用量的大小,可根据临床表现和个体差异而酌情决定。
今结合临床病案,简述如下:
附子与乌梅等药合用
乌梅为酸寒之品,常与附子、干姜、黄柏、黄连、桂枝、人参、蜀椒等药配合,组成代表方如乌梅丸。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能益胃安蛔止厥,兼治久利。前贤尤在泾深刻领会此方之意,他说:“古云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又曰,蛔闻酸则静,得辛热则止,故以乌梅之酸,连、柏之苦,姜、辛、归、附、椒、桂之辛,以安蛔温脏而止其厥逆。加人参者,以蛔动中虚,故以之安中而止吐,且以御冷热诸药之悍耳。”
【病案举例】
周某,男,43岁,1989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自述起病已两月,每逢夜间4点钟左右开始腹泻,稍遇刺激物便恶心呕吐,食甘味之品则呕吐更甚,经常吐出蛔虫。脘腹有时隐隐作痛,四肢发凉。诊脉弦细,舌苔微黄薄腻。思此与《伤寒论》中的乌梅丸证颇吻合,拟用乌梅丸方治之,所异者当变丸剂为汤剂,欲达奏效迅速之意也。
乌梅15克,黄柏8克,黄连8克,干姜10克,党参30克,桂枝8克,蜀椒8克,细辛8克,当归10克,附子12克,水煎服,2剂。
11月15日二诊:患者服上方后症状大减,仍用原方治疗,所异者当变汤剂为丸剂,欲达缓调巩固之意也。
中成药乌梅丸60克,每日服12克,早晚各6克,温开水送下,连续服5天。
11月21日三诊:患者虽诸症消除,但还需调理脾胃,兼驱蛔虫,用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3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使君子50克(打破),川楝子30克(炒),水煎服,2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