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死前喊出6个字,本可以改写三国历史,可惜曹操并没有听明白
头戴束发金冠,体挂兽面铠甲,腰系狮蛮宝带,身披百花战袍,手持方天画戟,胯下骑赤兔骏马,外貌气宇轩昂,这便是有着“三国武勇第一”称号的吕布。
从吕布的造型不难看出,他是《三国演义》费尽笔墨描绘的人物,因此格外的生动、立体。如果撇开吕布的内在性格及所作所为不论,单从吕布的外貌来看,《三国演义》所塑造出的温侯吕布,是一个挺拔、威武、英勇且无人能敌的“人中吕布”。
吕布的内在性格——勇而无谋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内心性格,会对其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李肃在说服吕布反叛丁原之前,曾对董卓说:“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毛宗岗批注:“二语却说尽吕布”。可见“勇而无谋”和“见利忘义”便是《三国演义》作者勾勒出的吕布内在性格。
《三国志》中“便弓马,臂力过人,号称飞将”的吕布,向来被认为是《三国演义》中武勇第一人。如他第一次登场就率领丁原的军队大败董卓。众所周知,董卓的西凉军是拥有强大武装的部队,最近董卓又吞并了大将军何进的部队,所以气焰嚣张,甚至妄议废立皇帝。
然而,董卓的精锐部队遇上吕布,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董卓被击退三十余里,由此可见吕布之勇。往后只要是吕布领兵出战,对手往往都是望风披靡。
广告A股市场最牛散户周家栋从3万到10亿是如何做到的?全程揭秘
《三国演义》更是通过时人对吕布的评价,烘托出吕布之勇。如曹操所言“吕布英勇无敌”,刘备所说“布乃英勇之士”等等,不枚胜举。从这些评价中,可知《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几乎与“勇猛”画上了等号。
遗憾的是,相较于战场上吕布所展现的过人武勇,他在智谋方面就显得有所不足。《三国志》说:“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又说:“吕布无英奇之略”。这便是为吕布之“无谋”的特点奠定了基础。
翻开《三国演义》,几场由吕布自己主导的战役,往往一开始威风八面,打得对手溃不成军,接着敌军开始用策略反击,吕布就难以招架了。
吕布的内在性格——见利忘义
最足以说明吕布“见利忘义”的事件,莫过于他杀丁原投董卓了。有关吕布和丁原的关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描述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三国志》中,吕布只是丁原极为亲近且信赖的部下,然而到了《三国演义》中,两人的关系却变成了“义父”与“义子”。
这样的改变,显然是《三国演义》的精心安排,应该是为了凸显吕布杀丁原的大逆不道。这种方式让吕布的背叛,不仅是变节不忠,更是不孝不义,否则面对“良禽择木而栖”这种理所当然之事,作者便无法自圆其说。
《三国演义》中“吕布之不忠不孝不义”的情节,在“白门楼殒命”这一回中达到高潮。吕布在白门楼被缚时,不忘提醒刘备辕门射戟之恩,希望刘备替自己美言几句。他为了活命,又不惜向曹操低头求饶。
刘备剧照
天不遂人愿,吕布眼见刘备不仅不帮自己求情,还提醒曹操莫忘丁原、董卓之事,吕布不由得气急败坏地大骂:“大耳儿最叵信!”意思是——大耳贼刘备是最不讲信义的人!
吕布喊完这六个字之后,便被曹操杀掉了。事实上,吕布的话也是在提醒世人,要防着刘备,只可惜曹操当时并没有听明白。如果曹操顺势把刘备杀掉,是可以改写三国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