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作息时间
今天专门通过古人的作息时间来谈一谈如何做好“休息”这件事:
一、古人的作息规律 :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上山能照亮大地的时间夏天是5点钟,冬天是7点半,人的活动也根据冬夏的时令,太阳起落来决定的。夏天5点太阳升起,大约在太阳升起过1小时后会大地接受足够的能量。我们都有这个记忆,小时候睡到太阳微微从窗外射进来然后起床后走出户外,人是最舒服的。所以古人差不多夏天是6点起床的,而冬天是8点钟起床,在这两个时间内随冬夏时令变化而波动。
起床后开始造饭,准备狩猎、耕种的用具,正好差不多1小时后7点钟吃饭,冬天则是9点,所以7-9点(辰时)吃“朝食”,又叫“饔” 。吃完饭后开始干活,干到14点钟太阳最为热烈,于是躲到树荫下休息,顺便进食补充能量,正好躲过最酷热的时候。休息、造饭1小时后,也即3-5点(申时)吃中午饭,古人叫日哺,又叫飧。吃完午饭,稍作休息后继续劳动到太阳下山,一般还会贪黑劳作,洗脚上岸后回到家里休息。古人晚上群居时代还会开篝火一起唱啊跳啊的,真正睡着时,也是在亥时(9-11点)。像我这么大的农村人会记得我们的父辈一天就是这么过的,只不过晚上多了一餐饭,那也只是民国以后才改的,明朝以前基本上是一天两餐制。
这是古人的作息时间表:
6:00 起床(冬天8:00)
7:00 吃早餐(朝食,冬天9:00)
15:00 吃午餐(日哺,冬天16:00)
23:00 睡觉(冬天21:00)
夏天睡最短,只睡7个小时,冬天睡得时间长,要睡11个小时。一切随着地球与太阳的运行规律来调整,夏天日地距离短,能量辐射多,代谢旺盛,所以活动的时间可以长些。冬天日地距离远,能量辐射少,代谢相对弱,所以要减少活动时间,早睡晚起,多休息。
古人通过几万年的积年累月,人的身体就留下这样的基因:在天黑的两小时后(9-11)睡着;身体恢复的最好,在天亮时(6-8)起床与大自然最相适应;在朝食(7-9)与日哺(15-17)时间吃饭,胃气最为强健,吃东西消化吸收最好,晚上不宜进食。
二、如何减少现代生活节奏给身体造成的负面冲击:
现代人虽在城市,生活环境是变了,生活节奏变了,可是人类的基因改变却要上万年甚至几万年。变化极大的生活模式与千年万年不变的人体基因是养生问题的最根本矛盾。
普通人为适应现代生活模式,不可能迁就于古人的作息时间,但仍有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
1. 晚上不吃饭,或少吃饭;晚上不吃荤腥或少吃荤腥。
2. 夏天23点以前必须上床;冬天22点以前必须上床。
3.能自然醒最好;冬天如果如果醒早了得睡个回炉觉。如果是闹铃起床,夏天调在6点起;冬天尽可能调在8点起,根据自身条件起晚一点。
4. 中午饭后小睡一会。
********************后记******************
今天在读条文:“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时,里面有个“暮”字,联系到:朝食暮吐、暮则谵语、暮躁不得眠、薄暮即发,想搞清楚"暮”字究竟指几点到几点钟,最终发现暮是15-17点,也即日哺所这个时间,然后就想为什么古人会在这个时间吃饭?再联想“日哺所发潮热”胃气总是这个时候最旺盛,里热表现最剧烈,这一特征是几千年几万年前到现在都是没有变化的,为什么会形成这个时间点胃气旺呢?又联想到古人与今人的吃饭时间很不一样,作息时间也很不一样,但古今人的体质仍是同一个体质,即便有变化也很细微,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模式是不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于是有了上篇文章,从古人作息时间入手讲一讲时下热门的养生问题。
关于养生,何时吃饭,何时起床,何时睡觉,众说纷芸。很多说法细究其实都是没有依据的,不合常理的。有的用(西医)生化的方法来论证,看似有理有据,很具迷惑性,实则不严谨不全面,实践起来也常常不对。按现代生化方法研究中医常会有这个毛病,看待中药的作用也是如此。比如桂枝的作用,他们分析后说有肉桂醛,然后说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其实大部分植物你去分析,都能发现有杀菌消毒的作用的成分,可实际起作用的根本不是他们认定的那部分东西,那么起效的是哪一部分呢?有待研究。中医西医都是,理论可以讲一万种,但实践有效,用了身体舒服才是真理。所以无论西医的说法还是中医的说法都不能迷信,要自已亲自尝试,实践对比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