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锅桥头卖凉粉的农家女,人美凉粉香
在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唐代“罗锅桥”的桥头,每天都有一位年轻的女子摆摊卖凉粉,她制作的凉粉因为味道好,经常吸引很多的食客前来品尝。岂不知,她家制作的凉粉每天都卖遍了市中区的老城区。
这名女子叫徐慧,今年33岁,是土生土长的中陈郝人。谈起制作凉粉的历史,徐慧说,中陈郝村古有“九庙十桥七十二座瓷窑”之称,今有“中国北方民间第一窑”的美称。中陈郝瓷窑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各种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使村里有了集市和庙会,经常有南来北往的客商前来做生意。而制作凉粉,只是这个村子里的农民掌握的技艺之一,至于流传了多少年,多少代人经营过这生意,没有相关的记载,更没有人能够记得。她只知道自己家好几代人都有着做凉粉的技艺,她从小就是在做凉粉、吃凉粉、卖凉粉的环境中长大的,在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凉粉的制作工艺。
徐慧说,中陈郝的凉粉用料讲究,不管是绿豆凉粉,还是地瓜凉粉,都要求所用的粉料不能掺假。当然这也是祖上的规矩,一旦用料掺了假,再高的技艺也做不出可口的凉粉。再者村里多庙宇,老辈人都信奉因果与报应,因此自古以来,中陈郝的人做生意没有不讲诚信的,这经营凉粉的也不例外。虽说这是小本生意,并且受季节的影响较大,但大家循规蹈矩,力求做得更好,不能砸了中陈郝凉粉的牌子。还有就是中陈郝凉粉的用水、辣椒、大蒜、麻汁、食醋等也十分的讲究,必须用刚打来的井水或者泉水、刚摘下来的薄皮青辣椒和新鲜的麻汁等。
在制作凉粉时,将过滤好的没有丝毫杂质的绿豆或地瓜粉料慢慢倒进锅内,用柴禾点燃的文火慢慢的将水烧热,这时要不断的搅拌锅内的粉料。随着温度的升高,锅内和匀的粉料逐渐变得粘稠,并结成一体,形成了凉粉。这时就可以将锅内的凉粉倒进凉水盆中,待凉透后就可以切块,加上辣椒蒜泥、麻汁、食醋调制,准备食用。当然也有人在制作凉粉时,为了省事,将粉料直接倒进开水盆中搅拌,同样也能做出凉粉,但终归不如文火熬制出来的凉粉入口即化的口感好。
徐慧告诉记者,目前中陈郝村里还有一二十户人家从事着凉粉的加工制作,他们都是一大早起来制作,然后骑着车子,带着凉粉到市中区城区内叫卖。可以说,只要在城区内遇到卖凉粉的,十有八九都是中陈郝村的。现在他们家中主要是她和妈妈在加工制作凉粉,她在家里卖,妈妈骑车到城里卖,每天都是卖遍了城区,很多人都喜欢吃他们家的凉粉,这是她们娘俩引以为骄傲的事。
文:孔浩 微游枣庄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