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拾贝(74) 经典品读(4) 渡汉江

渡汉江

作者: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白话文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作于宋之问神龙二年(706年)途经汉水时。宋之问媚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泷州在岭南,唐时属于极为边远的地区,贬往那里的官员因不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往往不能生还。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下了此诗。

另一说,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汉水)时所作。

作品鉴赏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诗人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

此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第三、四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近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近家乡。所谓“情更怯”,即愈接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诗人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因为诗人贬居岭外,又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由于诗人的牵累而遭到不幸。“音书断”“复历春”这种思念随着担心同时的到来,形成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在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

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情更怯”与“不敢问”更能体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愈接近重逢,诗人便会愈发忧虑,发展到极端,这种忧虑就会变成一种恐惧、战栗,使之不敢面对现实。

诗人正是这样逼真地再现了特殊境遇下,对家人的入骨关爱,吟咏出入类心灵的良善韵律,从而引起了千古的共鸣。只是这种境遇的造成,诗人不能辞其咎。在这一点上,后来杜甫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述怀》)写战乱中担忧家人,至于不敢面对吉凶未卜的“消息”。则更有时代感,更耐人寻味。

此诗不仅有巧妙的抒情艺术,而且有更深刻的体会。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读者却必需经过一番认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现河南灵宝县)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时称“三绝”。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有《宋之问集》。

(0)

相关推荐

  • 唐朝最無恥的詩人宋之問,巴結武則天的男寵,卻用一首詩,讓所有人瞬間淚目

    初唐年间,有一桩广为流传的命案,主人公是宋之问和刘希夷. 据说,刘希夷是宋之问的外甥. 有一次,他写下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歌,拿给宋之问看,请他点评一二. 宋之问看了后,对这首诗赞 ...

  • 诗海拾贝(76) 经典品读(6)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话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 ...

  • 诗海拾贝(71) 经典品读(1) 悯农二首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话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 ...

  • 诗海拾贝(72) 经典品读(2) 七步诗

    七步诗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白话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 ...

  • 诗海拾贝(73) 经典品读(3) 送崔九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作品译文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处浅处都要去看看:要尽情地赏玩山峦沟壑的清净秀美.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暂 ...

  • 诗海拾贝(75) 经典品读(5) 终南望余雪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唐)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白话译文 从长安望终南山北景色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夕阳微光染亮树梢,长安城中傍晚反增阵阵轻寒. ...

  • 诗海拾贝(77) 经典品读(7) 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白话译文 去年春天  ,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 ...

  • 诗海拾贝(78) 经典品读(8) 赠去婢

    赠去婢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白话译文 公子王孙整天追逐你身后轻尘,你却如同绿珠泪水湿透了罗巾. 一旦嫁到豪门就像是深陷大海,从今后昔日情郎也变成陌 ...

  • 诗海拾贝(79) 经典品读(9) 石灰吟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白话文 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 ...

  • 诗海拾贝(80) 经典品读(10) 竹石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句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