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出走之后【 吴琼】

娜拉出走之后

作者:吴琼   图片:网络

娜拉走了,读到《玩偶之家》的结尾。她去了哪里?以后的生活要怎样继续?她会因为无法生存而回到原点吗?这是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大师易卜生留给后人的问题。他自己也承认,在他的笔下只会发现问题,不会解决问题。但是,至于娜拉为什么要出走作者已经告诉我们很明确了,所以至少我们知道这个结局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娜拉是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玩偶之家》是挪威剧作家亨利·易卜生于1879年的剧作,亦是他的代表作品,又译作《娜拉》。《玩偶之家》在《社会支柱》完成后两年写成,是易卜生首个引起轰动的作品。《玩偶之家》堪称是易卜生最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剧。因为它尖锐批评十九世纪的婚姻模式,故在出版初期极具争议性。海尔茂律师刚谋到银行经理一职,正欲大展鸿图。他的妻子娜拉请他帮助老同学林丹太太找份工作,于是海尔茂解雇了手下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准备让林丹太太接替空出的位置。娜拉前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柯洛克斯泰拿着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海尔茂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但娜拉却不饶恕他,因为她已看清,丈夫关心的只是他的地位和名誉,所谓“爱”、“关心”,只是拿她当玩偶。于是她断然出走了。这部伟大的巨作曾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玩偶之家》的写法大多亦依从佳构剧,除了最后一幕,一反以解决事件为惯例的结尾,取而代之以一个讨论完结。虽然易卜生否认,但《玩偶之家》常被称为首个真正的女性主义剧本。

家庭生活,类似于娜拉的这样事儿是经常有的,主人公也许是娜拉,也许是海尔茂。这是个社会问题剧,故事的悲剧不是在于男权束缚女权的崛起,而是在于家庭分工的错误。既然两个人走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联合体(所谓的家庭),就是要共同承担责任,这种责任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男外女内”(男性挣钱、女性持家)的划分,而是交融的。在各方面都有双方的存在,即使“秘密”也应该两个人共同分享,也许这个秘密能骗过对方一辈子,也许,这个秘密败露,夫妻俩便分道扬镳,剧中人林丹太太对此看的很清楚,她主张娜拉应该把这个秘密告诉海尔茂。娜拉的“出走”对我国“五四”以来知识文化界震动很大,鲁迅、郭沫若等作家都曾通过作品、论著 发表自己的意见。易卜生虽然在剧中没有给读者交代,但是我觉得林丹太太便是作者在剧中的化身,从剧中看来,也只有林丹太太似的性格和经历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两个人真正相爱,又何必在乎前嫌呢?从教化意义上说,《玩偶之家》在现代社会仍有借鉴意义,婚姻生活是实际、多变的,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完整提炼、概括、指导它,唯一的法宝就是爱,当然,爱有多种,真爱还是假爱,爱他(她)的全部还是爱他的部分。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写成。女主人公原型劳拉·皮德生的经历与娜拉非常相似,她对丈夫基勒感情深厚,为了给丈夫治病,偷偷借债,到期还不上,伪造保人签字。事情暴露后,基勒暴跳如雷,责怪劳拉败坏了他的名誉,毁灭了他的前途。劳拉看到丈夫如此绝情,大出意外,精神受到打击,得了精神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基勒提出离婚,幸福家庭从此宣告完结。易卜生在以劳拉生活为原型创作《玩偶之家》时,融进了更深、更广社会内容。剧本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妇女在家庭中所处的从属地位,是具有深刻意义的。而易卜生对戏剧结尾的情节处理,又使这种意义得到很大提高。娜拉的爱情虽然破灭了,但她不脆弱,而是觉悟了出走。因此这个形象的塑造比起原型来更高、更集中、更具有典型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