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古镇往事/李新慧

童年的人和事,随着童年的远去而成为往事。但却不时还萦绕在我的脑海、心中、梦里,黏连不去。

我的童年时期,居住在古镇中一个清朝富豪盐商遗留的老宅院中,那是一个主院落,是主人生活起居的场所。这座宅院曾几经易名:解放前叫“郭公馆”,位于老道口镇中心,据说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它的建筑颇具规模,房屋数百间,院落四周便是古镇的几条主大街。大家所见过的山西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在它面前也黯然失色。建国后这座郭姓宅院的主人早已人去院空,老宅院随即成为滑县县委机关办公的地点。五十年代末期,新的县委和政府机关重新建设搬迁,这里便成为县委机关人员家属居住的地方——县委家属院。

回忆起我的童年时光,还真的蛮有趣的。常常叫上几个小伙伴玩捉迷藏,过家家的游戏。至今“闯关挑将”的游戏都记忆犹新:两班人分开,手拉手面对面站成两排。这时,对阵双方喊着:“锦鸡翎,扛大刀,恁家哩弟儿们紧俺挑。挑谁?挑王魁,王魁不在家,挑恁弟儿仨,弟儿仨不说话,挑恁大家,来吧!”对阵的一方挑一个人冲向对面的人墙,如果冲开了,就有权挑选一个人回自己队伍,如果冲不开,自己就要加入对方的队伍。

还有一个小游戏,记不清名字了,细节是这样的:几人盘脚对坐,用手按顺序边念“盘脚,撸脚,亚麻骨朵,姓张?姓李?拿刀杀你”,边用手拍打脚,最后手落在哪只脚上把它蜷进去。小时候,这是临睡前必做的游戏。

冬天的夜晚,几家人一起聚在合住的明清古老深宅大院中,在两棵老梧桐树下观看烟花的场景也常常浮现在我的脑际,那时的烟花可真亮,亮的能照清楚了每一个大人和小孩子的脸,那每个人一张张的不同的笑脸都永恒到了至今……

紧邻深宅大院高大院墙外,一条大街上的丁字路口,可以经常见到电影院那个男工作人员,方方白白的脸,浓眉大眼,总是带着一脸朝气的微笑。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临街马路边上的屋墙边,支起自行车,一手提着装有一个小扫把的糨糊桶,放到墙角边,一手从自行车前横梁上固定的布兜里拿出当天的电影海报,用粘着糨糊的小扫把在墙上刷上一层糨糊,然后从胳肢窝下拿出一张海报,展开贴在宣传框里,端详着看看,满意的拍拍手,算是完成了一项工作。然后,把上边还粘着干浆子的桶挂在车后边的一侧,骑上车子,也不知是回去还是去下一个地点粘贴。我们小孩才不管这些,只是每次都聚拢在海报下踮起脚,扬起头,两眼盯着小小的海报。每次都轻声读着:冰山上的来客,端盘子的姑娘,他俩和她俩,月亮湾的笑声……声音小,是因为上边的字,有时候还认不全,盘和盆呀,弯和湾呀,分不清楚。记下来,回到家里问大人,再去时,就是满脸的笑和自信朗声的读了:“端盘子的姑娘”。

顺着这条街一直往东走,经过路两边的无数条小胡同,来到了大街的丁字路口,左边路边有一个高大挺直木头电线杆,上边装着一盏路灯,晚上昏黄的灯光,依旧洒落在马路上。冬天在寒冷的北风夹杂着飘落的桐树叶子的夜晚,路上稀稀拉拉的人赶着自己要去的地方。一个?着篮子的老头,站在路灯下,把篮子放在特制的半人高、且能合上又能支开的木头架子上,叫喊着“兔――片,兔――片”。我幼时朋友红英家就在这丁字路挨着街,我去找她玩时,总是拿着我妈给我的零花钱,用两三分钱,买俩兔肉片解馋,一点点吃到嘴里,感觉香喷喷的。直到现在再吃整支的兔肉,却再也找不到那个时候的味道了。

顺着这条街往右边一直走,就到了每天都像闹市的电影院的东大门。特别是晚上,在电影院的南门,也就是入场门,卖票的窗口都被买票看电影的给挤得水泄不通,买票的通道栏杆里,塞满了人,栏杆外也站满了人,有的还被挤到了栏杆上边。只见有的人脚踩着铁栏杆,低头弯腰一手扶着身边人的肩膀,一手拿着一毛钱往卖票的窗口凑。每次来到这里,我都是拉着大人的手和胳膊,躲在他们身后,老担心栏杆上边的那些人掉下来,砸在下边那么多的攒动人头上。买着票的人,从窗口那拥挤的人群中艰难的一点点挣脱出来,不是被人群缝隙夹着衣服,就是被人挤着手。等在外边的人赶紧迎了上去,顺势拽几把才硬是把买票的人拽出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买着了?哪一场?几点的?第几排?”边走边问着。一直来到入场门口,有?着香烟瓜子篮子的叫卖的,有摆在地摊上卖水的,夏天卖的是两三分钱的冰糕,冬天多了卖兔肉的。看电影的入场口外周围,散布着密密麻麻的人群。第一场结束的人流,从剧场内顺着门口栏杆拥成一条长龙,蜂拥而出;手持第二场电影票的人,正在翘首以盼等着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开始验票入场,那高涨的激情,仿佛是士兵等待部队首长对他们的检阅。每次看完电影,离开座位,顺随着拥挤的人流,一步步走过放映大厅,牵着大人的手,耳边听着人们相互打招呼的话和谈论着有关这场电影的话题。仰脸看着四周,墙上都是由白色石膏铺就的墙壁,墙面整体故意的凹凸不平,麻麻点点得感觉,顺着这样的墙壁,一直走到出口处大厅。有几只大手造型的壁灯,举着一展展明亮的灯,镶嵌在凹凸起伏石膏墙那里,又亮又温暖,使人不由想闭上眼睛去回忆刚刚看过的电影中的情节……

童年的往事渐去渐远,一晃已去多年,那一张张朴实的脸庞,一阵阵纯洁的笑声,一声声长绵的叫卖,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但随着日月的久远,却再也无法还原。

写于2017年12月27日

作 者 简 介

李新慧,女,滑县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喜欢音乐、文学、体育运动,愿意借这个平台,结识更多的文学好友。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由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州官窑艺术总监张辉(电话/微信13526260505)提供奖品赞助

各奖项入围奖皆颁发“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 金奖”证书,证书不标注名次。为使获奖者享受获奖的荣誉和成就,本届获奖名次在“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文作者交流群中通报,在新媒体《行参菩提》刊登。

征文时间:自2018年元月1日起至2018年6月30日止。

稿件处置:选出优秀的征文作品刊登在新媒体《行参菩提》【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栏目的,读者打赏不再返还,作为本届征文行政管理费用使用;稿件达不到征文要求的,会列入新媒体《行参菩提》非征文栏目刊出。

重要提醒: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评出入围奖和等级奖;获得各奖项的作品,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邮件主题请注明“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

征文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