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全丨相聚时难别亦难
今天桂林转来母校伍佑小学校长程恒来先生为我们1969级学生初中毕业(时为戴帽子小学,有初中部)40周年聚会纪念册撰写的序言,通读,深受鼓舞和鞭策。序言道:“纪念册具有成为校史教育资源的巨大价值,对充实伍佑小学的校史资料有很大帮助,它不仅提供了大量有血有肉的生动细节,更从整体上成为伍佑小学那个时期的确切见证。”我们一次小小的聚会,编的一本小小的纪念册,在母校看来,有着如此深广的意义和价值,委实让我们感到不安。一度时期,聚会、重逢、感恩、感情、纪念、思念、快乐、惬意等等词组在我脑海中反复奔腾。
我们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物质贫乏,受教条件差,父母艰难,兄弟姊妹多,正因为如此,我们珍惜当下,感恩母校和老师,理解父母,重孝悌之情,记得作家琼瑶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幸福是扼杀人写作灵感的东西,苦难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此,我们这代人有切身体会。相逢时难,毕业40年才得一聚,确实不易,人生能有几个40年?好在我们生活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通信高度发达的时代,微信很快把多数同学聚到一起,还是春暖花开的四月,我、崔桂林、陈恒森、张怀生等同学发起建立了一个伍佑小学初中1977届同学群,发出聚会倡议,迅速得到同学们的响应。20多天时间,我们就在“五四青年节”相聚了。
前些日子到母校参观,走廊上的校史告诉我,伍佑小学是一所逾百年历史的老校,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在百年的教学历史中,不乏传奇人物,更多的是学养丰厚、道德高尚的默默无闻者。出于对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兴趣和感情,我在查阅到与伍佑小学有关的历史人物时总是心生敬意。镇志上记载,有个叫苏瘦鹤的老先生,曾就读于复旦大学政法系后转上海大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善于诗文,长于书画,二胡演奏水准亦高,毕业后于1938年在伍佑小学任教一学期,担任过伍佑商会会长,受新四军委托,与伪军交涉营救抗日民主政府盐东县第一任县长方强(1901—1941原名袁文彬,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生)时暴露身份,奉组织之命到江南隐蔽,直到全国解放才回伍佑。
在我们读书的六七十年代,一批客籍教师响应国家号召到伍小任教,比如:苏州的蔡瑞华、孙斌一、钱韵清、南京的霍学娥、上海的姚为民、常州的王大海等老师,老师们的南腔北调是那时校园的一道风景。知青老师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又一大特征,他们大多是老三届毕业生,那个时候,正值高校停招,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又凭借自己的学养走进我们的校园任教,比如我们第二、第三任小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刘学珍、陈恒松老师、音乐老师周艳琴、体育老师周荫岚等。本乡本土的老师是学校的基干力量。浓眉、目光严厉的算术兼政治老师房代成;不温不火不笑而威、按算术考分站队、第一次拿高低分示众的袁礼如老师;温和、总是一张笑脸、操浓厚便仓口音的梁洪江老师;像电影演员高仓健一样硬气帅气多才多艺的王维德老师;肤黝黑、国字脸、比同年老师多一份沉稳的黄忠安老师;穿一身紫红短袖衫蓝黑运动短裤、站在晨曦和夕阳下的校园里吹奏竹笛的陈利祥老师;瘦高、桀骜不驯、常言恨铁不成钢的初中班主任王全义老师……那时教育资源总体贫乏但相对平衡,我们在家门口接受小学初中教育,父母为生活奔波,上学我们自己料理,学费负担也不是很重,家中有困难可以得到减免,老师对学生关怀备至,以致我们终身难忘。
同学是缘,相聚是分。少年儿童时的往事、照片在微信圈上一晒再晒,聚会的感想、趣事一谈再谈,表达对老师感恩的美酒一杯又一杯,为80周岁的蔡瑞华老师庆生,把几任班主任请到场,师生们合影留念,追忆往事,滩涂拾取,把酒言欢,收获快乐,每个人的心头被喜悦笼罩。我们遗憾的1975年小学毕业,1977年初中毕业没有拍摄一张毕业照片,这次我们补拍了迟来40年的合影照。如今拍照再平常不过,举起手机,立马即成。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拍一张五六寸的集体照每人需要三块钱,毕业证书的个人照五张一寸的需要一块五毛钱,这个钱数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免了毕业合影照也就意味着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从这个角度说,学校无奈,我们亦当无憾。
一场活动的举办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感谢老师们的欣然到场,感谢同学们的配合和共同努力。王凤刚同学当日在北京出差特发来原创诗作表达感怀。孙昌宏同学在镇江市委督察室担任主任因故不能抽身回盐,特发来纪念文章,记录了当年的趣事,是征文中的佳作。蔡斌同学专程从南京回来自始至终参加活动,为聚会筹资给以极大支持。郭秀芳同学供职省媒体,为活动宣传尽心尽力,拨冗到盐,不辞辛苦。高秀玲同学那会儿女儿临产接生产,家中忙碌不堪,却抽出时间联络同学,唯恐遗漏。“五四”晚宴上,丁亚平、王红霞、高秀玲即兴表演的舞蹈《洗衣歌》再现四十多年前的优美舞姿,在师生们的喝彩声中把活动推向高潮,为纪念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还有一大批默默奉献的筹备组成员吕安国、朱桂新、周贵全等,一并感谢。
我清楚地记得,聚会那天,厚道的桂新举杯敬老师,敬同学,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他反复说着一句话,酒在杯中,什么也不说,干!末了,他拥着两位七八十岁的恩师,泪流满面,不能自己,这张照片收了纪念册,摄影者是我们的晚辈、怀生的千金。写到这里,我们要特别鸣谢盐阜大众报社王金成主任和程爱春记者,他们帮助我们撰文寻人、活动全程跟踪,留下宝贵的资料和照片,大大提高了纪念册的含金量。盐汽国旅组织了东台一日游,安全准点,服务至上,取得了大家好评。需要致谢的很多,很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如有遗漏,请大家见谅。
今大暑整整一周,连日炙烤,高温持续十五天不降,人们急盼清凉。知了也有热得哑口无言的时候,窗外是人家室外空调外机的呼呼之声,临窗远眺,夜空中,远方是高楼的四角,红灯闪烁,这里是空中航线,飞机低飞过往凭红灯安全越过,近处,是一家快捷酒店,霓虹灯的招牌在楼顶格外醒目。时针告诉我,此时已是深夜,我为纪念册的后记画上句号。
2017-7-28深夜于盐城市人民北路寓所
作 者 简 介
贾秀全,男,汉族,江苏盐城人,1962年4月生,研究员级高级政工师、正高级经济师。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盐城市作协会员、市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1984年始发表编史论文,有通讯、散文等作品散见于国家和地方报刊。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