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起床后看见一只蝴蝶,悟出首七绝,都是大白话却充满了禅意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如果用在诗歌上就是:世界不是没有诗意,而是缺少发现诗意的眼睛。
要成一个厉害的诗人,需要的往往就是这样一双“眼睛”。那么多人看庐山瀑布,只有李白写出了“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比喻让庐山瀑布火了;那么多人对月咏中秋,只有苏轼写出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9个字写出了月光之灵气;那么多人赏过荷花,只有杨万里写出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花被写“活”了。
这种能发现诗意的眼睛,除了文人们有,还有一类人也有,他们就是:诗僧。高僧们写诗,拼的不是文字功底,拼的就是一个悟性。他们看这个世界的角度,往往和一般人不太一样。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就是一首全靠悟性写出来的七绝,诗名叫《晚起》。
这首诗的作者名叫饶节,是一位宋代诗僧。饶节本也是一个读书人,后因仕途不顺意志消沉。他曾有过纵酒以至数日不醒的时候,也曾想跳过河,后在香岩寺出家。自那以后,他与青灯相伴,写出了大量有水平的诗作,陆游对他很是推崇,称他为当时诗僧第一。本期这首《晚起》就是他在晚年所作,我们来品一品:
《晚起》(宋.饶节)
月落庵前梦未回,松间无限鸟声催。
莫言春色无人赏,野菜花开蝶也来。
这首诗是饶节晚年所写。一个清晨,饶节睡了个懒觉,起床后看见野菜里有一只蝴蝶翩翩起舞,便悟出这首七绝,并随手写了下来。全诗通篇都是大白话,无一生僻字却写出了人生至理。
诗的前两句其实颇有点儿孟浩然《春晓》的感觉,孟浩然写的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写的也是自己在鸟啼声中睡觉的情形。只是饶节这首诗,加入了月落和松林的意象。其实这14个字写的就是这位老和尚在寺里的生活状态,闲适而又无忧无虑,所以才能如此自在,才能睡个懒觉。
后两句睡醒的诗人来到庭中看花,显然这山里的花不似城里的名花那般珍贵,它们甚至只是一朵朵野花。但只要它们一开放,也一样会吸引蝴蝶前来追逐,它们的美以及这满园的春景其实并没有被辜负。
如果单纯地把这首诗理解为一个人只要够有才,就自然会有人来欣赏,那显然还是小看诗人了。在抛出“莫言春色无人赏”之后,诗人说的这个懂得欣赏野花的人并非是他自己,而是蝴蝶。这说明哪怕没有他在,自然界也是一个自我完足的世界,花儿自有蝴蝶这个知音。诗的境界理解到这一层,其实就不只是停留给弱者以安慰的层面了,它已经上升到对自然的思考上了。这一层哲思,是非常难得的,而这就是此诗中包含的禅意。
纵观这首禅诗,虽然从字句上来看,写得很直白,但却是要哲理有哲理,要意境有意境。诗人引入松林、鸟啼的意象,就是为了和野花相对比。松树是高且直的,鸟是有动人的歌喉的,它们自然能吸引人们的关注,这也是诗人首先感受到他们的原因,但它们的存在其实并没有让诗人表现出十足的欣喜。他最欣喜的点,是在看到蝴蝶在野花中飞舞时,这时他在平凡中发现了诗意,才催生出这样一首禅诗。
于我们的人生而言,哪怕再卑微的人,当他们在一个小角落盛开时,也会在他们那个环境和圈子里找到知音。这种知音之意并非一种高高在上的同情,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这就是此诗的字里行间藏着的人生至理。
好的诗靠的是一个“悟”字,生活中处处都有诗意,就看我们用哪种眼光、从哪个角度来看待它们。这也正是一个厉害的诗人,和一个普通人的最大区别。这首来自宋朝的禅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