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赶摆/黄强

赶摆,是儿时记忆中略带着天真的欣喜。

赶摆分为三个时段,每个时段都颇具特色。

要说早摆吧,那是充满希望的早晨,天还不亮,已经陆陆续续有村民们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奔走着。他们背着背篼,挑着担子,急急忙忙地向小集镇赶去。这么早的奔波忙碌,无不是为了找一个适合自己兜售农产品的摊位!那些个摊位,与其说是摊位,不如说是能到赶摆人员集中一点儿的320国道旁边铺上一张油纸或是一块木板儿罢了。勤劳的村民当然知道赶摆人员集中的地儿,农产品会好销售一些,或许自己勤劳换来的“土特产”还能换个好价钱。九点不到,公路两旁已是琳琅满目,形色交错,一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态迎接着赶摆的人们。

最热闹的要数中摆了!镇子上小学十二点的下课铃声声声入耳,总是亲切而准时地把赶摆推向高潮。一时间,人头攒动,孩子们如潮水般地向集镇涌去。买的、卖的,找孩子的,吆喝的、讨价的,再加上因赶摆而被堵塞的拖拉机马达声,一时间,人潮拥挤,各种各样的声音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山村交响曲。当然,六天赶一摆,孩子们也想凑个热闹,心安理得地去消费自己的零花钱去。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两分钱的冰袋子,五分钱的冰棍儿或是一角钱的红糖包子,无不让孩子们脸上烙上满满的幸福印章!

对于村民们来说,中摆是最有意义的了,乡亲们口中流传着“朝九不摆摊儿,午时消重担”这样的谚语。这也足以告诉人们,早上摆摊不能太晚,带入集镇兜售的货物中午还没有售完,就该调整价格,及时出手以换取家庭开支需要的零花钱。因此,理论上说中摆一搬在下午两点就到了消退期。但摆摊儿的货主因急于销货而调整价格会再次迎来新一次的买卖高峰。挑选货物的,称重的,装袋打包的络绎不绝。他们肩扛的肩扛,手提的手提,急急忙忙的完成自己心仪的交易。

过了下午四点,就应该属于晚摆了。赚了钱的村民们开始陆陆续续的到路边摊上吃上一碗荞凉粉或是便饭。更有爱好酒肉的老者们,老根也好,老亲也罢,三三两两结伴去吃碗狗肉汤锅。吃的不同,但调子是统一的:“老陈,整一碗狗杂,勾二两烧酒”,这算是当时最受听的一类消费了!二两烧酒下肚,摇摆摇摆,捎上新买来的家头需要的物件,迎着夕阳,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踏入归程。

作 者 简 介

黄强,笔名云顶孤鹰,贵州普安人,高中地理教师。从小喜欢文学。创作发表散文《晒秋》《送给毕业的天使》《撂荒的老石磨》《擂茶》《等水》等。创作发表诗词《走过北盘江》《孤鹰劝学》《江南听雨》《樱花颂》《春入丹霞》《端阳酒》等。热爱文学是一种情怀,我喜欢在笔耕中陶冶情操,在知识的海洋里慢慢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