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长卫 || 下乡扶贫记 ||“延安•红韵”杯“我的扶贫故事”优秀征文展播(9)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下乡扶贫记

文|图 白长卫(河南开封)

  2015年的一天,局领导找我谈话,说为了响应上级号召,组织上决定派我下乡扶贫。说实话,当时的我一脸茫然,还真不知道自己要下乡去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既然组织上需要我,我是向来坚决服从的。紧跟着,我接连参加了县里扶贫办组织的好几次培训会议,从中慢慢地了解了,在当前的形势下扶贫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经过几天的培训后,我就被派往县城的最南边,离县城四十余华里的XX镇。在去往XX镇的路上,看到不少的车辆和行人往来穿梭于乡间公路上,公路两边田野里的麦子,经历了严冬的洗礼,在春风的吹拂下,满目的葱绿,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有不少的农人正在给麦子追施着肥料,一派繁忙的景象,不由地让人感叹,农家人真是少闲月啊。

  在镇政府的大院里,其他单位委派的扶贫工作人员也都已陆续到达,我们一行有近二十余人。镇党委李成林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给我们开了一个简短的见面会,随后,主管扶贫工作的王副书记传达了上级一个新文件,主要内容就是明确定义第一书记的职责及工作任务的,接着他又宣读了给我们分派的帮扶村的名单,我被分派到该镇鹿村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就是我下乡扶贫的职务,对我来说它即是职务,更感到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在我的肩头和心里。

  鹿村的周书记一大早就到了镇子里,我们很快就见了面,相互寒暄着,他说想让我先在镇里歇一会儿,然后再到村里去看看,我说:“既然是下乡扶贫来的,就要到村子里去的,吃住都要在村子里的,这是上级的要求,对吧。”周书记忙说:“别误会,主要是怕你累着,我们马上走。”

  鹿村离镇子里不算远,也就四五里的路程。我们进村后就直接去了村委大院。村委大院在村子的最西边,院子不大,地势较低,主要是左边农户家的宅基地过高的缘故。院子里有四间面南的平房,里面的墙皮因为潮湿的缘故吧,都有些脱落了,像疤瘌头样的难看。两间会议室里,一张看起来破旧的桌子,几把椅子,摆在那里,村两委班子几个人都在会议室里等着我们。在周支书的介绍下,我和大家相互间打了招呼,分别自我介绍,支委刘大来快言快语地说:“来到咱村里了,就是一家人,就是缘分。”“我初来乍到,希望大家多多帮助!”我说道。说是大伙在一起开个见面会,其实就是拉拉家常,让我份外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和淳朴。

  周支书要给我安排住处,他说考虑到我从城里来,怕我住不惯,想让我住在靠村子大路的一个小宾馆里,我婉言拒绝,坚持要住在村委最西边的那间屋里。我说自己也是农村长大的娃,能吃得下苦,况且这间屋临近村里通往外村的大路边,屋内较干燥一些,能住的习惯的。周支书看我这样说,他也不再坚持。因为是吃住在村,没有多久,在村里管扶贫的张林支委的陪同下,我们对全村的贫困户进行了重新的摸排走访,对村子的整体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

  鹿村共有人口2092人,有六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660亩。全村共有党员38人,党组织整体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有贫困户13户31人,其中五保户7户8人,因病致贫的4户,主要劳动力缺乏的2户。每到一户,我都认真记录和他们谈话的内容,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每户都建档立卡,做到了全村全覆盖。该村主要以玉器雕刻行业和木业加工为主,算是村里的特色产业。

  其实,通过走访贫困户,我心里很受震动,像张大姐一家,她家里的男人已经患偏瘫好几年了,膝下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女儿已经远嫁他乡,男孩子还在上着大学。主要劳动力生病,需要家人的照顾,其他人又不能取得额外的经济收入,家里面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还要花钱给丈夫看病,给孩子生活费,依靠张大姐和她年迈的公公苦苦地支撑着家,日子常年过得紧巴巴的,算是典型的因病导致的家庭贫困户。

  村里的其他贫困户,都有这样那样的实际困难,生活过得十分窘迫。看到他们贫苦的现实生活,农民出身的我心里也不是滋味。特别是看到他们艰难度日的情境,真得不知道该怎样安慰他们。所幸的是,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每年都会通过给予扶贫款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上的困难。

  长期依靠政府帮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的,只能缓解一时的困难。扶贫工作者应该着眼于现实,帮助贫困户寻找致富项目,增加他们的经济来源和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和质量,这才真正是国家扶贫的初衷,也是考验每个扶贫工作者智慧的一个课题。

  为此,我和村委一班人接连开会讨论,想法设法帮扶他们尽快脱离贫困。村里有几家干木业的,大部分是进行的木材初加工,技术要求不高,如果他们能进一步搞深加工,就会增加一些新的就业岗位,可以优先考虑提供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搞木业加工村民们说,他们大多也很想上马新设备做进一步的深加工,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不足,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

  通过进一步了解,几家干木业加工的村民,因为是干的同行业,平时很少来往和互通有无。我和村委几个人一商量,邀请他们坐在了一起,面对面地交流座谈,我借机详细地向他们讲解了国家支持扶贫的优惠政策,还有国家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他们听后都很高兴,表示很愿意为村里出力解忧。

  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我带着他们找到与我单位搞战略合作的邮储银行,通过联保,动产质押的方式获得邮储银行的支持,为他们的企业融入了资金,顺利地购买了新的设备,上马了新的项目,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为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好几家贫困户也都有了挣钱的门路。通过帮扶,令人高兴地是现有5户人家已经能够自食其力,脱贫人数达13人。看到贫困户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从心眼里为他们感到高兴。

  当时,局里选派我下来扶贫的时候,我还觉得挺新鲜的,想着只是一阵风而已,刮过去一阵也就算了。慢慢地,通过沉下身子,安下心来下乡扶贫,逐渐和村里的人打成一片,了解到了农村的现状,从内心觉得还真不能是一阵风的事。

  每次回局里给领导汇报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时候,局领导都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让我安心扶贫,放开手脚好好干,基层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有什么困难和需要,局党组一定会全力支持我的工作的。

  领导的一席话,常常让我非常感动,也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局党组和领导是说得到也是做得到的。逢年过节,局里都会拿出一部分资金用来慰问贫困户,给他们送去面粉,粮油,大米,鸡蛋等生活用品,常常让贫困户们感动不已。此情此景,因为我们带去的不仅仅是过节的物品,更是党的温暖和关爱。局里还协调了一部分资金,为村里建了一座文化广场。广场的建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聊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受到村民的赞扬,不知情的还说是我第一书记的功劳呢。其实,个人的成长进步,除了个人的努力外,永远离不开各级组织的培养。

  帮扶脱贫,还真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这就是我深入一线扶贫以来最深的体会。

  一段扶贫路,一生难忘的记忆。这段路程,我不知道还要继续多久,无论多久,只要组织需要,我依然初衷不改,一如既往。

END
作者简介

  白长卫,笔名:文枫,70后,大专文化,工作于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工商局。自小酷爱文学,尤其喜欢路遥的作品。近几年开始在各网站上投稿,尤其喜欢散文写作,偶尔也写一写小小说,作品偶发地市级报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