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一炉好丹(廿二)硝石:龙隐鬼潜的异兽,暗中推动世界的进步
做为有史可考的第一个炼丹的帝王,汉武帝生平最好东巡。因为无论传说中的蓬莱仙山还是现实中的岱宗泰山,都在京城的东边。他希望能够亲自找到那些神话中的仙人。既然是帝王出巡,身边的能人异士也不少,其中最有名的是东方朔,这是位很聪明博学的大臣,在死后被人们认为是木星神下凡。不过就汉武帝本人看来,他不过是一位会说笑话的弄臣罢了。
东方朔偷桃
不过在第一次东巡开始时,出了一起意外。车队还没走到长安的大门:函谷关时,护卫们发现,大道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这家伙的样子象是一头巨牛,但却比普通牛高大上几倍,长着青色的眼睛和闪亮的瞳仁,而它的四足深埋入土,就这样挡在道上不挪地。
何方妖物?竟敢拦圣明天子去路?羽林军立即出动,对准这只怪物刀砍斧剁,矛挑剑刺。可奇怪的事发生了,怪物丝毫无伤,无论多猛烈的攻击,也就在它身上拉下几个大口子,然后如同雁过寒潭,转眼就愈合得不见踪影。可有个小兵立功之心太盛,一不小心把整个手掌插入了怪物身上。顿时感觉强烈的不适感觉有如潮水一样沿手臂涌了上来。于是大叫一声,向后而倒,立刻被送下去急救。
这到底是何怪物?随行百官束手无策惶恐不安,汉武帝方待龙颜大怒,却见一人越众而出,不是别人,正是大夫东方朔。他俯身奏道:“臣有法降服此怪!”
东方朔叫来膳食官,要来随驾带的美酒,让人浇在怪物身上。说也奇怪,一斛下去,怪物不吼也不叫,几斛下去,怪物的色泽变淡了。几十斛下去,怪物消失了。
牛山
汉武帝十分惊奇,于是召问东方朔说:“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你又是怎么消灭它的?”
东方朔对答道:“这东西叫做'患’啊。它产生于人的忧伤、忧愁之气。这地方应该以前就是秦朝时的监狱吧!秦法严苛,大量的百姓被捕入狱,很多人在里面受刑,终身残疾甚至死在了里面。他们的忧怨之气凝结,即使秦亡百年后也没消除,结果就生出来了这种怪物。而即使是这样,这也是根源于人身。只要是人,没有喝了酒不会忘记忧愁的。所以能够用酒来消灭它。”
汉武帝听了后感叹道:“哎呀,博物的学者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啊。”
这个故事见载于《搜神记》,可能有很多内涵,比如说人生难得一醉之类。但从这种“患兽”的神异之处来看,与一种现实中的矿物性质很象,那就是硝石。
所谓“硝石”实则“消石”,是指这种矿物可以象“患”一样,越用越少,直至消失。而它的产生也似乎是凭空的。每到秋高气爽的季节,在河北庆阳、四川这样一些产盐地,就会有白花花的物质生于地表。这就是硝,人们将它们扫起来,堆在一起用水煎化,倒入木盆,一夜就可以结成半透明的白色块状物,这就是硝石。最好的硝石产于四川,所以叫“川硝”。古人遂认为它与盐有关系,称其为“盐胆”。
钠硝石
不过硝石也有非常大块的天然矿石存在,古人认为它的产地会散发一种非常肮脏的臭味。鸟儿也不能够从它上面飞过。如果是人,身着单薄的衣服经过硝石矿区时。这人身上的寄生虫就会化为水排出。注意,是他身上的寄生虫而不是他本人,这点很重要。硝石所以能入“八石”名册与这事脱不了关系。
祖先们很早就认识到了人身上的寄生虫,很可能传说中的“三魂七魄”就是指的人体寄生虫,也叫“三尸九虫”。道士们很早就发现了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且发展出了某种宗教崇拜,即“守庚辰”。这也就是认为,三尸神暗中控制人的生死,以害死宿主为乐。而人如果能够杀死三尸神,就能够成仙。象硝石杀虫的这种功能,自然是人们所向住的。
不过在古代杀死体内寄生虫的确不怎么容易。医生要给你的宝宝杀虫多半也不会采用硝石。因为功效未见得多强,中毒倒很有可能。不过江南有一道名菜叫“肴肉”却是要用到硝石的。据说是创造人某次误将一包本来要做鞭炮的硝粉当成精盐,用来腌了猪肉。后来发现了这事,却舍不得那么大一块肉,又见其皮白肉红,颇为诱人,于是硬着头皮烹煮,为了去除硝味加了很多其他料。结果越煮越香,居然惊动了路过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于是上门求食。主人本想自己把肉吃掉,但对方求之不已,只好满足。没想到张果老吃得颇为满意,于是问此为何名?主人据实相告。张果老将“硝”听成“肴”,因此赐名。“肴肉”之名即此而来。
肴肉
但这个名称也没有错,这的确是一道美味佳肴。现已经入选国宴。但都说肴肉不能吃太多,否则对身体不好。
其实硝石还有另外一项功能,被古人很早就发现了。那就是制冰。当硝石溶解于水时,可以吸收巨大的热量,这样古人把洁净的水装进一个罐子。当然,里面可以溶点糖或香精。再把罐子放进一个大水盆里,再用硝石丢到水盆中。随着硝石的增加,水便漫漫冻结。所以说,古人要夏天吃冰棍,也是可以的。而用完这回后,可以通过再凝结的方法回收硝石,以便下回使用。
只是这种方法相对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硝石是火药的重要原料,在古代就属于军方的重要管控物资,一般人哪弄得到?
除了药用、食用外,硝石还可以用于皮革工业。做为动物防御伤害的外表,生皮不是一般的坚硬,可以用来做皮鞋、皮带甚至铠甲,必须要经过硝石的处理,才能变得如丝帛般柔滑,便于达官贵人们穿着。另外,提炼硝石后剩下的卤水,也是炼盐或制作豆腐的好材料。
尽管用处如此神妙,事实上,古人认识硝石还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有关它的知识在古代也不是一般人能够了解的。很早以前,人们相信有两种硝石,分别具备水火二性。其中一种叫“芒硝”,它的晶粒细长如麦芒,因此得名。另一种叫“朴硝”,晶粒就没这么多锋芒。
芒硝
然而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硝石只有一种,到底是哪种呢?在古代似乎一直纠缠不清,一直到现在,通过现代化学研究,日本学者才给出了较为公认的说法。即“芒硝”、“朴硝”、“硝石”其实是三种互有关系的矿物。所谓“芒硝”是指硫酸钠(Na2SO4),所谓“硝石”是指硝酸钾(KNO3),也叫“火硝”。而“朴硝”呢?是没精制过的硫酸钠,里面可能还带有不少的硝酸钾。三种物质的性能因此有区别,但这种分类并不是自古以来的,也就是说,古代有些时候,芒硝也被认为是硝石。就本文而言,所称的“硝石”不只是指纯净的硝酸钾,事实上,很多其他硝酸盐化合物也被称之为“硝石”,例如后面会提到的几乎改变世界格局的“硝酸钠”。因此,“硝石”应该是指碱性金属的硝酸盐化合物的统称。
硝石是怎么形成的呢?百思不得其姐的古人展开了脑洞之旅。他们认为,硝石实际产生于地下,其物质由于各种原因上升到了地面上,才被人们所发现利用。用现代科学的说法这是一个蒸腾重结晶的过程。
但是这种猜想其实是错误的。一直到现代,科学家们才揭开了其产生的奥秘。原来,在一些土壤中有适合的有机质生成,这些有机质腐烂反应后生成了氨。氨再与空气反应生成了硝酸。硝酸再同那些带有盐碱的地块,也就是碱性金属的富含土壤反应,生成了硝。
朴硝
古代道士是什么时候开始把硝石加入丹炉的呢?早已经不可考。在炼丹术中,硝石被叫做“北帝玄珠”,所谓“玄珠”有说是黄帝的宝物,也具备攸忽不见的本事。道士们希望通过它炼出长生不老药,这当然是没有得到的,但最后却产生了个谁也没想到的成就,那就是火药的发明。现在我们都知道,黑火药的原料成份是硫黄、硝石与木炭。前两者就是八石之二,而木炭是炼丹的燃料,有些丹药如“八景丹”中,也有植物成份,可以烧成木炭,这就很可能生成火药,发生爆炸反应。用道士的说法,硝石是“阴君”,硫黄是“阳侯”,阴阳相遇,发为雷霆,这样发生爆炸也很正常。
就现代人看来,火药是比丹药更重要现实的成果,但这对于古人,特别是不上战场的道士,这却只能说是事故。因此如何避免爆炸竟然也成为门重要的技术,道士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伏火之法”,甚至成为炼丹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些方式也成为道士们的“不传之秘”。不过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些也没啥好“秘”的,其实就是加多其他药物的用量,比如说空青,有时甚至是正常用量的好几倍。以求把几种物质隔开。当然,这样做的话,原有剂量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汉代的炼丹是用水法炼丹,后来才改用火法,这就是炼丹的不科学或者故弄玄虚的地方。
虽然如此,但火药还是在军事、仪式上得到很大运用,并很快通过丝绸之路输送到了西方。阿拉伯国家以前称火药为“中国雪”。这是其发明于中国的明证。
硝酸钾
在中国的炼丹士们发明火药的同时,西方人也没闲着。阿拉伯的炼金术士,穆圣弟子贾比尔,在稍早的时候,也就是中国隋末唐初时,凭一人之力,发明了硝酸与硫酸,这两件神器的影响力,有可能比火药还要深远。而硝酸就是用硝石干馏制成。后来这两种液体就是化学家手中的神器。贾比尔因有此功,被称为“化学之父”。
客观来说,真正把火药的运用发挥到了登峰造极地步的,还是西方人。这是因为东西方战争不同的特性造成的。当火药传入西方时,那里正处于城邦时代,贵族们竭尽全力修筑石制的城堡、超厚的铠甲,让传统的兵器难以突破。因此他们通过改进,把火药造成枪炮,把武器从冷兵器转变为热兵器,也把世界历史推动到了近代。不过西方其实先天并不占优,特别是硝石,在西方并不丰产。这样,如果有大规模的战争需要火药,这该怎么办呢?
这种顾虑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十六世纪欧洲国家所面临的普遍困境。当时,火枪已经在欧洲军队中普遍装备,到了晚期火枪手与长矛手的比例甚至达到了1:1,流行欧洲的火绳枪的装药量可以达到达35G以上,这样一场战斗下来,就算平均每人只开十来枪,火药的消耗量也是极其惊人的。更别说还有大炮、手榴弹等大杀器,这样除了个别运气特别好的国王,比如古斯塔夫二世。在他的王国瑞典就有硝石出产。其他国王要想装配火药就只有通过贸易进口。这还算好的。一旦爆发战争,商路断绝,有钱都找不到地方买药去。
大炼金士贾比尔
不过方法是人想出来的,不是说硝是由氨产生的吗?氨可以由蛋白质分解产生。而人和动物的尿液里就多的是分解了的蛋白质。“氨基酸”之名正因此而来,在夏天,卫生不好的厕所里可以闻到一种很刺激性的味道,有时甚至可以刺激得人眼都睁不开。这就是氨气的味道。于是在窘迫之中,欧洲的君王们把视线转向了现代人看来臭不可闻,上不了台面的厕所。
第一个把手伸向厕所的国王是英国的查理一世。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内战之中。为取得胜利,查理一世规定,皮匠不准营业,全国厕所与马厩都收归国有,所有厕所的马厩的地面都不准进行地面装修,以便于挖走地面的表层土以提炼土硝。撒尿就是为国家做贡献。每个教堂的教士都有一个光荣任务,那就是让来做礼拜的市民集体撒尿。而当时有个口号就是“为了你在前线的老公贡献力量”,别误会,并不是让这些军人太太们干体力活,而是让她们撒尿。当时不知道哪来的理论,提出用女性尿液制的硝产量更大。
虽然采取了这么多措施,但查理还是战败了,被推向了断头台,然而历史的车轮依然滚滚向前,到了近代,1879年,硝石又引起了南美洲的一场著名战争,史称“硝石战争”,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黑火药
l原来,在那个时候,火药已经从黑火药进化到爆炸力更强的黄火药,而黄火药的核心是硝化甘油。那是1847年由硝酸处理甘油得到的一种物质。惊才绝艳的发明家诺贝尔于1862年发现了其引爆原理。这一发现让硝石更成为人们渴求的神物。无论是想争霸天下的野心家还是改天换日的建筑家都需要它。另外,硝石也被发现了在其他地方的更多用途,这让其成为国际紧俏资源。
就在这时,在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发现了大量硝石矿。这一天赐宝物主要成份是硝酸钠,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好得出奇,亘古以来都没有经过人类的开发。有如一块没有被蚂蚁舔食过的糖霜田一般引得周围国家垂涎三尺。
阿塔卡马本是一片不毛之地,位于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之间。作为自前殖民地独立的国家,之前并没有确定归属。但随着宝藏的发现,三国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硝石距争形势图
人们不是没有为和平进行过努力。1874年前,智利与玻利维亚签约,智利放弃南纬24度以北全部权利,而那里是硝石的主产区。作为补偿,玻利维亚在25年内不得提高境内智石公司的税率。然而仅仅三年后,由于一场自然灾害的发生,玻利维亚就单方面决定提高境内安托法加斯塔港口的税率以赈灾,而这里正是由智利与英国合资的安托法加斯塔硝石和铁路公司控制的。如此激怒了早就对硝石矿虎视眈眈的智利人。硝石战争因此爆发。
其实三方私下早就在进行战争准备了,玻利维亚和秘鲁早已秘密结盟,这也正是他们敢于发动战争的底气,然而暗中支持智利的却是大英帝国。这样胜负可谓一开始就注定了。更不要说波利维亚的陆军人数虽多,但很多只是土著印地安人,只会使用原始弓箭。如此以来,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智利军队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玻利维亚与秘鲁被迫割地求和。硝石矿区全归智利所有。玻利维亚丧失了所有出海口,成为了一个内陆国家。
智利硝石矿
智利风头一时无两,拥有这么大一片珍贵资源,理应发展成地区强国,但天道难测,仅仅三十多年后,这些流血流汗抢来的硝石矿地位直线下降,最后沦为了普通商品,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期间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它深刻地影响到了现在的每一个人。关键度不下于英国工业革命或中国改革开放。只是因为某种原因,这事被人们选择性的掩盖遗忘了。那这到底是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