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时间多长合适?口含式好还是面罩式好?一文解答雾化吸入常见的 7 个问题
话题再现
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较为理想的给药方法,与其他常规给药方法相比,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少、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但在临床实施时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近日,笔者在呼吸时间文末留言中看到 @a* 锋的提问:有时候雾化 20 分钟了还有药,要继续雾化还是停止?雾化时间过长有什么影响?
本文就从粉丝的提问开始,就临床上遇到的雾化吸入常见问题进行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参与讨论。
Q1
雾化时间多长比较合适?
雾化吸入的适宜时间是控制在 15~20 分钟。
一般要求将雾化吸入的药液量配制到 4~6 mL,如果采用氧气驱动雾化(见下图),应调整好氧流量至 6~8 L/min,这样时间可以控制在 15~20 分钟。
射流式氧气雾化器
提醒: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时,宜采用空气驱动雾化吸入装置,或适当下调吸氧浓度,避免过高氧浓度抑制呼吸。
Q2
雾化时间过长会有什么影响?
雾化吸入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
研究表明,雾化吸入量过多、雾化吸入治疗时间过长,会导致呼吸道过度湿化而引起黏膜水肿、气道狭窄等,导致患者呼吸困难。
特别是对于心肾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等患者,应避免大量、长时间雾化吸入,以免雾滴持续进入肺泡,引起肺泡萎缩,导致毛细血管内的水分渗透进入肺泡和肺间质,导致急性肺水肿。
当然,如果雾化吸入量太少,往往达不到湿化气道、改善通气功能等。国内外研究均显示,雾化药液量不应超过雾化装置说明书要求的最大剂量,并推荐每次雾化量为 4~6 mL。
Q3
雾化时要不要加生理盐水?
第一种情况:如果用于雾化的药物已经达到了 6 mL,可以直接雾化,不建议再加入生理盐水;
第二种情况:如果用于雾化的药物不足 4 mL,那可以加生理盐水 2 mL 至 6 mL,这样既延长了雾化时间,又减少了药液浪费。
具体操作时可以参照前一次的雾化吸入时间来增减。
想要了解详细内容,可以点击浏览下文:雾化吸入要不要加生理盐水?一文掌握 4 个细节问题
Q4
雾化时用口含式好,还是面罩式好?
雾化器连接推荐首选口含器,若患者无法配合或需持续雾化吸入可选用面罩。
研究表明,面罩雾化吸入深度较浅,主要在鼻腔及口腔黏膜吸收;口含嘴可增加药物的肺部沉积率,减少鼻腔内沉积和对面部的刺激。
之前呼吸时间有讨论过:雾化吸入天天吸,用鼻吸还是用嘴吸?的话题,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具体的原因。
Q5
使用面罩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雾化前:要指导患者用嘴深吸气、鼻呼气方式进行深呼吸,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部。这一点对于口含式雾化也一样要求。
雾化时:要确保面罩的密闭性良好,减少药物对面部及眼睛的刺激。
雾化后:应嘱患者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擦拭口鼻部以下的雾珠。因雾化吸入药液残留雾滴会刺激口鼻皮肤,可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
Q6
雾化时是坐着好,还是躺着好?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以采取坐位,也可以取半卧位,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取半卧位或坐位可使膈肌下移,增大气体交换量,加大呼吸深度,用嘴深吸气、鼻呼气方式进行深呼吸,有利于雾滴在终末支气管沉降,因此,推荐意识清醒的患者宜采取坐位或半卧位。
备注: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时床头应抬高 30~50°,并采取侧卧位,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部。雾化前应充分吸痰,必要时可行经支气管镜痰液引流;雾化后及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Q7
雾化时出现急剧咳嗽,怎么办?
当雾化时出现剧烈咳嗽及喘息加重时,如果是雾化吸入过快或过猛导致,应放缓雾化吸入的速度;若患者出现震颤、肌肉痉挛、呼吸急促等不适,应及时停药,通知医生。
因此,雾化吸入药液的浓度不宜过大,吸入速度由慢到快,雾化量由小到大,使患者逐渐适应。
雾化吸入也并非绝对安全,如果吸入不当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在此,我们来做一下总结提醒:
雾化吸入:警惕 5 大并发症
1. 支气管痉挛
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吸入速度过快或吸入量过大所致。当过多的气溶颗粒快速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形成过饱和的雾液,刺激支气管平滑肌而引起支气管痉挛,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喘息等支气管阻塞症状。
对策:用药时,应严格掌握好雾化吸入的药量,避免剂量过大。掌握好雾化吸入的速度,避免过快、过猛。
2. 急性肺水肿
临床表现:主要与雾化吸入量大、持续时间长有关,使得大量雾滴持续进入肺泡内,可在肺泡表面形成张力,导致毛细血管内的水分渗透进入肺泡和肺间质中,从而引起急性肺水肿。患者出现频繁咳嗽、咳出大量泡沫样痰以及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对策:掌握好雾化吸入的药量,防止剂量过大,尤其要避免在大剂量情况下持续给药。
3. 气道阻塞
临床表现:气道阻塞多发生在体质虚弱的幼年或老年患者身上。由于咳嗽无力,往往会出现咳痰不利,支气管内常有黏痰滞留,容易造成细支气管受到阻塞。患者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和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
对策:雾化时选择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帮助其翻身、拍背和吸痰。保持室内通风,温湿度适中,以防止受凉感冒,加重气管阻塞和呼吸困难症状。老年患者要避免长时间使用低渗雾化液,连续应用最好不得超过 1 周。
4. 呃逆
临床表现:多见于雾化吸入速度过快、过猛时,大量气雾颗粒被吞入。刺激膈肌导致膈肌不自主、间歇性的痉挛,表现为呃逆(打嗝)不止。
对策:避免雾化吸入过快、过猛是防止发生呃逆的最佳选择。一旦出现呃逆,应当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同时嘱咐患者深吸气数次,可以缓解或消除呃逆症状。
5. 真菌感染
临床表现:长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等药液,可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引起呼吸道的菌群失调,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的真菌感染。
肺部真菌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和气喘,其痰液黏稠,呈胶冻状或可抽出长丝,并可伴有咯血或痰中带血。
鹅口疮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可有溢血,但不痛,不流涎,不会影响正常进食,无全身症状。
对策:严格掌握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适应证;每次雾化吸入后必须多漱口或彻底清洗口腔,并注意多喝水,避免药液残留。
排版:Rabbit
责编:飞腾
投稿:446870063@qq.com
参考文献:
1. 瞿茜,商薇薇,等. 成人雾化吸入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总结.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0).
2.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 编写组.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2019 年版). 医药导报,2019,38(2).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雾化祛痰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4)C.
4. 周俊涛. 警惕雾化吸入的 5 种并发症. 人人健康,2016 年 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