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检查费用
诊断检查
1.影像学检查
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定位。当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彩色B超、CT和MRI,对发现肝内胆管是否扩张都很敏感、可靠。判断肝内胆管的扩张程度、范围是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的第一步。
2.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血清胆红素,包括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增高,同时有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的异常增高。
(2)癌胚抗原(CEA):健康人CEA值为1.8μg/L,患胰腺癌时多在25/μg/L以上,CEA水平与肿瘤大小和扩散范围有关,动态观察可估计术后恶性黄疸患者的预后。
(3)CAl9-9(糖链抗原19-9):以CAl9-9>37 U/ml为参考值。80.3%的胰腺癌患者血清CAl9-9大于参考值,与肿瘤的TNM分期呈明显正相关,与患者生存期呈明显反相关。
(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胰岛素源同系肽类,为分子量7 KD的单链多肽。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时明显升高,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诊断及鉴别诊断
1.是否存在梗阻性黄疸 胆管扩张是鉴别内、外科黄疸最确切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的依据。 治要胆道远端有各种原因引起的梗阻,其近端胆管就有扩张,并且临床上往往在黄疸尚未出现时已可出现胆管扩张。也就是说,如果证实胆道无扩张,就不可能是梗阻性的。
2.判断梗阻的性质和部位 肝内胆管扩张对称与否常可判断梗阻部位在肝门部胆管分叉以上还是以下。不对称的肝内胆管扩张必然会伴有不对称的肝实质改变,病变肝脏部分的门静脉血液肝内转流使肝脏出现“萎缩、肥大二联征”,此种现象在随后肝管分叉部位以下相继发生梗阻而肝内胆管系统全部扩张时仍然保持不变。
胆囊是指示胆道梗阻部位的另一重要标志,梗阻性黄疸伴有肿大的胆囊包块表示胆囊管入口以下部位的胆总管梗阻。根据胆囊改变的特点,结合肝内胆管扩张的形态,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往往可以明确梗阻部位是在肝管分叉以下、肝门、胆总管中段或下端。区分胆总管下端、壶腹部、胰头的梗阻性病变时,CT观察胰腺段胆总管是不可缺少的。
3.诊断不明或需要鉴别诊断 将影像学诸多方法选择性地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率。无特异性发现时,可通过术中穿刺或胆汁脱落细胞学检查、切取肿瘤或转移组织、刮取胆管组织以及纤维胆道镜检查钳取病变组织活检等方法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