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职业操盘手退役箴言: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
心态和意志,才是股市中第一重要武器。
成败只说明一时,而意志却决定了一生。只有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才能战胜自己,执行市场的铁血纪律,进而才能赢得市场中的他人。
人生的心态中,最宝贵者,莫过于常能做到“心态归零”与“从零开始”这二者。
心态归零,是超脱尘世、积极笑对此前的一切成功与失败、放下此前的所有精神包袱之美妙境界。
从零开始,则能使人生的奋斗,在轻松状态下,时无论何种现实,为再辟之新战场,从而大幅提高奋斗效率。
在股市中,常具有“归零”与“从零开始”的心境,更是成为长期赢家不可或缺的基础。
再好再成功的一次操作,也已完成;再坏再失败的一次操作,也能消逝。因此,不沉缅于过去,不受困于危局,却果断将现实归零,心态上经常从零开始,我们才会有轻松的精神氛围,去获取新的机会,做好下一次赢利的操作。
让心态归零之首要措施,就是断然出局。
止损,是最难做、也最重要的出局手段。
在危墙下与风险外,看同一件事,你会深感其差异之大,也会更清楚你应该怎么做。
战胜自己,就须灭绝人性——当然只灭自己的。
战胜他人,赢在市场,就需利用人性——人贪我弃,人惧我入,人吝我断(止损)。
人生的快乐,往往是与人的理性成反比。按理性做事,常常是有违人的本性,常常是与人的意愿背道而驰。
在股市中,要在获利的高位离场,总是让人不情愿,贪婪的快乐,常常会压倒理智的抉择;而欲在下跌中止损,则更使人难以挥刀,“割肉”一词,便准确的表达了这种非理智的感性。
然而,若理性不能战胜人性,要想在股市成为赢家,便绝对无望!
股市操盘没有绝对只赢的方法。因为,凡是人类自身的活动,都不具有自然科学规律的那种唯一性、确定性。政治、军事、经济、艺术等均如此,股市操作也不例外。因此,接受一种操作方法,也须同时接受这种方法具有的局限与缺点。
例如,止损,是操作中必不可缺的保护性措施,不使用止损,你有可能会亏得一塌糊涂。然而,止损不当,也可能让你被股价走势的震荡,清洗出局,与获利无缘。
任何一种成功的操作方法,也都只不过是一种适时应对的计划与措施。预测是看,而操作是做。预测可以是操作的基础,但一旦行动了,预测便须退下,而绝不能让它再干扰计划的操作。
正确的操作,结果可能获胜,也可能亏损。出现亏损,也不是方法不对,而常常是由于走势的不可预测所致。
高明的操作方法,也不可避免亏损的出现,亏损原本就是交易方法合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当出现亏损时,能做到有限;而出现赢利时,则可以无限。股市操作方法的高明,不是在于百战百胜,而是体现在赢大于亏的概率定式。
炒股要获胜,就是能坚决按事前制定的计划及其信号,进场与出局。这么简单?是的。但,简单不等于容易!为什么?人的情绪会作怪。
进场前,你是最清醒也是最理智的,按事前制定的计划进场,也按事前制定的计划出场,不要被盘口的变动和漫天飞舞的消息蛊惑,而忘记了自己既定的计划,不要在猜测式的分析和自以为是的预测中乱了方寸!
炒股就是打仗,战场上要想获得胜利,严格执行计划的铁血纪律,是胜利的第一保证。
你当初的出局计划是怎么制定的?在高位短期均线走平,即出局,不参与调整。
现在情况如何?均线已走平。
出局!假如出局了股价继续上涨呢?
股市没有假如!如果你真担心它继续上涨,你可以制定新的计划,按信号重新再次进场。不要把自己的“如果”等担心情绪混进交易之中,也不要去预测,你做不到每次都看对,但你可做到每次都做对。
“财不入急门” 恨不得明天就成为亿万富翁是梦幻。
股市赚钱的机会只属于那些有赚钱方法和盈利模式的人。
股市里存在着没有道理的道理,心平气和,每个人心中各有一片天。
开盘价突破昨日高点,可能暗示当天或以后数天交易的动向.
起浪的源头是一根红k,红k的高点要比前一天高,低点要比前一天低,这是抢浪头的基本本领。
股话有云:涨三不追,已经涨了四天的盘,你想还有多少空间?有多少力道?
有规划,但不预期,这是操盘原则。
预测往往会错误的暗示自己,在市场难以行动。
严格的讲股票涨只有一种就是有新高再有新高,找不到第二种。
所有成功的人都有失败的经历。
借钱不一定是坏事,一个不会借钱的人一定不是投资理财的高手。
只要通过借钱能赚更多的钱,不管付多少利息都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
只买上升轨道的股票,不买下降轨道的股票,如果股票一直在上升轨道,就永远持有,永远不要卖!
在上升轨的下沿买进股票,然后持有,到上升轨发生明显的变化,卖出。
不是上升通道的股票,根本不要看。管它将来怎么样,不要陪主力去建仓。没时间陪他们耗着。
赢钱时加仓,输钱时减码,如果你不想死的快而想赚得快,这是唯一的方法。
成功的关键是被动的跟踪股价运动,不可妄想比市场更聪明。
趋势是我们永远的朋友和操作的依据。
股票投资中,真正的投入要素包括金钱,时间,心态,经验和对股票运动规律的认识。
在股票操作中,你必须是毫无感情的机器人,无条件的执行自己的交易系统,宁舍生命也在所不惜。
股价永远不会等于公司实际的价值,否则,就不会有证券交易所了。
富有的人多喜欢拥有金融资产,因为钱生钱比鸡生蛋还快还金贵。而不富有的人则更喜欢将他们的资金用来储蓄或是拥有住宅。
特别事件市场从技术市场向情绪市场转化均线就没用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明白现在做什么必须看懂龙头。
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都知道,怎么做大多人不知道
股票自高点回挫8%左右时,有时可以检查此一小波的涨升、顶点、拉回来判断行情是否已经结束,或者只是一个正常8%至12%的修正。如果有高点回挫超过12%或15%,你有时应该卖出股票。
静待大盘扭转点的第二次确认,不要因为股价变便宜了就急着买回。
'楼梯股'正象我们建设技术人员把楼梯建成45度或接近 45度的形状,因为这是最稳定的形状。
卖出之道:抛出一只股票一定要记住要抛在它涨时,千万不要看见它跌时再想到去抛它,一般来说一只股票连拉三根中阳线后就是考虑短线抛出去的时候了。
'楼梯股'的卖点:'楼梯股'的上升高度,一般是它第一次震仓后前期走势长度的一倍,也就是说震仓点正好是楼梯上升角度的中点处。同时需要密切注意成交量的变化,一旦出现连续(至少三个交易日以上)放量的情况,就要注意随时做好出局准备。
只认一个技术指标,发现不妙立刻就溜!
真正亏损的人都是在恐慌中割肉出局。同样真正挣钱的人都是在疯狂中卖出了结。
自己比别人更重要;教训比经验更重要;理念比技术更重要;简单比复杂更重要 ; 耐心比胆气更重要。
行股的生涯中,最大的对手是自己贪婪的心魔;最难驾驭的是自己的手;最难选择的是放弃。
股市中的最快捷赚钱方法是:顺势而为抓最佳机会。一年干六趟,运气差一趟捞10%,运气好一趟捞20-30%,这就是最快捷的方式。
把收盘价放在首位。趋势理论并不注意一个交易日当中的最高价、最低价、而只注意收盘价。
频繁换股或选股已表明信心不足.选势重过选股,先选势、再选股、最后选时;那就更加完
傻瓜总是在盯着自己的账户,而不去看看对手在干什么。
傻瓜总是认为自己买进的是最佳时机,而结果错了,去幻想而不是去认错。
耐心等待确定信号的出现,避免高风险的模糊不清阶段的盲目投资。
启动梦想十年磨一剑让梦起飞。
顺应趋势,花全部的时间研究市场的正确趋势,如果保持一致,利润就会滚滚而来。
六年前我主要靠预测来完成交易;三年前我主要靠分析来完成交易;现在我主要靠规则来完成交易。回顾我的交易成长之路时发现:我事实上是在逐渐的减少自由意志,而又逐渐的增加冰冷的规则。
交易是艺术还是科学?或者说交易行为的实现是更多的靠不可量化的直觉分析还是更多的靠冰冷的规则?也许交易行为的实现必然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但现实让我越来越远离艺术的成分。
交易者在市场面前的价值到底是什么?现在我对市场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敬畏!
因为“亏损函数永远比获利函数陡峭”,所以止损是绝对的。没错,亏损50%要获利100%才能持平,但获利50%只要亏损33%就能回到原地。你可以连续获利100次,但被市场扫地出门只需要一次就够了!
曾经惨重的亏损让我必须接受绝对止损的现实。对于靠没有弹性的预测来实现的交易,预测正确的价值永远小于预测错误的代价。所以我永远不会为任何理由下一个没有弹性的赌注。
因为“失去自己的位置是谁也付不起的代价,甚至洛克菲勒”,所以离市的交易行为也是绝对的。所谓止损就是把可能的错误当作错误来处理,那么我为了避免伤及元气自然就要丧失正确率。也就是说,我如果想靠交易盈利就必须依赖于大的赔率,或者说大的利润。
一个交易者的正确率越高,就越不用忌讳放走利润。但我可不行,我必须依赖不经常出现的大利润来弥补我的止损成本。大多数人靠偶然来破灭,而我是靠偶然来(抵消亏损)获利。如果利润是没有成本的不劳而获,那么放走大的利润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我恰恰有很多由止损带来的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的交易能否长期获利,完全是取决于我对大利润的把握。丢掉位置我将无法生存,所以当趋势没有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就不能离开。
在股市上,我是通过一种机械的框架来作为保险丝,从而通过自身的分析来实现交易行为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危机通过冰冷的框架来解决,回忆起来曾经在股市上,我总是经历一种奇怪的现象。
由于我有10年的炒股经验,所以我对股市确实有一种感觉。或者说,我的观点经常是对的!同时我有一套机械的系统,能够产生冰冷的信号。我总是想在微观上用自由意志的分析来超越这种冰冷的信号,当然宏观上我不会和趋势抗争。我经常能够把系统略微的抛到后面,但慢慢的系统总能狠狠地追赶过来。在多次占到便宜后总会有不如系统的情况出现。然后拿实际的战绩和系统的理论值来比较的话,我会发现我又跑输给系统了。也许我会在微观上找原因,在未来继续做同样的努力,但是无论我怎么样都不可能让自由意志长期领先于系统。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作为智慧生物的人,丝毫都不能超越那个简单的系统吗?要知道那个系统是那样的简单,甚至买卖信号我都能用笔算得出来。虽然曾经我用“钟摆效应”等等方法来解释这种现象,但都很难完全解释的通。或者说,即使我意识到了也很难做到,毕竟我也是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