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难堪了“公明仪”
作者 吕东平
鲁国音乐家公明仪,对牛弹清角之操,高雅乐曲。牛低头依旧吃草, 似没听见。转而弹牛虻的声音,牛犊的呼喊声,牛却摇摆尾巴,竖起耳朵,仰头细听。
《对牛弹琴》的成语就始于此,几千年来,世人评论有大都有两点,一是牛之愚钝, 不懂音乐。二是公明仪无的放矢,弹琴不看对象,我更倾向于后一点。尤其对前一点,我并不以为然,牛不是愚钝,也不是没听见,它是沉默鄙视,故意不理公明仪而已!
老牛想:“你公明仪只是弹弹琴,唱唱歌就能高牛几等,三歺美味佳肴。甚至混上文娱圈,印可富甲一方,成为资本大佬!我老牛天天耕地拉犂,青草还没啃饱呢?你来弹曲显能戏耍于我?我老牛才不理你这音乐家呢!唱歌能唱出粮食来?听曲能听出青草吗”?至于弹出牛虻及牛犊之声后,老牛有所警觉,因为那关系着牛的切身利益。
我十六岁就当放猪娃,和丁维富搭伴。后当放牛姓,与×维信为伴。那时节,不但和牛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更理解牛的心理品性。
一九六六年,放了一头小牯牛。一九六七年,就放了两头,一头水牛,一头犍牛。并不只是放牛,左手牵着牛缰绳,右肩上还得挑着粪筐和尿罐,牛在外面拉的粪放在筐里,牛尿接到罐里。现在想起来 ,都感到茫然,真不知那时候是怎么忙过来的!放一头的时候还蛮轻松 的,放两头的时候,得紧着忙乎。因为牛粪牛尿挑回来都得上秤称,按重量给工分。
放哪头牛就对哪头牛格外关心爱护,并且都给牛起上名字,便于称呼。时间长了,互有沟通,日久生情,生怕它吃不饱。在没别人看到的时候,就抠几个大地瓜让他吃,反正庄稼都是人民公社的。牛也懂事,就快嚼快吃, 因为牛也怕别人看着。走到黄豆地头,就让他啃几口黄豆叶子,青黄豆叶是牛的最愛,牛以最快的速度啃啊啃,来不及咽下去的,就先放在两边腮里存起来!没事了连同胃里的草再反刍一遍,慢慢品尝。
牛也是知道对主人好,特别是水牛,很懂话。放牛娃一般个子都还没长高,直接骑到牛身上很费劲。这时你让它低头它就低头,你骑 上它的脖子,再说一声“送”,它抬起头来就把你送到它的背上了。 还可以骑着它到水里游泳,水牛最喜欢玩水!
音乐家虽弹高雅之曲,但不合牛耳,放牛娃和牛说话,牛既懂且从。 因为放牛娃与牛朝夕相伴,同一境遇。例如:里里(向左),拉拉(向 右),驾(向前走),啃(吃草),渴了渴了(喝水),拉屎尿尿都有专 门用语。牛语简单易懂,关键在于实用,比英语俄语都容易学!耕地耙地的时候,使牛的人还得唱着歌(打 哈利),给牛助兴,人牛同乐!
公明仪懂吗?他不解牛意,不懂牛情,所以才被难堪了!但如果弹给文娱圈的人,歌唱家,戏曲家或舞蹈家听,那定可闻曲起舞了!
岁月尽管在流逝,往事仍历历在目。青春少年好时节,常骑水牛吹横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