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报复前任的方法真是文艺——《夜行动物》

《夜行动物》是2016年的电影,由小说改编。

这个电影的导演原本是个服装设计师,在人生40多岁时,辞职不干了,跨行去干编导……《夜行动物》似乎才是他执导的第二部作品,就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而且整部电影的艺术风格极为独特,确实可以看出是出自一位名设计师之手。

导演是这位,汤姆福特,原本的职业是服装设计师。

《夜行动物》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男人用一部小说报复前任妻子……但细说,又分成了三条时间线,一个是小说里的故事,一个是前妻现在的生活,一个是前妻和男主曾经的过往。

苏珊的前夫爱德华给自己寄来一部小说,苏珊以前是个理想主义者,才爱上了小说家前夫,但后来她不满足于前夫的状况,想要更好的生活,便离开了前夫爱德华,爱德华写的小说是一部黑暗而悲惨的故事,讲述了托尼开车带着自己的妻女横跨德州,结果被混混盯上,妻女被奸杀,自己则无能为力,最终时隔一年后复仇的故事。而现实里苏珊现状并不好,和丈夫三观不合,然后看小说又心动了,决定和前夫爱德华见面,可惜,爱德华只是利用这样一个小说来调动苏珊的情绪,然后爽约以此来报复前妻……

女主演艾米·亚当斯和男主演杰克吉伦哈尔都是演技派的代表

三条时间线很神奇地交错在一起,但并不凌乱,而正是这三条时间线,将理想与现实以及人们心态的变化几乎都说尽了。

爱德华和前妻苏珊,这两个人在早年间都是理想主义者,只不过他们的家庭环境不一样,最终是很难走到一起的。

两人在大学时的重遇点燃了爱火。

苏珊的家庭是一个听着传统到有些封建的家庭,讲求门当户对,苏珊也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她自然渴望自己没有的东西,也就是爱德华这种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型的男生,但作为一个搞艺术的,这个东西大多厚积薄发,爱德华也不可能年轻时一飞冲天,苏珊选择结婚的年纪也太早,还在上学就结了,然后和爱德华的生活越发不和谐,之后选择打掉爱德华的孩子,嫁给个有钱的,最终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现实型女人……

苏珊她妈算是活明白了,说女人终归会变成自己母亲的模样。

当然,离开爱德华也不是说人生就美满了,你嫁给有钱人自然也有另外的烦恼,现实型的有钱人自然没有浪漫主义情怀了,生活缺乏情调,现实型的有钱人容易外面有小三,苏珊的丈夫自然也有,而且苏珊还要去参加那些莫名的名流派对,还要听那些虚伪的高谈阔论,生活得实在无聊……结果又从爱德华寄来的小说里找到了激情……绕了一圈,觉得还是爱德华好,这就是人生里最容易犯的问题,丢了芝麻捡西瓜,又丢了西瓜捡芝麻……缺什么就要什么,总是忘了,下一个未必会有上一个拥有的,你抛弃前任,没准前任所拥有的就是你在下一段关系里最渴望的了。

参加名流聚会时的妆容,有点吓人

当然不能光说苏珊,爱德华这边问题也不小,电影当中对于他心理状态的表达方式是点睛之笔,也就他写的小说,小说的名字就叫《夜行动物》。

我想任何搞艺术的人都是敏感而感性的,否则很难在这行坚持下去,爱德华也不离外,但人生当中,如果想真的获得成就,敏感而感性的人大多要经历历练和残酷的成长,苏珊的离去就是最爱德华最残酷的历练, 爱德华屡次强调,自己写的小说,全部都是由自己的经历而来,所以小说里每一个人物其实都是现实的映射,我们就来仔细解析一下。

小说最开始就是托尼带着妻女在德州连电话信号都没有的公路上开夜车。

其实这都是在诉说,爱德华和苏珊在年轻时不懂轻易地踏入婚姻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就好像在美国的德州(据说民风无比彪悍)开夜车一样,充满了未知数,而且苏珊的母亲还反对,爱德华的父亲也死了,可以和电话没有信号对应上,等于是无法求助(毕竟过来人可以给些建议)。

在德州开夜车似乎不是一个明智的事情,高晓松也说过在德州被警察找过茬儿。

而当汽车被小混混纠缠住时,托尼本来有机会反抗,但他每次都选择了妥协,小混混明显不怀好意的言行,托尼却一次次的顺从,甚至在单独面对一个混混时,依旧选择了顺从,可谓是懦弱之极。这都是在说现实里的爱德华在和苏珊的关系处于危险当中时,却选择了一次次的逃避,没有正面面对,导致两人关系的最终破裂。

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

当妻女被带走的第二天,警察鲍比联络他,让他来犯罪现场一起寻找妻女,这个警察其实是爱德华内心另一面的映射。

警察鲍比是个典型的西部式警察,带着牛仔帽,态度看起来混混的,在和托尼的问话间提出了好几个尖锐的问题,态度也明显看不上托尼,觉得托尼太怂,妻女被绑,甚至可能遭遇侵犯然后遇害,托尼居然各种想不起来,说不清楚。

鲍比一开始挺看不上托尼的。

这都是爱德华后来内心对自己的鄙视所塑造出来的一个人物,毕竟人在很多后悔的时候,会产生对当初自己的鄙视,也就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改进和改正。

(这里插一句,找到妻女时,电影导演那设计师的一面就又体现出来了……妻女尸首的摆放实在太……就不多说了,图也没法放,大家自行观看吧。)

这是杀死托尼妻女的混混。

结果警察鲍比根本无法从托尼那模棱两可的证词中找到凶手,时间直接来到一年后,偶然间,警察鲍比发现了凶手的同伙,找托尼来指认,但两人顺着线索找到了真凶雷时,却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将对方判刑,警察鲍比这时透露了自己即将因肺癌死去,此时的托尼也和一年前其实已经大有不同了,刮掉了胡子,看起来沉稳了许多,后来鲍比私下将雷和同伙囚禁起来,不顾及自己警察的身份准备杀死两人。

两人在餐厅的这一段对话,有些地方看着不是很合理,其实都是在比喻一个人的心理。

这里其实有着很神奇的比喻,我刚才说了托尼和鲍比这俩人都是爱德华内心的映射,托尼的改变自然映射的是爱德华的内心,而鲍比即将死去以及最后打破警察身份与原则也要杀死凶手的行为,也是映射爱德华对自己的鄙视也因为整体心态的转变而即将消亡,当然在消亡之前,要给自己最后填充最后一次动力,并且彻底打破自己曾经坚守的原则。

最终托尼亲手杀死了雷,但雷也用铁棍打瞎了托尼的眼睛,托尼第二天在荒野想要离开时,不慎在摔倒时开枪走火打死了自己……

这依旧是映射爱德华和苏珊的关系,你让我盲目,虽然我复仇了,但这把枪打死了你,也会杀死我自己……

苏珊看到这里,就上钩了,心想:爱德华的爱原来依旧这么炙热……就去见爱德华了。

没想到爱德华只是这么写,但如今已经不这么想了,毕竟他已经死过了一次,又怎么还会是曾经的爱德华呢?

苏珊在餐厅等待爱德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