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挂禅意:空,即是多 | 文创造物精工局 · 三经堂
禅林有言:白马入芦花,有的人明明是白马,入芦花久了,白白不分,以为自己是芦花了。
图 | 白马入芦花 隐山惟阉墨迹 日本禅文化研究所藏
都说每个少年心中都有一个悟空。
那个时候,我们总是幻想,自己是那个法力无边的大圣,有着通天的本领。
“我有一个梦,我想我飞起时,那天也让开路,我入海时,水也分成两边,众神诸仙,见我也称兄道弟。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再无我到不了之处,再无我做不成之事,再无……”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年少时候的豪言壮志早已烟消云散,剩下的,是苟延残喘如同行尸走肉的我们。
“我终于明白,我手中的金箍棒,上不能通天,下不能探海,没有齐天大圣,只有一只小猴子。”
也许,你会在某些时候觉得人生了无意义,也许,500年的等待真就是一场骗局!
“也许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了。”
人被困于囹圄,不敢冲破桎梏,但谁的内心不渴望自由呢?
所以,每个成年人心中,依旧还藏着一个悟空!
这个世界有你不能到达的地方,有你不应到达的地方,有你一辈子也不会去到达的地方,你的世界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样大,界限也许就在你的身边,而你却以为你可以去任何地方。
而走出界限,需找到 “破境之处”。
“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冥须悟空。”
“悟空”,打破一切规矩方圆,当一切都被幻灭,意味着唤醒与重生。
少年心比天高,在成人世界里,却身比猴小,唯有在幻想的世界里面才能有那翻天的本领,能够成为“齐天大圣”。
茶人,也需要一个悟空,一个曾经的初心。
茶室是都市中的山居。
千利休的一句话便使我们感受到茶室对自然的渴求。
利休的草庵茶室就是最好的例子:若是单独建造,则往往选址于郊外幽静之处;若是作为住宅的一部分,则往往配合以具有野趣的庭院。
茶室往往坐落在一片绿色之中,一些不加磨切的石头在其中只作简单的排列……这样的庭院处理多少会给人一些原始的气息,而这其实是特意追求的效果,一种努力向真实的山林靠近的做法,那种娇艳的、需要过多人工照料的花草也就极少出现在茶室周围。
图 | 达摩像 京都天龙寺藏
茶室建筑本身,也一切以崇尚自然为最高准则:从房屋的外部轮廓到内部的装饰部件,自然材料在这里是不二的主角。并且,在选用自然材料的同时,日本人还非常注重材料的自然特性,尊重材料本身的质感、肌理以及色彩等。
枯藤老枝也好,残岩断石也罢,在这里都是美的象征,不需要刻意修饰。茶室中那带有节疤的带皮木柱、糊有泥巴的篱笆墙、原木或原竹做成的窗棂,甚至是由竹子编制而成的花瓶……都是日本 “自然即美”观念的最好宣言:首先,自然赋予了美的源泉,自然是美的蓝本,一切事物的美都是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其次,自然事物生来就是美的,它不需要任何的矫揉造作,刻意修饰对自然本性的美来说是无义且多余的。
在世界观的问题上,禅宗认为世界本源是“佛心”,即“空”,一切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本质就是“空”。
图 | 明庵荣西禅师像 绝海中津赞(重要文化遗产) 室町时代 京都两足院藏
茶道明确提出以“空寂”作为精神本质,千利休更提倡茶道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基,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提倡草庵式的“空寂茶”。
图 | 洞窟达摩图 无象静照赞 京都鹿苑寺藏
基于这种观念,茶室空间与这种思想的对应性便显得更加突出。茶室的内部空间布置得非常简洁,整洁的榻榻米,茶桌、茶炉、壁龛……寥寥几件器物就满足了茶室的功能需要。这里没有器物过多造成的拥堵,没有器具豪华造成的炫目,这里有的是自然而又清新的空寂之美。
图 | 隐元隆琦画像赞 松隐堂赞
“空寂”可以与“幽寂”接近,但必须与“冷漠”严格区分,事实上茶室所要营造的是一种亲切感和谦和感,所以这种“空”的真正感觉是渗入心魄的灵与壮兼有的禅意美感。这种“空”成全了茶人与自己心灵的交流、与生命的交流,而茶室则成全了这种“空”。
茶挂,便是在这种“空”中,引领交流的妙处所在。
图 | 芦叶达摩图 规菴祖圆赞 京都南禅寺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