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DIY: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8月27日 星期四 晴雨
晚上正在楼上看书,忽听得楼下“突突”的声音,这么晚了,先生还在割草吗?
下楼一看,先生正趴在地上,用手电照着冰箱的底部,噪音是来自冰箱。
“怎么回事?” 我问。
“不清楚。”先生摇摇头。
平日里安安静静的冰箱突然变成了制造噪音的拖拉机,看着先生一脸的困惑,我思忖着明天要不要请个修理工来,可是疫情之下,请工人来家好像会有风险哦;于是,冲着楼上大喊了一声:孩儿们,赶紧下来帮帮你们的老爸!
正在楼上玩游戏的孩子们一听冰箱出问题了,立马开始trouble-shooting, 大家各自拿出手机或电脑集思广益排除障碍,得出初步的推断后,马上开始行动。
先从冰箱内部着手,看有没有结冰,需不需要化霜。趁着将食物拿出之际,刚好让我对冰箱中的食品来一次“断舍离”,想当初疫情刚爆发时,积存了不少食品。
大儿子一边上YouTube查视频,一边开始拆卸检查。二儿子在一旁负责递送工具。
确定冰箱内部无误后,大家一起将其拉离墙面,检查冰箱后部。积尘很多,用吸尘器除尘后,又是一番拆卸,将后板打开,又用吹尘器将冰箱后部的积尘吹出,清洁之后,开始分析噪音的来源。
这时已是子夜,困意袭来,我遂上楼休息,留下先生和儿子继续琢磨。
清晨醒来,竖起耳朵聆听,没有了拖拉机的声音;听先生说,昨晚儿子找到了噪音的源头:马达的风扇!于是取出风扇,上了些机油,故障暂时排除了。
生活在美国,最大的领悟就是DIY(Do it Yourself, 自己动手)。
刚到美国,看到邻居W,一位大学教授,一会儿站在屋顶换瓦,一会儿在院子里挖下水道,非常震惊。聊天时,他说:这点活算什么,我当年知青下乡时,干的活比这还难还多啊。难怪有人说来美国好似“洋插队”呢。
过了几天,去拜访一位朋友,看到一位皮肤晒得黝黑发亮的人在朋友的院子里砍树,还以为是请来的工人,走近一看,原来是朋友的先生,一个公司的CEO。我们一边喝着茶,一边欣赏大老板慢慢地将树枝树干砍下,再摞成堆,准备冬天壁炉里的柴火。
L先生当年在中国可谓叱咤风云的人物了,我总笑他为“八旗子弟”,没想到,在美国相见时,又能砌瓷砖,又能建篱笆墙,把我看得目瞪口呆。我说:您怎么搞得像个农民工似的?如果在中国,您现在没准是众星捧月的省部级领导了。L笑笑说:也有可能醉死在酒桌上,或者,在班房里蹉跎岁月;这里这样清风明月的生活,人才活得洒脱。
在美国,DIY是一种生活情趣,更是一种生活能力。同街的那些爸爸们各个身怀绝技。有一次,家里的大树被飓风折断了一粗枝干,悬在半空中。正不知所措时,隔壁的大叔,一手拿着电锯,一肩扛着一梯子,“哐当哐当”地过来了。只见他爬上梯子,脚踏梯子的最高处,单手启动电锯,不费吹灰之力,手到树枝落地。
还有的小哥大叔们翻修起房子来也是非常惊人。街上有幢止赎房,当年的户主疏于打理,整幢房子颓败不堪。被一个小哥买下后,先是里里外外大修一次,然后每年给房子保养:去年外墙漆上流行色,今年又改造天花板。经过几番折腾后,这房子青春焕发,成为街上最美的风景了。小哥是在GE公司造飞机的, 难怪各种机器玩得够溜。
各家各户的车库或地下室里,各种工具琳琅满目,这些不是展示,而是这家男人创造能力的显示,工具间对于美国男人意义重大。我们所熟悉的惠普、谷歌、微软、苹果、亚马逊公司等等,创业阶段都从车库开始,“车库文化”从此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代表着自由、独立和创新。
对很多人而言,DIY更是“万事不求人”的自信表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断挖掘个人潜力。在美国,人工费非常昂贵,当然,除了给家里省钱外,更重要的是那种成就感。当你发现自己可以修理烘干机时,下次就可以修理其他的电器了。当你今年种豆成功了,明年种瓜也自信满满的了。
经年累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知的统一也让生活更为精彩。对自己而言,DIY让人脱尽“娇骄”二字,各种家务活和农活都不在话下,当年西湖边的小仙女姐姐来美国两年后迅速地蜕变为美中西部大妈,没有遗憾,只有那种接地气后的充实、踏实和谦卑。
而今,看孩子们在DIY中迅速地成长起来了,非常欣慰。孩子们接触各种各样的活儿,他们会更加尊重别人的劳动,比如,通过参加田间劳作、养鸡,他们懂得食物来之不易,绝无浪费之心了,而且,对世上各阶层的劳动者,不分贵贱,都充满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