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三十年系列报道•人物│王宏远:那个手持边防证推开资本市场大门的年轻人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从业23年来,王宏远的个人命运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紧密相连:一个财经专业的学生,入职国内第一家证券公司,此后又进入国内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成为最早期的基金经理并获得过年度冠军。从普通员工成长为基金公司的董事长,他走出了个人从业的“独立行情”。

那个曾经手持边防证推开资本市场大门的年轻人,每一次职业转换都踩准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时代脉搏,每一步成绩都是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得来。

王宏远与资本市场的故事,还远未说完。

1997年6月13日,香港回归在即,深圳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彼时,进入深圳还需边防证,办理流程繁杂,而深圳经济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的管理线——“二线关”将在6月15日后临时关闭。

一个叫王宏远的24岁年轻人,从西安坐火车南下入深,辗转30多个小时,他此行目的是参加深圳经济特区证券有限公司(下称深圳特区证券)的面试。这个年轻人手持来之不易的边防证,在“二线关”闭关前踏上了深圳的土地,也就此推开了进入资本市场的大门。

从业23年来,王宏远的个人命运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紧密相连:一个财经专业的学生,入职国内第一家证券公司,此后又进入国内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成为最早期的基金经理并获得过年度冠军。从普通员工成长为基金公司的董事长,他走出了个人从业的“独立行情”。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30年之际,王宏远深度思考资本市场发展之源,复盘从业得失。他由衷地感谢自己有幸参与其中,能与之共同成长。

初探证券业

王宏远读大学时就对股票情有独钟,立志要到证券公司工作。1997年7月,他如愿以偿入职深圳特区证券研究所任研究员。

上世纪90年代初,还在读大学的王宏远就对股票情有独钟。彼时,位于陕西省政府附近的西安新城广场,许多人在街边摆摊收卖原始股票,这个草根版的一级半市场是他的职业启蒙地。“一张小小的纸如何实现对企业的所有权?怎样通过买卖它赚到钱?什么样的企业值得投资?”王宏远时常思考和钻研这些问题。

当时,国内知道股票的人甚少,出于专业和兴趣,王宏远对证券行业很敏感。研究生毕业前,他立志要到证券公司工作。1997年7月,他如愿以偿入职深圳特区证券研究所任研究员。

来自延安农村的王宏远,大学和研究生都在西安度过。从内陆城市来到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工作,“敢为天下先”的深圳精神,“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速度,以及满城洋溢着迎接香港回归的氛围,都让他振奋不已。

经历了辉煌,现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深圳特区证券,是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早在1987年9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深圳市12家金融机构出资组建而成。1997年的深圳福田中心区,当许多地方还只是等待建设的工地时,25层高的深圳证券大厦象征了这家券商的实力与财力。

作为中国证券业的“黄埔军校”,很多仍活跃在A股市场上的资深证券人和基金人都有过在深圳特区证券工作履历,王宏远也在这里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入职后,在与南方、君安、联合等证券同业交流时,“证券投资基金”这个频频出现的新名词,让在校学习期间做过相关研究的王宏远产生了兴趣,也就此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投身公募基金

26岁任基金经理、27岁任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国内公募基金行业至今尚无人打破王宏远的纪录。

1998年初,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大幕拉开,首批两家基金公司南方基金和国泰基金成立。王宏远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南方基金的招聘启事,让他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证券公司的业务涵盖范围广泛,而证券投资基金更深入聚焦投资,与他的个人志向更为接近。

于是,25岁的他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南方基金投资研究部研究员。

一年后,26岁的王宏远升任基金经理,先后掌管基金天元和基金开元。2001年1月9日,上海证券报刊登了一篇名为《61.56%骄人业绩,开元基金老总谈制胜法宝》冠军基金经理专访,这个基金经理就是王宏远——他管理的基金开元一举夺得了2000年净值增幅冠军。在这篇专访中,王宏远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持仓心得:“长期不动摇地坚持价值发现、重仓持有的投资理念”“任何超过3000万元资金的个股买入,必须有研究报告的支持,买入后由专门的研究员长期跟踪该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情况”等。这些如今司空见惯的价值投资理念,在早年“庄股横行”的时代,多少显得有些前卫大胆。

此后不久,王宏远担任南方基金投资总监,几年后又升至南方基金副总经理,主管投资。26岁任基金经理、27岁任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国内公募基金行业至今尚无人打破他的纪录。

在南方基金工作期间,王宏远个性鲜明、敢说敢做,操作风格“剽悍”,经常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加上业绩优异,当年行业中也一直有“北有王亚伟,南有王宏远”的二王传说。

2006年至2007年重仓券商股,是让他一战成名的经典投资案例。

这一投资灵感来源于2005年与海外资管机构的一次交流,他发现国际投行在刚进入日本股市时首先买入的是野村证券等券商股,在日本券商股上获利颇丰。这与当时中国的市场现状很是相似。交流结束后,基于对A股“熊末牛初”的市场阶段判断,王宏远重仓买入了数只券商股。

买入一年多后,在2006至2007年那轮牛市中,券商股爆发并领涨。G成大(辽宁成大)、G敖东(吉林敖东)股价涨幅高达四五十倍。经此一役,奠定他在投资界的行业地位。

另一个经典案例是2008年对于农业股的投资。当年上证指数从6000点跌到3000点,在这一过程中,王宏远逆向挖掘到了A股30个行业板块中唯一上涨的板块——农业板块。

就管理半径而言,他担任基金经理期间直接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最高达600亿元,以及社保基金规模超100亿元。作为首席投资官时,他间接管理基金资产规模最高达到2500亿元。

入职公募基金11年后,2009年4月,王宏远离开了南方基金,当年8月回到了证券业,担任中信证券首席投资官。2013年,王宏远再度回归公募,以联席董事长的身份加盟新锐基金公司——前海开源。

经历了这一次短暂的离开又归来,他坚定地表示,不会再离开公募基金。

大胆而理性的市场判断

王宏远之所以能公开、明确地发声,是因为有着过硬的专业素质,他自身也是个性鲜明、言行一致的人。

加盟前海开源基金后,市场对王宏远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在A股转向的若干个重要节点敢于公开自己的判断,而后来的市场走势也与他的判断高度相似。这样的发声把他和前海开源基金一次次推向了公众视野。

比如2014年1月24日,王宏远发表公开信,认为中国十年一遇的特大牛市即将开启;2015年5月21日牛市高点,王宏远率先公开提示股市风险,前海开源基金严控旗下产品投资创业板和中小板仓位;2018年9月28日,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他持续7次呼吁全面加仓;2020年7月6日,上证指数单日上涨百点,牛市声音不绝于耳,王宏远却表示“全球基本面不支持股市目前估值,投资要量力而行”。

判断中国资本市场走向,王宏远认为有四个因素,即保持市场中性、心态中性、勤于研究和学习、要站在全球看中国。职业投资者的专业素质不必多言,决策的成与败只在一线间,性格素质起了决定作用。

他说:“作为个体在生活中可以有情绪,但在做市场判断时,要保持绝对的市场中性和理性客观。这是专业投资者与普通个体的区别。心态中性、心静如水。不能愤怒,更不能恐惧和贪婪,要根据客观事实调整自己的心态,同时站在全球多视角看中国,而不是只站在中国看中国,这样才能抓住重要的市场机会。”

熟悉王宏远的人都知道,他之所以能公开、明确地发声,是因为有着过硬的专业素质,他自身也是个性鲜明、言行一致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所在的前海开源是一个管理层持股的基金公司,这一体制决定了他可以这样做,也驱动着他这样去做。

在王宏远加盟前,前海开源是一家刚刚成立、名不见经传的基金公司,没有强大的股东背景,几乎是从零开始,在高度头部化的基金行业抢夺市场份额,很不被外界看好。不过,依靠管理层持股、合伙人文化等创新因子,前海开源闯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基金公司发展之路。

王宏远打算像巴菲特和索罗斯那样,在前海开源基金工作到80多岁。由于持有公司股份,他的决策都出自长远利益考虑,据此,在可控风险的基础上,为持有人趋利避害,追求持有人中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王宏远并不惧怕看错:“风险匹配收益,假如我们判断错了,公司短期会有规模和经济损失,但从长期来讲,我们为持有人负责,持有人也会更加信任我们。”

王宏远再次拿巴菲特举例:“千禧年时,巴菲特没有买入科技股遭人诟病。但他有独特的逻辑,他的持有人并没有因此离他而去,反而越发相信他。”王宏远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向持有人证明,他和所在的机构有足够的专业能力为投资者服务。

基金公司掌舵人

王宏远为前海开源所做的制度设计既考虑了中国证券基金业的实际,又吸取了国际资产管理行业的先进经验。

加盟前海开源基金后,王宏远没有在投资层面挂职,他的职位是联席董事长,不再操盘某只基金,而是成为了一家基金公司的掌舵人。除了投资大方向的把控,更重要的是参与并主导公司的制度设计。

在公司治理上,前海开源从一开始就不走寻常路。它的出现像一条鲇鱼,搅动了基金业原本平静的池水。

成立之初,前海开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生存。从“0到1”很艰难,为了活下来,他们采用了简单的事业部制“1.0版”。高分红和高激励吸引了来自基金同业、券商等不同背景的成熟人才加盟。

很快,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就突破了百亿元,迅速在成立第二年(2014年)底实现了盈利。2018年,前海开源基金(含子公司)的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

随着公司壮大,股权激励的涉及面不足,最初的事业部制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尽管旗下基金的业绩优异,几年来,前海开源基金的资产规模面临“中等规模陷阱”。

于是,二次创业开始了。

王宏远对体制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以股权合伙人、事业合伙人、事业部制三位一体的“2.0版”,同时大力倡导公司的合伙人文化。

股权合伙人主要由高管和核心中层组成,他们持有公司股权;同时公司拿出一定比例的年利润作为分红奖金,奖励事业合伙人;事业部成员则享有项目分红权。这一运作方式兼顾了各方的短、中、长期利益。

在公司的运作上,前海开源基金采用员工持股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相互作用的“三会运作制”。

“三会”中的管理委员会由公司中高层成员组成,采用重要事项商议和投票制度。根据每个人的职级,持有票数不同。持股委员会则根据由股权合伙人组成的员工的股份多少投票和决策。现任前海开源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席是明星基金经理邱杰,持股委员会主席是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曲扬。

这样的机制符合证监会关于大力推动权益基金的指导思想,也符合资产管理行业的永恒主题——为投资者赚钱。因为基金经理是为投资者赚钱的主体,两位优秀的权益基金经理在公司的行政级别与董事长、总经理、CEO无异。这样的制度能使优秀的明星基金经理可以长期、安心、稳定地为持有人获取回报,保持了团队稳定。

中国有句俗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王宏远说:“建立这种机制的原因是我们必须是伯乐,但伯乐应该是一种机制,而不是一个人。”

王宏远所做的制度设计基于中国基金业和证券业的现实情况。他分别在当年中国最大的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南方基金、中信证券工作过,有过诸多的观察和思考。他还有两次长期出访海外的经历,分别在英国、美国学习实习了3年多,并大量公务出访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等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他对华尔街的合伙人制度,尤其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合伙人制度了然于胸。他所做的制度设计既考虑了中国证券基金业的实际,又吸取了国际资产管理行业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考虑了华为和平安等国内优秀企业的经验。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家公司,投资者如何选择一家基金公司?王宏远把优秀的基金公司总结为五种类型:投资业绩驱动型、市场营销驱动型、企业文化驱动型、先发优势驱动型、股东背景驱动型。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基金公司就是为持有人服务的,投资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就像川菜、京菜、沪菜、粤菜什么都有。谁能跑到最后,谁能跑得最好,让时间和持有人来评判吧。”他说。

20多年来,那个曾经手持边防证推开资本市场大门的年轻人,从最基层的研究员成长为公募基金公司的联席董事长,每一次职业转换都踩准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时代脉搏,每一步成绩都是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得来。

王宏远与资本市场的故事,还远未说完。

记者手记:

成长与蜕变——公募老兵眼中的资本市场30年

记者:何漪  编辑:吴晓婧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中国资本市场30年来的发展日新月异。

在王宏远看来,宽广笔直的河一般都是人工河,自然河流都是百转千回的。如果把中国的资本市场比喻成一条河流,一定是一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互作用的“自然河流”。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股市长期处于新兴加转轨市场。在新兴加转轨的前提下,中国资本市场这条自然河流修正的下一站是达到国际通行惯例,即实现全流通、注册制、市场化,这是王宏远眼中,国内资本市场30年来第一个显著变化。

王宏远认为,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肩负着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的使命,发挥着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此外,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即将迎来再改革,A股投资者都拭目以待。

2005年至2007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则解决了股票全流通的问题。尽管在股改初期,众多股票解禁进入流通市场,市场一片悲观。但王宏远认为,从历史角度来看,初期利空却释放出大量流通股,造成了2007至2008年的大牛市,也是中国资本市场至今最大的一次牛市。

进行股权分置改革那两年,是证券行业发展中流通股东行使股东权利最充分的时候。流通股东要派出代表与非流通股东谈判,在双方博弈过程中,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时任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的王宏远,就主导了最重要的几次谈判。

例如,深发展的股权分置改革,王宏远及投资团队提出了通过蝶式权证进行,但遭到了当时外资大股东反对。商场如战场,以南方基金为首的流通股股东“大战”时任深发展董事长的前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就此否决了深发展的第一次股权分置改革。

否决大型上市公司没有充分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的股权分置预案,此举保护了流通股东的利益,也行使了机构投资者的权利。

在王宏远眼中,第二个显著变化则是中国资本市场机构化、价值投资化、研究和基本面驱动化。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国际化,王宏远认为国际化并向国际惯例接轨是必然方向,这是他眼中30年来的第三个显著变化。

从2002年开始,基金行业从诞生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到允许外资独资基金公司进入中国市场;2002年QFII推出、2007年QDII推出、2011年RQFII破冰试点、2014年港股通推出等,都是向国际化迈步的例子。

“这一系列制度的推出,使境内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的理念交流碰撞,我们和国际惯例的结合更加紧密。”他说。

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还体现在海外人才的招聘上。2008年,南方基金首只QDII基金募集结束后,王宏远出访美国,开始在华尔街挖人。美国恰逢金融危机,南方基金顺利招到了一批优秀的海归人才,这是中国的本土基金公司首次到华尔街挖人。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资本市场也从零而始,成长为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近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渐进向世界顶级市场升级有目共睹。

王宏远说,目前中国股市出现的问题,在海外资本市场的特定阶段全部都出现过。尽管中国资本市场的质量、相关配套制度,仍需进一步规范、完善、发展,但随着法制体系等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会逐渐在发展中被解决。

编辑:吴晓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