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特殊的职业,全国只有一人就职,且有专门的技能培训教科书
古代人有什么职业呢?士农工商、三教九流。今天我们要讲的职业是古代最特殊的职业,这个职业可谓稀缺至极,全国只有一人就职,这个职业就是——皇帝。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将“皇”“帝”这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称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皇为上,帝为下”。古人所说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天地是万物之主,所以,历代的皇帝想干好“皇帝”这一职业并不简单。
虽说,古代皇帝并没有“上岗许可证”或是“技能资格证”,但是,古往今来称得上“好皇帝”的君主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皇帝都碌碌无为甚至败坏朝纲,毫无“职业道德”,最终,严重背离了治国方针。如:西汉成帝刘驁、西汉哀帝刘欣、南朝刘宋皇帝刘子业、隋煬帝杨广、五代南汉国君刘鋹、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明武宗朱厚照、明熹宗朱由校等等。
所以,做一个称职的岗位人才则离不开“职业教育”,皇帝也不例外。鉴于皇帝们上岗前的水平参差不齐,以庸碌之辈居多,所以,皇帝们的“职业教育”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四书五经、三纲五常自然是每个皇帝的“必修课”。皇子们识字后,最先接触到的就是这些知识,所以,教导这些未来接班人的重任自然落到了朝中文学大儒的头上。
现代的教育中既有理论课,也有实践课,皇帝们的理论课得到了保障,那么,其实践课又是怎么解决的呢?总不能在老皇帝退位(驾崩)前,先让新皇帝坐上龙椅来上三天“岗前实习”吧?这样乱来不免乱了规矩,或许是大家都觉得这样做大为不妥,所以,就有皇帝想了这样一个办法:“总结前人经验,以之前的皇帝作为经典案例引以为鉴,让后世皇帝们好好学学如何做一个好皇帝。”
明朝皇帝朱祁钰命人编撰了一本《历代君鉴》,作为后世皇帝们的“职业教材”。其实,这本书在之前就有了,是1430年,探花林文在景泰四年写就的,朱祁钰只能算是“招标”及“验收”的人,只不过,这部书的著作权最终成了朱祁钰的而已。对于知识,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可是,一个在职的皇帝出了本“皇帝教材”给自己看,这似乎有点别扭了。
朱祁钰,也就是明代宗,他是老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二儿子。本来,在父亲驾崩后由他的哥哥朱祁镇继承大统,是为明英宗,此时,朱祁钰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王爷。用句偏现代的说法,朱祁钰的母亲“名不正言不顺”,并非明媒正娶,所以,朱祁钰并未像其他皇子一样自幼生活在宫中,而是一开始就一直被父亲安排在宫外。
从这我们就能看出,朱祁钰与其他皇帝的不同之处——自小就没受过什么职业教育。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朱祁钰的皇帝哥哥朱祁镇被瓦剌莫名其妙的抓走了,瓦剌挟英宗以令大明。当时,为了不受瓦剌的钳制,在于谦的帮助下,此时的朱祁钰临危受命,被文武百官强行推上台成了新皇帝,莫名其妙的接过重担,是为代宗。
朱祁钰在历史上,因任命于谦保卫首都被记下一笔,又因为夺门之变、英宗上位又被记下一笔。虽说,朱祁钰是被赶鸭子上架的“替补队员”,但是,朱祁钰却“干一行爱一行”,十分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皇帝。朱祁钰先是任命于谦这批“铁杆忠臣”为高官,再将早年被贬谪的忠义人士召回朝廷,打算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由于,他没接受过什么职业教育,所以,朱祁钰当起皇帝来难免捉襟见肘,这种情况并未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改善。眼看着皇帝已经当了四年,朱祁钰的政绩始终平平,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好皇帝,朱祁钰想了个办法,那就是编写一部当皇帝的“职业教材”,让自己现学现卖,于是,朱祁钰就命令文官写一本关于“如何当个好皇帝”的速成指导书。
林文因高中探花入仕,担任修撰一职,因替皇帝写了一本指导书得到升迁,官至左侍讲。由此可见,朱祁钰对编写指导书这件事十分上心。可是。让他做梦都没想到的是,自己意气风发打算大干一场后不到四年,就发生了皇帝哥哥英宗回到首都复辟的“惨剧”。皇位就像是上天赐予朱祁钰的礼物,虽然,是突如其来得到的,但是,在得到后朱祁钰也就不愿意再失去。
北京保卫战打响后,朱祁钰屡次派兵讨伐瓦剌,瓦剌统治者也先被打得节节败退,心中有了求和之意思,想要将明英宗放回明朝,以此为筹码止息战乱。虽说,也先想要放回先皇,可是,已经尝到权力甜头的朱祁钰十分不悦,毕竟,自己已经准备大展宏图,兄长的归来无异于会让自己离开皇位。之后,文武百官纷纷上书表明希望迎回先皇,朱祁钰心中十分不满。
朱祁钰心想:“本来我不想坐这个龙椅,当初,是你们黄袍加身把我奉为皇帝,今天又叫我下台,这是什么道理?”朱祁钰阅遍《历代君鉴》也没找出个所以然来。于谦此时站出来给了朱祁钰当头一棒:“如今英宗回归在即,我们应该接他回来。”朱祁钰见自己最宠信的大臣都这么说,无奈之下只能妥协:“那就照你说的做吧。”
朱祁钰派出李实、杨善前后两次出使瓦剌。杨善能力出众,在瓦剌舌战群儒,用计谋将先皇朱祁镇接了回来。此时,兄长归来已成定局,朱祁钰只好接受。原本在迎接兄长的礼仪十分繁琐,可是,朱祁钰哪有心情大张旗鼓?所以,就将迎接仪式大幅缩水。
朱祁镇回到京城后从安定门进入内城,随后换乘法驾,朱祁钰亲自步行迎接,二人相互拜礼,随后,握紧双手相互推让。明英宗朱祁镇回来后,被奉为太上皇,被“安排”在南宫中长达七年,实为软禁。朱祁钰不想让明英宗参与朝政,所以,平日里严厉杜绝任何老臣与朱祁镇有联系,朱祁镇的每一个动作都受到严密的监视。
在朱祁钰的授意下,太监们甚至将南宫的树木砍伐殆尽,以防止有人爬树接近朱祁镇。
兄长被关押在南宫,朱祁钰却并不满足,毕竟,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仍是太子,是最正统的皇位继承人。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合法继承人,朱祁钰索性自导自演了一手闹剧。朱祁钰贿赂群臣,希望文武百官能够支持自己的儿子,甚至,不惜用暴力胁迫朝臣。在朱祁钰的威胁下,文武百官默认了朱祁钰的举动。
1452年,朱祁钰废掉了侄子的太子之位,转而将自己的儿子封为太子。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年后太子朱见济染疾身亡,朱祁钰遭受了莫大的打击。
起初,朱祁钰解围京城有功,就算一直占着龙椅也没人说什么,可是,朱祁钰将侄子的太子之位也废掉了,使朝中文武敢怒不敢言,民心尽失。朱祁钰为了皇权失去了初心,再也没有当初编撰《历代君鉴》的雄才大略,他满脑子都是如何保住自己的皇位。1457年初,朱祁钰身染重疾,满朝文武都觉得朱祁钰活不了太长时间,所以,继承人问题被再次拿到台面上。
文武百官各执一词,谁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由于,石亨见到了朱祁钰的病状,觉得他命不久矣,所以,密谋迎接英宗重回帝位。
正月十六日,朱祁钰本已康复,正准备出宫的当晚,夺门之变爆发,朱祁镇重新夺回皇位,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宣布复位。听说消息的朱祁钰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哥哥做回皇帝了,挺好的。”如释重负。随后,朱祁钰被贬为王,当初追随朱祁钰的一众大臣均遭朱祁镇打击报复,这其中就包括于谦。朱祁钰因一本《历代君鉴》而起的满腹雄心,就此化为乌有。
《历代君鉴》是一本关于古往今来典型帝王的恢宏巨制,总共由五十卷组成,每一卷都囊括了多位君王,这本书堪称古代皇帝们典型职业事迹的百科全书。这部“神作”若想在短时间内编撰完成,仅凭一己之力收罗历史事件加上编写文字难于登天,那么,林文又是怎么写出这部巨作的呢?原来,林文十分聪明,走了一条捷径。
他根据朱祁钰想要做一个好皇帝的“职业需求”以及“技能需求”,将史书中的经典案例如数照搬,最终,汇编成册。
例如:《历代君鉴》中关于宋仁宗的部分就是这样写的:“三年,五月,幸南御庄观刈麦,闻民舍机杼声,召问之,乃一贫妇也,因赐以茶帛。谕辅臣曰:其勤如此而贫,可无恤哉?”这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这段完全是《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原文,一字未改便被林文照搬到了“职业教材”中。
在描述每一位皇帝的“经典案例”前,林文还别出心裁的做出标注,注明该段事例或“善为可法”,也就是皇帝能照做,或不可效仿。“善为可法”一词出自《资治通鉴》:“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意思就是提醒朱祁钰,事例中的帝王为国家兴盛做出贡献,可以学习一下。
并且,在每段的结尾则加入史籍中史学家对事件的评价,例如“史臣赞曰”或是“史臣论曰”等。现今,我们暂且不论《历代君鉴》草草成书,又照搬了许多史书中的经典案例。可以说,这部书都代表着朱祁钰想要治理国家做一个好皇帝的决心,这本仓促出版的《历代君鉴》同样,也是一本专门讲述皇帝这一职业的案例式指导书。
参考资料:
『《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历代君鉴》、《古代皇帝的“职业教材”》、《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