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杜鹃:被孙中山誉为“文武全才” 2024-04-28 23:03:44 张杜鹃:被孙中山誉为“文武全才”文/张长兴张杜鹃(1874-1943),家名清源,又名军,字伟吾,兴宁市宁中镇鹅湖村茔下人。早期同盟会会员,在南洋办报时颇受孙中山倚重,被誉为“既能文又能武”的革命骨干。当时同样受到赏识的汪兆铭被孙中山改名“精卫”,同时为张清源取名“杜鹃”。精卫和杜鹃,同为义鸟,精卫填海,杜鹃喋血。此事在同盟会内,一时传为美谈。新军毕业 加入同盟举义旗张清源生于1874年3月18日,父张玉贵,母饶氏,生有儿女八个,清源居长。张家世代务农,家境清贫。但张清源有一远房舅父,是清末秀才,在家设馆教学,村中颇有名气。他11岁时,才以亲戚关系在其私塾就读。勤奋好学而成绩优异,深为秀才喜爱,乃将数百卷藏书供其阅读。历八九年时间,张清源已尽读其藏书,为他以后的诗文著述打下深厚基础。1905年,张清源为谋求出路,离开兴宁到了广州。是年秋,他考入广东将弁学堂,取名张军,立志从军救国。在校期间,结识了前期同学、同盟会会员姚雨平、张醁村等人,使他对孙中山的革命学说有了初步了解。经姚雨平介绍,是年他加入了同盟会。1907年张清源在将弁学堂毕业。先在广东督练公所任职,后调新军炮兵中队,与倪映典、罗炽扬同为袍泽。他们志同道合,常在一块研究革命形势。张清源又在对清政府不满的清军军官中做工作,从中发展同盟会员;其中曾福山、范锦坤等,就是经他介绍加入同盟会的。他们都参加了后来的新军起义。1910年广东庚戌新军起义,张清源是积极的参加者和领导者之一。起义时他率领所部配合友军,在黄花岗一带与前来镇压的李准部队展开激战,倪映典壮烈牺牲。起义军虽然英勇奋战,卒因敌众我寡,弹尽援绝,终于失败。南洋办报 孙中山为他改名新军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在广州已难以立足,张清源不得已秘密往香港。他在香港见到胡汉民,胡介绍他到新加坡去见孙中山。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孙先生听罢张清源对新军起义的汇报,感慨良多,遂安排他在革命党的机关报《兴中报》主管宣传工作。当时,南洋各地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华侨中影响最大;此外还有康、梁立宪派、保皇派、拥袁派的势力。张清源在华侨中宣传孙中山的革命学说,以其犀利的笔锋,精辟的立论,揭露批判各派形形色色反对革命的言论,戳穿他们维护旧制度的真实面目,使孙中山先生的学说在华侨中更加深入人心。这期间,受孙中山的指示安排,张清源在南洋历任《兴中报》《华侨日报》《中华日报》的主笔,深得孙中山的赏识。孙中山称他是既能文又能武的革命骨干,亲笔题写“文武全才”条幅赠与他。当时同样受到孙中山倚重的还有汪兆铭。为此,孙先生特为张取名“杜鹃”,为汪取名“精卫”。同为义鸟,杜鹃喋血,精卫填海,一时传为美谈!——张杜鹃之名由此而来。辛亥革命成功后,张杜鹃在南洋一面继续办报,一面结交工商业界人士,团结海外侨胞,鼓励他们在国内外投资兴办实业,培养人才,支持革命。1913年,张杜鹃在庇能埠与云南同盟会员赵养初商议,发动华侨投资兴办云南个旧锡矿。此事得到孙中山的鼓励。张杜鹃积极参与其事,组织华侨实业代表团赴滇,在滇见到督军唐继尧,得其赞同和支持,签订了开发协议。唐氏赏识张杜鹃的才华,特聘他为顾问。并听取张的意见,为云南讲武堂招收了大批华侨子弟。此举实际上是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张杜鹃以唐氏代表身份,在南洋遴选了一批华侨子弟到讲武堂学习,其中有张百川、廖鸣欧、陈杰夫、黄涛、练惕生、张威、陈宇飞等。这批青年毕业后,大部分返回广东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北伐战争和后来的抗日战争,不少成为知名将领。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逝世后,唐继尧亦被所部驱逐。张杜鹃面对这种急转直下的局势深感痛心,他在给友人的信中云:“痛同志之捐躯,欲哭无泪;疾叛逆之无良,仕宦何待。”他于是离开云南,返回广州。1927年“四·一二”政变,张杜鹃对蒋介石排斥异己、专横独裁极为愤慨,曾作讨蒋檄文,斥其“不惜革命同人流尽鲜血,占来一己之天下”。辞官回乡 热心公益并治学1930年,张杜鹃在广州赋闲,以笔耕度日。当时挚友熊长卿、饶芙裳(1857-1941,梅县人)在广东省政府任职,见张杜鹃生活清苦,把他推荐给省主席陈铭枢。陈氏赏识张杜鹃的才华,委派他任海南儋县县长。该县地瘠民贫,经济文化落后。张杜鹃到任后,整顿中小学教育,兴修水利,并致信南洋华侨,邀请他们投资建设海南岛。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因不服水土致疾,到任后不及一年,便辞官归故里。1932年张杜鹃回到家乡后,深感到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首先要改变人民的愚昧无知状态。村里没有正规学校,在他的倡导下,群策群力,村里办起了灌新学校。至今数十年,这间学校培养了不少人才。宁江河堤坝多年失修,鹅湖以下泥沙淤积,河床高出平地数尺。洪水一来,往往冲决堤坝,酿成水灾。张杜鹃便邀请乡亲父老,吁请当局拨款修堤,并向社会募捐筹集资金,加固堤坝。同时,在堤坝上种上了千余株桐树。河堤经过整修,之后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洪水溃堤灾害。此外,张杜鹃积极支持家乡建桥。当时兴宁县城宁江两岸只有浮桥相通,一遇洪水,交通阻断。邑人倡建大桥,张杜鹃极力支持,特作《集资兴建西河桥引》,号召人们“集腋成裘,共襄义举。”西河桥建成后,两岸畅通无阻。张杜鹃晚年蛰居原籍,不复问世。1934年,于其旧居旁建一小楼,命名“斗庐”,自撰楹联云:“斗室经纶远,庐居天地宽。”他素性恬淡,平易近人,乡居不论老幼,咸愿交往;亲朋故旧,尤为眷念。张杜鹃好读书,不知疲倦。他专心致志的治学精神,堪为后人典范。他爱好诗词,精研骈体,常为人撰写序、志、碑记;人得其著述,引以为荣。他学识渊博,文学造诣深厚,所作诗文清新隽永。他生平著述甚丰,曾自校所作诗文集成册,时值抗日战争,未及印行,至土改时遭焚毁,今已无存矣。1943年7月6日,张杜鹃病逝原籍“斗庐”,享寿七十岁。(注:本文部分史实采自张士俊、刘淑文撰《张杜鹃》) 文/张长兴作者简介:张长兴,1943年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中文系本科。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兴宁张氏文化研究室主任,原兴宁市政协委员, 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宁中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梅州电大、兴宁市党校兼职教师。现为中华作家在线网签约作家,《博客中国. 张长兴专栏》至2019年10月获55万读者点击。编撰《往事如烟》《风雨长河》《宁江春雷》《兴宁张氏源流考》《大成文史》等文集共计200万字。许多文章在报刊和网络发表。曾出席嘉应学院客家学研讨会和广西客家文化研讨会及福建宁化客家论坛研讨会。 赞 (0) 相关推荐 原创+视频 | 棉兰王——张榕轩 张榕轩(Tjong Yong Hian,1851-1911) 张 榕轩 Tjong Yong Hian(1851-1911),原名煜南:与张耀轩(张亚辉)是同胞兄弟,榕轩为兄,耀轩为弟,广东梅县松南圳 ... 《追梦中华·百年赤子心》第二集——《民族光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团结动员广大侨胞做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推动者,由中国侨联和中央电视台共同策划出品,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支持,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与中央电视台"华人故事"栏目统筹拍 ... 福建省近现代人物简介(33) 丁超五 丁超五(1884-1967),号立夫.生肖:猴.福建省邵武县人. 晚清秀才. 1910年于福州格致书院毕业后在邵武中学堂执教,并先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和国民党. 1913年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在 ... 他被孙中山誉为“长城”,却以暗杀见长,因“嫖妓”成为一生污点 陈其美被孙中山誉为"长城",可见孙中山对陈其美的看重.不过陈其美也确实有才华,不仅坐上沪军都督的位置,还为共和革命鞠躬尽瘁,即使被人暗杀的最后一刻,也是在想着革命. 先看下陈其美的 ... 回味孙中山最精彩的9张大字 TH绘鑫2021-03-11 07:13:00 回味孙中山最精彩的9张大字 张冬初:龟峰杜鹃红 [作者简介]张冬初,湖南邵东檀山铺人.1970年出生,从戎30载,爱好文学,偶发短赋小诗散文于日记. 龟峰杜鹃红 张冬初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时值周末,便与朋友相约一起到麻 ... 诗歌:鲜血染红了盛开的杜鹃 | 张洪光 主播 | 远方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鲜血染红了盛开的杜鹃 张洪光 鲜血染红了盛开的杜鹃 春雷滚滚 埋葬了黎明前的黑暗 这条路 在通往光明 光明的路上 诉说着无数默默无闻的英烈 ... 张肇华:春兰·杜鹃·百合花的故事 春兰·杜鹃·百合花的故事 文/张肇华 我叫张肇华,祖籍天津,1962年从重庆凯旋路中学毕业.我父亲是中共地下党员,却在1962年6月含冤离世.这对我和我的家人的思想和心理打击太大,我们内心难以接受这个 ... 老照片:孙中山先生的珍贵彩照,最后两张为病逝遗照和葬礼现场 歷史茶酒馆02月10日22:35关注 1904年,孙中山先生被美国旧金山移民局拘留时的档案照.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身穿军装摄于南京 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先生率领南京 ... 【每天老照片】-1万-7410- 老照片:孙中山先生的珍贵彩照,最后两张为病逝遗照和葬礼现场 1904年,孙中山先生被美国旧金山移民局拘留时的档案照.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身穿军装摄于南京 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先生率领南京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至南京明孝陵谒祭明太 ... 珍稀的孙中山遗书和与他生平有关的旧照、图片一组(二十九张)。——谢文逸 历史珍贵影像档案 Rare suicide note of Sun Yat-sen and a group of old photos and pictures related to his life ... 张开国作品《杜鹃鸟》(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