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拉金:我如何或为何写诗
我如何或为何写诗
我从来没有宣称我充分地知道我如何或为何写诗:在我看来,它似乎是一种很容易被自我意识损害的技能,而诗歌理论并不太好,如果它妨碍诗人。如果我必须作出解释,我想最好是把它称为对某种独特经验的唯一可能的反应。你觉得你是唯一注意到某种事物的人,注意到某种特别美或悲哀或有意义的事物。接下去是一种责任感,希望用一个文字装置把这不同寻常的事物保存下来,并希望这个装置也可在别人身上引发同样的经验,使他们也感到“多美、多有意义、多悲哀”,从而把这经验保存下来。这并不意味着它将永远是一件简单和非知识性的事物。它可能是很复杂的,犹如感知一个社会的整体流动。
这是否意味着我的诗歌过于个人化,既狭窄又显浅?确实,我写的诗,都跟我的生活和我这个人绑在一起。但我不觉得这会使它们变成表面化;反而觉得这使它们变得更好。如果我回避抽象,例如见诸于政治和宗教的抽象,那是因为抽象的东西对我的影响未曾强烈得足以成为我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变得不再抽象了。我觉得,我想从读者那里得到的反应是:没错,我知道你说什么,生活【就是】这样。并且,我希望不仅是现在的读者而且是未来的读者,不仅是英国的读者而且是世界任何地方的读者,都这样说。(黄灿然 译)
诗人简介: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
英国现代诗人,生于考文垂,毕业于牛津大学。拉金一生只做一份工作:图书馆管理员。最初在小城惠灵顿,然后是莱斯特(1946-50)、贝尔法斯特(1950-1955)、赫尔(1955-1985),其中在赫尔待最久,历时三十载,被称为“赫尔的隐士”。拉金最初受叶芝和奥登影响,但成绩平平;后来师承哈代、爱德华·托马斯等人,才见出真功夫。他善于保护自己,守住本分,不大跟文坛打交道,连桂冠诗人也不要。虽然他由于题材狭窄而有时被视为“次要诗人”,但是他却主导了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英国诗坛,与主导上半叶的艾略特平分秋色。事实上,他的作品之完美、精湛、独创,使他成为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最被喜爱的英国诗人,反证不少所谓的重要诗人水份太多,沽名钓誉。这里的文章分别译自他的散文集《应要求写》(1983)和遗作集《更多要求》(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