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件事已经不容易

最近文章更新基本在10点到11点,早起的节奏没变,无可奈何的开始晚睡。一切源于上个月的写作训练营,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除了完成作业,还想保持日更文章,储备难以为继,勉力支撑。上周开始,试着承担本期训练营实习助教,抱着学习共进的态度,喜欢跟积极上进优秀的小伙伴一起做事,没有预料到时间精力协调之难。

做不完做不好,就开始焦虑烦躁,然后效率更低下,做事更加没有耐心,如此进入恶性循环。

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之前早起只有一件事,就是做得到订阅专栏留言,完成以后获得小小的成就感。逐渐的,英语流利说加入、晨跑加入、骑行加入,每增加一件新事,就要放弃一件旧事,新习惯的养成,意味着放弃了旧习惯。自从尝试日更文章以后,晨间日记和每日反思自动遗忘,大脑处理速度是有上限的,高估了可容纳的限度。

面对满满的书架,经常有困惑,如何短时间获取书中精华,快速整合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想来想去,日子一天天过去,看完的书很少增加。也许精读一本书更合适,于是我翻出《穷查理宝典》,信心满满的开始了,这么多可写的主题,以后每天的文章内容有着落了。

真正开始写读书笔记或感想以后,发现有时也很难落笔,你觉得某句话很有道理,脑子里翻来覆去就是这句话,有道理,有道理,有道理!这么有道理,跟你有什么关系呢?知识必须转化为行动,否则就是孔雀的尾巴——摆设,大多数知识都转化为道理了。

问题就在于此,可能一本10万字的书,对你有用的也许只有几百字,关键是不读完能不能找出来,所有提倡速读的方法,基本上都是这种思路。他们告诉你,不要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要么从目录开始定位感兴趣的章节,要么快速浏览全书内容,找到有可能有用的内容再精读消化吸收。

持有这种观点的逻辑是,任何一本书都是从一个核心观点出发,为了论述这个观点,分解成几个子论点,针对子论点再收集支撑材料扩展内容,最后整理出一本书。也就是说,很大部分内容是为了凑篇幅,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所以,你只需掌握那个核心观点即可,真的是好有道理!但是作为读者,你怎么能轻松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而且更加有趣的是,可能你感兴趣的正是论证过程,有些事快了就没意思了。

基本功不可偏废,不可顾此失彼。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培养出这样的能力,从书名和目录你就能大概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前提是这个领域对你不那么陌生,已有相关知识储备。所以说,方法是好方法,不一定适合你,对初阶选手,还是要老老实实花时间读完一本书。别废话,先来二百下。写完二百本读书笔记,做完以后再追求技巧。

少就是多。提高效率的办法是,尽量少做事。做一件是一件,别学狗熊掰棒子,看起来很热闹,自始自终手里只有一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