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巨匠郭永怀:因故去世周总理失声落泪,钱学森评价其顶十个师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
从此,这个在近代饱受压迫和欺凌的国家,挺直了腰杆一路走来,成就了我们今天这傲然屹立世界东方,国富民强的中国。
新中国成立当天,毛主席致词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如今和谐、幸福、安宁的生活,是老一辈革命者用生命、热血和青春换来的。他们是我们最应该记住的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可以说我们的祖国一穷二白,在这个时间段,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革命党员和杰出科学技术贡献者。
这些人中,包括: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李四光、袁隆平、周培源、茅以升……
这些可谓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但我今天说的郭永怀,你不一定听过他的名字,但是如果以上这些人是花朵的话,那他绝对是绿叶。
两弹元勋郭永怀
郭永怀,世界著名力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09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荣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四。
从小,郭永怀就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异。17岁那年,郭永怀就成了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第一个公费生。
考取南开大学以后,选择物理专业的郭永怀 受到国内知名教授顾静徽的赏识和教导。郭永怀跟随顾静徽两年后,顾静徽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导他了。但是在顾静徽心里,郭永怀的日后的成就绝非就此止步的。
于是1933年,在顾静徽的推荐下,郭永怀考入北大,并拜师北大光学专家饶毓泰教授门下,继续深造。
得益于两位“高人指点”,1938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获得出国留学资格,并在后来成为世界著名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同师兄钱学森一起学习。
冯卡门的四个中国弟子:左起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范绪箕
学霸到哪都是学霸。出国留学,郭永怀同样名列前茅,颇受导师的器重。
后来,郭永怀同钱学森一起,就跨声速问题提出“上临界马赫数”概念。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他又创造了“奇异摄动理论”,这使他驰名世界。
1955年,师兄钱学森历经艰难最终回到祖国后,郭永怀回国的心也更加的迫切。但是,他的回国之路同样是异常艰难,时候受到各种借口的阻挠。
为了能够顺利的回国,他舍弃了在美的优厚待遇,甚至不惜把所有他所研究的成果一把火烧掉。
他的妻子李佩非常不解说到:“为什么非要烧掉”?
而郭永怀是这样回答:“烧掉省得再找我麻烦,这些知识,可都在我脑子里”。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这样,他是回不了国的。就这样,1956年,郭永怀也毅然回到祖国,并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热情接待。
回到北京,周总理问郭永怀有什么需求,他这样回答:“同钱学森他们相比,我回来得够晚了,只想尽快投入工作”。
就这样,郭永怀投入到了国家的核武研究中。并负责核武研究中诸如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等研究工作。
在苏联撤走所有专家的情况下,郭永怀同王淦昌、彭桓武等人可以说是我国核武早期研究的三大中流砥柱。
郭永怀
经过克服重重困难,不懈的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而接下来的郭永怀并没有就此闲下来。
1965年,国家启动人造卫星计划,而郭永怀,又再次投入到了“东方红”卫星的研究中,对“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等组织领导工作。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为“东方红”卫星在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上及解决上有卓越的贡献。
而同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同样也有郭永怀的身影。在对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领域,郭永怀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在国外都是第一次听说,引起国际科学界极大的关注。
而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郭永怀是唯一个三方面都涉及的人。
飞机事故,周总理听闻痛哭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郭永怀心里,新中国日后的路途还很长,老一辈走后,未来的接班人必然是年轻一代,如何将知识传播下去,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中国化学物理系主任是他,西南工程物理学院副院长是他,防核武攻击研究主任同样是他……
他的足迹可谓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对于孜孜不倦向他提问的学生,他总是不厌其烦的为其详细解答。
后期,他主编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两个杂志,翻译并出版了普朗特《流体力学概论》,以供学者查阅和学习。
长期的奔波操劳,才年过半百郭永怀就头发花白。
但是用他曾经的话说:“我来美国学习是为了祖国”。这些就是他为了祖国最好的证明。
1968年12月4日,噩耗传来,在其带着实验资料从青海返回北京的途中,在准备降落北京机场时,离地400多米的飞机突然失控坠毁,郭永怀不幸遇难……
而当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抱在一起,当工作人员把二人分开后,两人怀中的资料完好无损的呈现出来,在场的无不动容落泪。
可见,在飞机失事的最后关头,郭永怀异常沉着冷静,他将资料的保护放在了第一位,并没有慌张。
当时,周总理正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见外宾,秘书进来将此事告知了周总理,强忍着悲会晤外宾后,周总理不禁失声痛哭。
周总理(左)郭永怀(右)
而郭永怀保护的资料,正是他在青海实验基地两个月,对第一颗核导弹的各项研究资料数据以及准备工作数据等等。
1968年12月25日,郭永怀被国家授予烈士称号。而这天,我国第一颗核导弹实验成功。
核武器的实战化,郭永怀付出太多。
曾经,时任美国海军部长的丹·金布尔这样评价钱学森,称钱学森能顶5个师。
而钱学森在后来对郭永怀的回忆中说到:“若我一人能顶5个师,郭永怀可顶10个师”。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是邓小平曾经这样说过的一句话。
而这些,都是老一辈像郭永怀这样的人,无私奉献,终其一生为国换来的。
如今,明星、网红、八卦充斥的年代,我希望大家能够折回头,想想如今的生活怎么来的。那些当初为了新中国而奋斗的人,不应该被我们遗忘。
又或许,你早已记住了钱学森、记住了邓稼先……今天,我希望大家再记住一个人:郭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