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大类方——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
桂枝三两(15g) 芍药三两(15g) 生姜三两(15g) 甘草三两(15g) 大枣十二枚(20g) 附子一枚(10g)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将息如桂枝汤。
桂枝汤证属于表虚证,若虚的程度更为严重,出现汗出不止,皮肤湿冷,或非但表虚,而且里寒,即体内的阳气亦不足,出现恶寒、手足拘挛疼痛、舌淡、脉迟的时候,仅用桂枝汤原方便不行了,须加附子。这便成了《伤寒论》的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规定:“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附子是中医常用的温阳散寒镇痛药,有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血液循环、强心、升高血压、调节微循环、调节体温、调节胃肠功能及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多用于虚寒性的病症(请参见附子类方)。附子有毒性,药量一般在15g以内,若用大量时,必须配合干姜或生姜,以及久煎1~2小时以减轻毒性。
桂枝加附子汤证如下:
1.桂枝汤证见冷汗、皮肤湿冷、过汗、脉弱浮大、舌质淡诸证者;
2.桂枝汤证伴见关节疼痛较剧、四肢拘挛者;
3.寒疝、腹痛、体痛、手足冷等见脉沉迟、舌质淡者。
以上诸证,属于表虚寒证。这里要着重就“虚寒”作一说明。虚是指全身功能衰弱或局部的机体调节功能失调,或自汗、多汗,或大便溏泻、滑泄不禁、漏下不收等。这在前面已作介绍。寒与热相对,反映机体反应状态的性质。寒是指机体的热量不足,生理功能与代谢率低下,患者出现畏寒怯冷、小便清长等证;热指机体的热量过剩,生理功能与新陈代谢亢进,患者出现畏热喜冷、面红气粗、小便黄赤等证。虚证与寒证在临床上常可并见,称虚寒证,是体内阳气不足的结果。桂枝加附子汤证便是这种表虚寒证。
——桂枝加附子汤证多见于老人体虚感冒时,或素体阳虚感冒的多汗肢冷。郭氏曾治疗1例慢性肾盂肾炎的入院患者,因感冒头痛、全身不适、喷嚏、清涕,用参苏饮1剂,指望先解其表,后治其里,不料是夜大汗淋漓、心慌气怯、脉微肢厥,乃以桂枝加附子汤急煎顿服而缓解,其感冒也因之而愈[1]。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的严重自汗者也常表现为本方方证。如顽固性自汗伴恶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嫩、脉细虚无力等,笔者曾以本方治愈多例。
——根据本方治疗汗漏不止的经验,临床将变态反应性鼻炎见清涕不止者,或女性白带清稀量多者可视为桂枝加附子汤证。临床可见,此类病人亦多见肢冷汗多,或平素体虚易汗。
——桂枝加附子汤可治疗各种关节炎所致的关节痛、坐骨神经痛。日本名医吉益东洞用本方加白术,名桂枝加术附汤,治关节肿痛。如关节肿痛伴浮肿者,可以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1]郭子光.伤寒论汤证新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5
延伸阅读
《经方例释》
桂枝加附子汤方《伤寒论》《玉函经》 治四肢拘急及脉浮大,两胫拘挛。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㕮咀三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案】 《本草衍义·卷三》云:有人年五十四,素羸多中寒,近服菟丝有效;小年常服生硫黄数斤,脉左上二部、右下二部弦紧有力,五七年来,病右手、足筋急拘挛,言语稍迟,遂与仲景小续命汤,加薏苡仁一两,以治筋急;减芩、参、芍各半,以避中寒,杏仁只用一十今本十误作百五枚。后云尚觉太冷,因令尽去参、芍、芩三物,却加当归一两半遂安。今人用小续命汤者,比比皆是,既不能逐证加减,遂至危殆,据此知小续命亦仲景方,唐人恒用之者,正以此耳。寇氏必有所据,故显著仲景二字,其方即此方去枣,加麻、杏、芎、防、参、己、芩七味,为十二味。寇氏用治拘挛,与此论适合。
【经典精读】
〔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去皮)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炙)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㕮咀三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辨证提要】 本条指出太阳中风证兼阳虚汗漏证的证治,是由表证过用发汗,导致阳气虚损,卫外不固所致太阳病。虽当发汗解表,但表虚之人,只宜微汗,切不可令大汗淋漓。因过汗,病邪不解,阳气亦随汗而外泄。阳虚不固,腠理开而不合,汗出淋漓不止。肌表失于温煦则恶寒,汗出过多,津液损伤,膀胱气化无源则小便少,阴液亏损不能濡养筋脉,则手足抽搐,难以屈伸。治疗当温阳固表,与桂枝加附子汤。
【疑难分析】 桂枝加附子汤证有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等阴液不足症状,为何不用补充津液之品?本证乃因阳虚漏汗,汗出而伤津。因阳虚为病本,阳生则阴长,故治疗以扶阳解表为主。表证得除,阳气得回,汗漏自止,津液自复。
【病机关键】 中风表虚,阳虚不固。
【诊断依据】 发热恶风,漏汗不止,溲短肢挛。
【治疗要点】 基本治法:解肌祛风,温经固表。煎服注意:先煎附子,后下桂枝汤诸药。
加减运用:肝郁气滞加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各10 g;气虚加黄芪15 g、白术12 g;失眠加酸枣仁、夜交藤各15g;汗多者加煅龙骨20 g、浮小麦30 g、麻黄根15 g;头晕耳鸣加天麻10 g、磁石15 g、石菖蒲12 g;浮肿者加茯苓12g、泽泻10 g;小便频数,夜尿多者,加益智仁、覆盆子各15 g,金樱子10 g;阴虚加熟地黄20 g、山茱萸12 g、龟甲15g。
【运用思路】 桂枝加附子汤有扶阳解表、调和营卫之效,主治阳虚漏汗证。经后世医家拓展,其应用远远超过了原书所论,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病证,均有良好疗效。
1.桂枝加附子汤外解风寒,内壮阳气,可治疗阳虚感寒:常见于年老体弱者,症见发热、汗出、恶风、脉沉,宜用本方扶阳解表。
2.桂枝加附子汤,不仅能够温补阳气,而且还能通过补阳而达到摄阴止汗的目的。临床上用来治疗顽固性的自汗证也每奏奇效。故多用于治疗阳虚多汗症:自汗或盗汗,或自、盗汗并见,汗出特多,汗后身凉,气短乏力,脉沉细(西医所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汗症)。凡为表阳虚不固,均宜用本方扶阳固表以止汗。
3.阳气不足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除月经失调外,烘热、汗出是典型的特异性症状,可伴有烦躁易怒、心悸失眠、胸闷头疼、情志异常、记忆力衰退、血压波动、腰腿酸痛等。
4.附子具有温阳散寒止痛作用。桂枝加附子汤,能散寒止痛、补火助阳,凡是肢体关节的痉挛疼痛,汗出恶风,身体肿,脉微或沉可用本方治疗。
【参考文选】 成无己:太阳病因发汗遂漏不止而恶风者,为阳气不足,因发汗阳气益虚而皮腠不固也。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出。小便难者,汗出亡津液,阳气虚弱不能施化。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亡阳而液脱也。针经曰: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与桂枝加附子汤以温经复阳。《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伤寒九十论】
桂枝加附子汤证(二)
有一李姓士人。得太阳。因汗后汗不止。恶风。小便涩。足挛曲而不伸。予诊其脉。浮而大。
浮为风。大为虚。此证。桂枝汤第七证也。仲景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三投而汗止。再投以芍药甘草。而足得伸。数日愈。
论曰。仲景第十六证云。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盖第七证。则为发汗。
漏不止。小便难。第十六证。则为自汗。小便数。故仲景于证候。纷纷。小变异。便变法以治之。
故于汤不可不谨。